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Block B教学楼底层,共三个楼层,占地约3万平方公尺。一楼主要为流通柜台、四库全书区、参考区、阅报区、中英巫文书籍、郑良树书库及杂志区。二楼为南大史料中心、方修文库、李业霖书库、杨进发书库、电脑区及4间讨论室各可容纳12至16人。三楼为休闲阅读区、李锦宗马华文学史料馆、中文书籍及办公室。全馆约有 380个阅览座位。图书馆采用电脑化作业,读者可通过线上查询系统(OPAC)查询书籍资料,自行办理续借及预约手续。全馆为无线上网区,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简介
方修(1922-2010),原名吴之光,1922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彩塘乡,父亲吴诰宪自幼南渡至马来亚,其后在吉隆坡附近开设木炭店以及杂货店。方修于1938年潮汕沦陷前,辍学南渡至吉隆坡,1946年迁居至新加坡。方修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开始着手搜集文学史料,并进行整理和研究,直到2008年为止,超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都在为文学史料奉献出自己的心血。方修是他发表马华新文学史论著时所用的笔名,他曾用的笔名有韩超、沈仪、陈宽、观止、任辛等。随着他丰硕的马华新文学史著述的问世,方修这个笔名,自然而然地比他的原名更为读者所熟悉。方修先生故去后,经新加坡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穿针引线,方修先生家属将其个人书籍、书信、笔记、剪报及手稿等,惠赠予新纪元大学学院,设立方修文库,并于2015年5月30日进行了揭幕礼。
方修先生著述:
简介
《四库全书》被喻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共四类六十六属,为清朝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一部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囊括从先秦到清朝乾隆的历代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涵盖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从1773年开始编修,至1793年完成,耗资巨大,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
丹斯里李金友于2011年4月捐赠本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共1500册。
李业霖先生,1935年出生于霹雳金宝,原籍广东新会。1962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历史系,为许云樵教授之高足,南洋大学毕业后留任南洋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到过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亚细安经济研究所,以及菲律宾大学研究所从事历史与哲学研究。
李业霖先生一生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累积了丰富的新马华人史以及东南亚史的资料和心得。他孜孜不倦地写作,研究或编书,对新马华文碑铭的研究尤为精湛。他做学问认真,下笔丝毫不苟,旦夕求真究底,有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变,成一家之言”的精神和抱负。
李业霖先生毕生藏书约一万余册,经理事会主席林忠强博士穿针引线心下,由大马企业家林顺忠先生认购,并赠予新纪元大学学院。因此,设立“李业霖书库”以收藏这批珍贵藏书,同时表扬林顺忠先生之仁风义举。“李业霖书库”于2017年9月24日进行了揭幕礼。
李业霖编著目录:
李锦宗(1947 - 2017) ,笔名黄梅雨、林洋、林湘、巴依、黎桂园、嘉应子、黄菊、小浪、小蛮,祖籍广东省潮阳县牛角丘,生于吉打州西岭。作为马华文学史料第一人,李锦宗先生毕生珍藏的文学藏书和杂志逾1万册、作家手稿、书信稿、文献和剪报等资料。感谢李锦宗家属将李锦宗先生之藏书和马华文学文献史料惠赠予新纪元陈六使图书馆,设立“李锦宗马华文学史料馆”,以延续李锦宗先生重视和考辩马华文学原始史料之精神。“李锦宗马华文学史料馆”于2018年12月8 日进行揭幕礼。
李锦宗先生著述:
杨进发,祖籍广东省大埔县,1937年生于马来亚,现已入籍澳大利亚。杨进发于1958年进入南洋大学历史系,在1961年考获文学士学位,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获得了英联邦奖学金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奖学金,并在1962年进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1966年初完成博士学位。杨进发博士于1966年8月受聘于新加坡大学历史系。1970年应聘到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历史系任教,并在该系服务至退休为止。2018年,杨进发博士将其毕生的书籍、文献与研究收藏捐赠给新纪元大学学院,除了惠及本地学子,也造福了学术研究领域。陈六使图书馆设立了“杨进发书库”,以延续杨进发博士重视和考辩原始文献材料的精神。“杨进发书库”于2019年3月31 日举行了揭幕礼。
杨进发博士著述:
郑良树(1940-2016)出生于柔佛新山,祖籍为广东潮安。他自小学就读于柔佛宽柔学校,随后负笈台湾考获硕士及博士学位。学成归来后,曾于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执教17年,后到香港大学任教。自2003年退休后,郑良树受邀成为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及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荣誉所长。
郑良树教授是本地汉学泰斗,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在汉学界享有盛名。除了汉学研究,郑良树教授亦兼及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华人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2021年11月19日,丹斯里陈广才与莫顺宗校长为“郑良树书库”进行开幕仪式。
郑良树教授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