中国语言文学系

新纪元首页 > 文学与社会科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2017年“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年“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及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联合主办,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主催的“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2017年7月2日(星期日)上午9时30分于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黄迓茱活动中心掀开序幕,至傍晚5时正圆满结束。


▲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大合照。(前排左起)潘碧华、张晓威、拿督何国忠、文平强、伍燕翎;
(后排左起)潘筱蒨、马良怀、张三夕、廖文辉、李焯然、杨柏岭、钟正道、郑诗傧、郭思韵。


▲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人、主持人及全体与会者大合照。

     此研讨会邀来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兼大专院系领导进行发表,随后更共同谈论前瞻马来西亚中文系的发展与规划,这包括杨柏岭(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执行院长)、李焯然(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三夕(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学院副院长)、马良怀(中国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钟正道(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伍燕翎(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兼系主任)、潘碧华(马大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张晓威(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副教授兼院长)、潘晓蒨(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及廖文辉(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兼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文平强副校长及马华副总会长何国忠博士致词

     研讨会当天,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文平强博士及马华副总会长何国忠博士受邀致词。文平强博士在致词时表示,如今的教育强调“技职性”学习,拼命跟着“市场需求”同步走。为此,私人大学和学院都把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人类学或其他有关人文社会的学科视为是招生的“毒药”,而美国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各国的政治腐败、政治人物和贪官污吏损人利己行为的泛滥同是道德崩溃造成的灾难。他认为,“汉学”的作用包括以下四项:一、推动学术性合作;二、推广汉语;三、促进“汉学”在跨学科研究领域的作用;四、传播中华文化价值的道德观,弥补缺乏道德涵养的现代化教育。另外,“汉学”所包含的文化精髓与道德观,能成为西方文化价值以外的另一道德体系,并指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不一定只限于应用中文,也可以透过其他语言传达。


▲ 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文平强博士为“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词。

此外,何国忠博士致词时指出,马来西亚华人身处在多元种族国家,与各族、各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机会是触手可及。因此,马来西亚汉学除了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汉学研究人员,与中国学术和海外汉学进行学术对话,也必须尝试在国内以“中华文化”开展多元的文化交流。他相信,只要有兴趣、有决心,本地的学者也能像欧美、俄罗斯等国家的汉学家,驰骋于汉学研究的场域。他认为“一带一路”宽大视野下的汉学研究,毫无疑问是世界性的,跨越族群、疆域和文化,可为传统意义上的汉学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以及别处心裁的研究成果。


▲ 马华副总会长拿督何国忠博士为“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词。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场次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分为三个场次进行。第一场次是由张晓威博士主持,发表人则分别有伍燕翎博士、张三夕博士及李焯然博士。首先,伍燕翎博士发表的论文题目为《一带一路与中文系》。“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倡议,使之文化融通,民心相通,中文事业水涨船高,华侨华人大有可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不仅可从经济、科技等互相取得效益,也可为教育和文化带来新的机遇和契机。因此,伍博士从这两方面探讨:一、中文系该如何在正值“一带一路”的时代浪潮中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角色;二、传统的中文系该如何对应新时期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战略。该论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析:第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的关系;第二、中华文化与华人华文共同体;第三、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华文化特质。

     接下来,张三夕博士发表的论文题目是《关于深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的若干设想》。中国所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相呼应的,也是对现实世界格局的因应。该论文仅针对陆上丝绸之路,并研究以下三点:一、深化历史地理学研究,突出古代行政区划与现代行政区划的对照研究;二、组织丝绸之路的实地考察,注意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三、启动多卷本“丝绸之路通史”编写计划,兼顾编年史与专题史的研究。

     第三位是李焯然博士,其发表的论文题目是《从走进来到走出去:一带一路与汉学的传播》。由于外来的文化在不同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中国传播生根,使之成为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紧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便更积极地走出去,与一带一路经过的国家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包括经济贸易方面,学术与文化的交流。因此,李博士从这方面探讨东南亚的国家,尤其是新马如何去面对“走进来”的压力,以及该如何相应的“走出去”。


▲ 第一场次国际学术探讨会。左起:伍燕翎(发表人)、张晓威(主持人)、张三夕(发表人)、李焯然(发表人)。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场次

     第二场次研讨会是由郭思韵博士主持,发表人则有潘碧华博士、杨柏岭博士及潘筱蒨博士。首先,潘碧华博士所发表的论文题目是《古代文学与现代教学》。潘博士以个人的教学经验,使用图表和图形的方式让华文老师及学生们更容易掌握古代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结构,以便更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可以提升美学的鉴赏。

     接着,杨柏岭博士发表的论文题目则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清末民初词的研究与传播》。该论文所指的清末民初词,上限起自清代乾嘉之际,下限以“五四”运动为界。杨博士从这个时间划分上展开几个问题:第一、百余年来,人们对清末民初词的文学史地位有怎样的判断?第二、清末民初词的研究状况到底如何?第三、清末民初词研究的困境与对策是什么?

     第三位是潘筱蒨博士,其发表的论文题目是《挽歌美学特色与马来西亚的古体挽诗美学变革》。该论文中主要是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者,对马来西亚古体挽诗进行分析,以此得出中国古代挽歌的美学特色或书写传统对马来西亚挽诗创作的影响。同时,也可探析出马来西亚古体挽诗在书写上具有的本土特色与美学变革。


▲ 第二场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左起:潘碧华(发表人)、郭思韵(主持人)、杨柏岭(发表人)、潘筱蒨(发表人)。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场次

     第三个场次研讨会是由郑诗傧博士主持,发表人则有廖文辉博士、钟正道博士及马良怀博士。首先,廖文辉博士以《一带一路与马新华人研究》作为发表的论文题目。由于东南亚地区是华人聚集和繁衍最盛的所在,所以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和课题。廖博士认为可以从著述概况、研究学人、研究机构等几个方面加以了解。

     接下来,钟正道博士所发表的论文题目是《<东吴大学国文选>中的现代文学》。重新编订的《东吴大学国文选》,尤其重视大一国文教育的传承与创新,以小班制强化师生互动,以便学生能准确认识环境、表达自我。因此,该论文针对其中现代文学选文,指出大学生面对自我与生存空间,应具备更特别的视野与更深刻的关怀。

     第三位是马良怀博士,其发表的论文题目是《一带一路与佛教的传入》。马博士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外来的佛教与本土的儒、道二家构成三足鼎立之势,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此外,印度佛教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则又与“一带一路”关系密切。


▲ 第三场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左起:廖文辉(发表人)、郑诗傧(主持人)、钟正道(发表人)、马良怀(发表人)
 

圆桌会议

     三个场次的研讨会结束之后,伍燕翎博士、潘碧华博士、张晓威博士、李焯然博士、杨柏岭博士、张三夕博士、钟正道博士及马良怀博士透过圆桌会议一起谈论有关前瞻马来西亚中文系的发展与规划。


▲ 圆桌会议。左起:李焯然、杨柏岭、钟正道、潘碧华、伍燕翎(兼主持人)、张晓威、张三夕、马良怀。

     最后,由伍燕翎博士上台闭幕致词,为“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划下句点。伍主任认为这是国内首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讨论汉学研究的学术会议,她希望日后可以跟更多国内外学者建构这样的学术平台,以进一步加强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伍主任同时衷心感谢参与此会议的国内外学者,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