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起

    昔日南大弦歌成绝响     今日南大颂歌话当年

    《南大颂》是一齣以诗歌朗诵、舞蹈和歌唱等艺术形式再现当年先贤陈六使创办东南亚第一所中文大学——南洋大学,以及南大学生在面对时代的风云变故时不畏艰难,对抗政治霸权的历史履痕。

    南洋大学作为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象征了南来先祖在此落地生根的决心。它背负了先贤和先民对其后裔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进步的公民意识。这早鑴刻在南洋大学的创校宣言中——发展马来亚文化。马来西亚华人首先是一个马来西亚人,而后才是一个华人,先贤最初的期许至今仍历久弥新。

    尽管南洋大学已关闭逾30年,然而,它在时代的风雨中所遭受的巨变,仍在南洋大学校友心中留下遗憾。如今,当年壮怀激烈的年青大学生已届耄耋之年,却仍不忘母校的哺育之恩,在学术、教育、工商、政界等各领域不懈耕耘,成就不凡功业。纵然如此,昔日在南洋大学弦歌不绝的回忆、与南大同学共进退的情景依旧缅怀于心,由此催生了《南大颂》。

    将南大史搬上舞台的想法早已酝酿多年。今年适逢先贤陈六使发起创建南洋大学一甲子,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傅承得等人,并获得他们的认同,《南大颂》终于瓜熟蒂落。在周金亮和马金泉的共同指导,以及岑大伟、高伟烈、林文荪、陈艳薇、陈颖豪等著名歌唱家、共响(室内)合唱团为此剧献声,使本剧增色不少,是继《春雷动地》之后,艺术性和可看性颇高的歌舞剧。

    60年前,先贤陈六使倾注毕生心血,团结新马华社各阶层人士催生了南洋大学;60年后,昔日的南大生凝聚全体校友谱写了共同的回忆——《南大颂》。虽然本剧以南洋大学的创办到关闭的历史脉络为内容,但剧中人为守护文化之根所体现的毅力与精神足以跨越时代的沟壑而撼动人心。但愿这首颂歌将那所最终不敌政治洪流而湮灭的学府永耀人间,成为所有在黑夜中踽踽独行的民族文化捍卫者坚忍和勇气的光源;但愿南大颂的余韵能久久回荡在大家都心底。

  • 媒体报导

    09sep

    星洲日报

    香港书法家容浩然感动於南大创办人陈六使兴校精神及大马华社对华文教育的坚持,拔刀相助前来办“师生书法义展”。

    详细内容

    01sep

    星洲日报

    新纪元学院院长莫顺宗指出,新纪元以传承及发扬南大、独大精神为己任,为了让年轻一代了解南洋大学所走过的崎岖悲壮的道路,校方决定把图书馆命名为“陈六使图书馆”。

    详细内容

    .....................................

    10sep

    东方日报

    从即日起至本月12日,隆雪华堂光前大礼堂將举办「中国香港书法家容浩然师生书法义展」,现场共展出139幅中国书画作品。

    详细内容

     

    31aug

    东方日报

    董总主席叶新田重申,尽管华文教育在我国拥有一定的基础,惟政府始终未有放弃落实单元主义教育,即「一种教育,一种语言」的终极目标。

    详细内容

     

    31aug

    中国报

    董总主席叶新田指出,虽然我国华文教育欣欣向荣,但单元教育主义始终存在......

    详细内容

    01sep

    星洲日报

    董总主席叶新田指出,华文教育虽然在我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是处于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今天单元主义的教育始终好像游魂一样地继续存在与干扰,当局从来没有放弃最终目标......

    详细内容


    01sep

    南洋商报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要求华社响应和支持董总的反对教育大蓝图百万签名运动,且不具名批评有人企图淡化这项危机,包括通过上课节数课题转移焦点,不过董总势将捍卫到底。

    详细内容
  • 陈六使图书馆揭牌

    南大颂

  • 相关文章

    陈六使华教事业的参与及其功绩
    —— 廖文辉博士

    数年前笔者曾经撰文论述华教的陈嘉庚、陈六使和林连玉三个典范人物,现今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及新纪元大学学院将联合设立“南大史料中心”及“陈六使研究所”,为了落实这项计划......

    详细内容

    陈六使精神永驻华教新纪元
    —— 莫顺宗博士

    新纪元创校至今,以继承并完成南洋大学、独立大学未竟之业为己志,因此南大、独大之名,在新纪元校园内,几乎无人不知。可惜的是,南大、独大之名固然耳熟......

    详细内容

    新院设立陈六使研究所:华文高等教育的开往与继来
    ——文平强博士

    陈六使研究所是新纪元学院继三年前的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之后新近成立的学术研究单位,着重于马来西亚华教先贤陈六使的相关研究与出版......

    详细内容
  • 新纪元学院图书馆以陈六使命名

    (雪兰莪·加影1日讯)新纪元学院院长莫顺宗指出,新纪元以传承及发扬南大、独大精神为己任,为了让年轻一代了解南洋大学所走过的崎岖悲壮的道路,校方决定把图书馆命名为“陈六使图书馆”。

    以诗歌朗诵、舞蹈和歌唱等艺术方式呈献的《南大颂》,描述南大生在南大校园的生活与自我觉醒的蜕变,并强调南大校园自主的自由学风。(图:星洲日报)

    他昨日傍晚出席“陈六使图书馆”揭牌仪式上表示,当大家踏入图书馆门口时,即可看到“陈六使图书馆”六个大字,刻在一块垂直的千层皮上,由上而下,这象征陈六使精神顶天立地,像一颗大树一般永植新纪元。

    6大字漆青色代表长青

    “陈六使图书馆六个大字,漆上青色,代表长青,也意味南大的种子在新纪元开枝散叶,茁壮成长,南大不会走入历史,南大会继续走向未来。”

    他透露,刻有“陈六使图书馆”的木块与在林连玉纪念馆的牌匾木块同属同一块千层皮,因为两人均是我国华教斗士。他希望南大不会走入历史,反而一直在每位南大校友的心中永续传承。

    莫顺宗(右一)连同众嘉宾为“陈六使图书馆”主持揭牌仪式。左一起为南大校友陈庆地、《南大颂》史诗歌舞剧筹委会副主席张灿泉、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会 长缪进新及南大教育与研究会主席暨《南大颂》史诗歌舞剧大会主席丹斯里林源德;右二起为《南大颂》史诗歌舞剧筹委会主席林忠强、雕刻师卜伟昌、书法家邢福 兴及马六甲董联会主席杨应俊。(图:星洲日报)

    荣誉会员证颁南大校友

    此外,为了加强南大校友的归属感,新纪元学院也颁发“陈六使图书馆”永久荣誉会员给每一位南大校友,以将南大的荣誉与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凡是南大校友前来登记,即可成为永久荣誉会员,并可获得荣誉证一张。”

    星洲日报高级经理(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刘昆升也受邀出席图书馆揭牌仪式及《南大颂》演出。

    (新闻转摘自星洲日报)2013.09.01 ← 回上页

  • 单元主义像游魂 叶新田:华教发展处关键期

    (雪兰莪·加影1日讯)董总主席叶新田指出,华文教育虽然在我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是处于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

    “今天单元主义的教育始终好像游魂一样地继续存在与干扰,当局从来没有放弃最终目标,那就是一种教育源流的民族同化政策。”

    他指当局正在加快步伐把落实单元教育的最终目标变成现行目标,向华教步步进逼,特别是《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公布与落实,将使华文教育面对一个严重的危机,让整个母语教育系统受到打压。

    叶新田:新纪元学院能够突破重重难关,升格为大学学院,源头在于南大精神的感召。(图:星洲日报)

    《南大颂》史诗歌舞剧开幕

    他今晚出席《南大颂》史诗歌舞剧开幕仪式时表示,华教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群众运动,华裔必须加强团结精神,发挥先辈们不畏强权的精神,坚持到底,响应及支持董总的“百万签名”,坚决反对不利母语教育的政策,并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来捍卫华文教育的合理权益。

    另外,叶新田指出,新纪元学院能够突破重重难关,升格为大学学院,源头在于南大精神的感召。

    “我们应学习先辈们良好的榜样,代代相传。”

    林源德:传承南大精神

    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主席暨《南大颂》史诗歌舞剧大会主席丹斯里林源德透露,回顾与前瞻华文教育的历史与漫漫的未来,大家领悟到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与发展。

    “《南大颂》是我们向先贤致敬的献礼,也是我们奉献给华裔子弟的备忘录,希望透过这场艺术盛宴,能把这份南大精神遗产传承给下一代。”

    林源德表示,《南大颂》是向先贤致敬的献礼,也是献给华裔子弟的备忘录。(图:星洲日报)

    林忠强:捐款突破百万

    《南大颂》史诗歌舞剧筹委会主席林忠强说,这项歌舞剧的演出目的除了让新生代了解南洋大学的历史之外,也希望透过这次的演出为新纪元学院设立“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及“陈六使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筹款。

    “自6月27日《南大颂》新闻发布会后,各地校友与各界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让大会顺利筹集到152万令吉的捐款,远超出原定的100万令吉的预订目标。”

    林忠强说,《南大颂》的演出也是为新纪元大学学院设立“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及“陈六使研究所”筹款。(图:星洲日报)

    “其中,更要感谢《南大颂》义演赞助商慕达控股有限公司赞助的100万令吉。”

    《南大颂》是一出以诗歌朗诵、舞蹈和歌唱等艺术形式再现当年先贤陈六使创办南洋大学,以及南大学生在面对学校变故仍不畏艰难对抗政治霸权的历史故事。

    (新闻转摘自星洲日报)2013.09.01 ← 回上页

  • 受陈六使与华社办学感动 港书法家来马办义展

    (吉隆坡9日讯)香港书法家容浩然感动于南大创办人陈六使兴校精神及大马华社对华文教育的坚持,拔刀相助前来办“师生书法义展”。

    今起隆雪华堂礼堂举行这项活动在隆雪华堂礼堂举行,由明天开始至本月12日,开幕礼则订在明天上午11时。

    上述活动由中国香港书法学会及南大香港校友会联办,由隆雪华堂文教委员会、马来亚南大校友会、雪隆太平华联校友会及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协办。

    容浩然也是中国香港书法学会主席,并在香港大学教导书法。他受访时坦言,第一次来马参与义展,对大马的书艺不太熟悉,但很感动这里的华社对教育和中华文化付出的心力。

    容浩然:感动大马办华教及推动中华文化精神。(图:星洲日报)

    他说,这次参展的作品有100多件,他本身有30多件,学生有60多件。他希望在大马能有更多交流,一起砌磋。

    为新院及助学金筹款

    这次义展主要为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图书馆及雪隆太平华联校友会马大中文系助学金筹款。

    容浩然说,他从6岁开始习字,经过自己探索20余年,后来拜师中国著名书法家张海,领悟更高的书艺。

    他说,遇到好的老师,是成功写字的开始,在老师指导两年,胜过过去自我探索20年。

    他说,这次来马,主要获得香港南大校友会主席林顺忠的牵引,促成义展。

    容浩然作品之一:楷书团扇曹操《短歌行》,字字有神。(图:星洲日报)

    容浩然也提到,书法在各地区的发展不太一致,目前中国内地,有许多书法家,而且很多都写得很好,在生活上有用到书法字,显得发展蓬勃。

    他说,反观香港或东盟一些国家,书法导师不多,而且逐渐化为艺术,发展的势头不比中国明显。

    写书法有助延长寿命

    容浩然说,书法是促成长寿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在书写时投入、专注,运气和正能量,有助延长寿命。

    他说,有一个书法家苏局仙,活到110岁,在100岁时还要参加比赛。

    他指出,虽然每个人的寿命因人而异,但通过书法,确实可以产生有如气功的效果。

    容浩然作品之二:书法条幅,令人爱不释手。(图:星洲日报)

    (新闻转摘自星洲日报)2013.09.09 ← 回上页

  • 叶新田:有人借上课节数转移焦点 华社应签名反对教育蓝图

    (加影1日讯)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要求华社响应和支持董总的反对教育大蓝图百万签名运动,且不具名批评有人企图淡化这项危机,包括通过上课节数课题转移焦点,不过董总势将捍卫到底。

    众宾嘉出席陈六使图书馆揭牌仪式, 左起为南大校友陈庆地、张灿泉、缪进新、林源德、马六甲华校董联会主席杨应俊、书法家邢福兴、雕刻家卜伟昌、林忠强博士及莫顺昌。

    他也警告,单元主义教育始终存在,政府甚至加快步代落实目标。政府从来没有放弃最终目标,甚至不断寻找机会打压华文教育的发展。

    叶新田昨晚在“南大颂”史诗歌舞剧开幕礼致词时说,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具有种种不利华教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最明显的证据,证明政府有计划消除母语教育。

    他呼吁华社加强团结,发挥先辈们,如陈六使不畏强权的精神,坚持到底。因为华教一直都是群众运动,只有万众一心,才能让华教持续发展。

    出席开幕礼嘉宾包括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主席丹斯里林源德、大马南洋大学校友会会长缪进新、新纪元学院院长莫顺宗博士、“南大颂”筹委会主席林忠强博士等。

    林源德:新纪元铁树开花

    林源德致词时指出,回顾南大被关闭33年,华教无需在有限资源下架床叠屋;反之,应该在既有基础上提升及扩展。

    他说,新纪元大学学院是国内华人的结晶与心血,随着时代变更,铁树终于开花了,希望注入更多养分,让它茁壮成长。

    林源德指出,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与大马南洋大学校友会发动“南大颂”,倡仪在新纪元设立“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和“陈六使研究所”,推行学术活动,弘扬陈六使的教育精神。

    当年新国政府宣布关闭南大, 众学生绝食罢课抗议。

    林忠强:筹获152万超标

    林忠强说,通过“南大颂”,为新纪元大学学院设立的“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和“陈六使研究所”筹获152万令吉,超过原本的100万令吉目标。

    陈六使图书馆揭牌

    他在会上特别感谢由林源德领导的慕达控股有限公司赞助100万令吉。

    配合“南大颂”歌舞剧开幕礼,主办当局特别举行新纪元陈六使图书馆揭牌仪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南洋大学所走过的崎岖不平道路,永远纪念陈六使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南大颂”史诗歌舞剧上演第三幕有关军警进入南大逮捕学生时,许多南大校友回忆起这一幕,不禁流下伤心泪。

    (新闻转摘自南洋商报)2013.09.01 ← 回上页

  • 叶新田:政府从未放弃单元教育

    (加影31日讯)董总主席叶新田重申,尽管华文教育在我国拥有一定的基础,惟政府始终未有放弃落实单元主义教育,即「一种教育,一种语言」的终极目标。

    他指出,《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中种种不利华教发展的措施就是政府贯彻单元主义教育的最佳证明。

    他表示,华教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群众运动,唯有华社万众一心,华教才有望发展下去。

    为此,他呼吁华社团结一致,仿效南洋大学创办先贤陈六使不畏强权、坚持到底的精神,并通过支持董总的百万签名反教育大蓝图的号召,以向政府展示华社捍卫华教的决心。

    「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发挥先辈们,如陈六使先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响应及董总的百万签名号召,以展现出我们的决心。」

    叶新田今日出席「南大颂」史诗剧活动致词时,作出上述呼吁。出席者包括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主席,暨「南大颂」史诗歌舞剧大会主席丹斯里林源德、大马南洋大学校友会会长缪进新、新纪元学院院长莫顺宗、以及「南大颂」筹委会主席林忠强博士等人。

    南大颂筹获150万

    叶新田也以「不点名」方式批评有人正将此危机淡化,通过上课时节课题转移焦点,不过董总势必捍卫到底。此外,林源德则表示,虽南洋大学自1953年在陈六使的积极提倡下成立后波折不断,在33年前更被逼关闭,但如今南洋校友们的成就见证了该校的辉煌。

    他说,南洋大学的历史及创校精神更成为捍卫华文教育的典范,而如今新纪元大学则是大马华人的结晶与心血,随着时代的变迁,铁树终于开花。

    他表示,为了让新纪元能够茁壮成长,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和南大校友会倡议新纪元大学设立「南大史料中心」及「陈六使研究所」计划,并通过发动「南大颂」史诗剧为其募款。

    「回顾与前瞻华教的历史与未来,我们领悟到在无需资源下叠床架屋,我们应该在既有的基础上提升与发展。」

    另外,林忠强透露,目前他们已为此项计划筹获了150万令吉,远超原定的100万令吉目标。他补充,于这当中,捐赠多达100万令吉的「南大颂」义演赞助商慕达控股有限公司更是功不可没。

    (新闻转摘自东方日报)2013.08.31 ← 回上页

  • 容浩然书法义展纪念陈六使

    (吉隆坡10日讯)从即日起至本月12日,隆雪华堂光前大礼堂将举办「中国香港书法家容浩然师生书法义展」,现场共展出139幅中国书画作品。

    现场展出的书画作品也将做义卖用途,所获得的义款,将捐献给新纪元学院陈六使图书馆,以及雪隆太平华联马大中文系助学金。

    中国香港书法学会主席容浩然指出,他是在南洋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林顺忠的介绍下,加上了解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的生平事故后,因备受感动,才特从香港到我国举办书法义展。

    「我没想过在大马,竟然有人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华文文化及教育,所以答应来大马举办义展。」

    南大创校60周年

    他是今日在「中国香港书法家容浩然师生书法义展」的开幕仪式上,致词时如是表示。这次的书法义展的所有经费,是由马中友好协会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刘贤镇赞助。出席书法义展的还有刘贤镇夫人潘斯里魏顺莲。

    林顺忠则说,此次的书法义展,同时也是纪念陈六使发起创办南洋大学60周年,而这也是一段我国华教风雨的血泪史。

    「陈六使为华教作出牺牲,因此特别藉这个机会纪念他。」

    书法义展将从即日起至12日,于早上10时30分至晚上7时,供民众免费观赏。

    (新闻转摘自东方日报)2013.09.10 ← 回上页

  • 叶新田指大蓝图 有计划消除母语教育

    (加影31日讯)董总主席叶新田指出,虽然我国华文教育欣欣向荣,但单元教育主义始终存在,因为政府不断寻找机会打压华文教育的发展,而2013年至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他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母语教育发展与生存的政策及措施,就是证明政府有计划消除母语教育。

    叶新田今晚在“南大颂”史诗歌舞剧开幕礼致词时,如是指出;出席者包括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主席暨“南大颂”大会主席丹斯里拿督林源德和筹委会主席林忠强。

    配合陈六使创建南洋大学60周年,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举办“南大颂”,于今晚和明晚在新纪元隆重上演,重温南洋大学的缘起,缅怀陈六使创建南大的功绩伟业。

    林忠强说,该演出共筹募150万令吉义款,以为新纪元大学学院设立和发展“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及“陈六使研究所”用途。

    (新闻转摘自中国报)2013.08.31 ← 回上页

  • 陈六使精神 永驻华教新纪元

    新纪元学院院长
    莫顺宗博士

    新纪元创校至今,以继承并完成南洋大学、独立大学未竟之业为己志,因此南大、独大之名,在新纪元校园内,几乎无人不知。可惜的是,南大、独大之名固然耳熟,但于其人其事却未必能详。年轻学子尤其如此。究其因由,应该是我们没有做好这方面教育之故。

    谁都知道前贤及其功绩功绝不可忘。况且南大、独大不过数十年前的事。故事若从陈六使先生于1953年倡办南洋大学说起,今年恰好是第六十周年,教育乃百年树人大业,一甲子眨眼即过,算得了什么,对南大人而言,那些年间发生的一切仿似昨日的事。

    是以新纪元既为继南大、独大之志而生,我们的校史起点是否应当追溯到六十年前陈六使的时代,从陈六使催生南大那一年开始算起?

    毋庸置疑,1953年是新马、乃至东南亚华文高教的第一年,而陈六使自然是华文高教的第一人。今天南洋大学不复存在,陈六使也已作古,但用马来亚南大校友会会长缪进新的说法,南大虽不再长新芽,却仍留有种子。新纪元当然就是所谓的南大种子。十多年前我们从独大手中接过南大的理想,重新播下南大的种子,辛勤栽种努力耕耘,正是为了南大基业与精神的永不断绝,为了新纪元华文高教的铁树开花。

    其实,陈六使和他那一代人岂只是兴办了一所大学。南大的创校,意味着新、马华文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得以成型,华文教育因此拥有宽阔自足的天地。南大于此背景下诞生必然对华人社会产生巨大感召力。

    新、马华教人士自此之后对陈六使等人开创的华文大学与华文教育格局,坚持守之护之。新马分家、南大改制关闭以后,华教天地崩坏,独大继之而起,独大败诉,复有新纪元、南方、韩江接连而生。数十年来,陈六使的精神断而不绝,后来者即使对陈六使生平事迹所知不详,但于华文高教情怀却全都人同此心,尤其马来西亚的华教同道,人人都循着陈六使、林连玉等前贤奠定的路向前进,对其理念始终奉行不渝。

    从更宏观角度观之,陈六使创办南洋大学,堪称华人移民史上其中一项罕见的壮举。福建、两广华人十九世纪末起大量移居海外,几经奋斗,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除却经济,在文教方面终于也具有能力在海外开天与辟地。饱经沧桑的移民社会,随着南大的诞生,民族自信心旦夕之间大为增强。那一个年代华人所受教育仍然有限,但当祖国还在长期积弱之际,这些远离家乡的矿工、农人、车夫与他们的后代毅然办起一所大学。

    校名南洋,乃按所在之地命名,立足本土,传承中华,在祖国与他乡之间,当时大部分华人显然已经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此,当陈六使为南洋大学振臂一呼,众人势必群起响应。陈六使本身也没有受过高深教育,但他有见识、魄力与勇气,更有感染力。整个社会,无论商贾、草根民众、乡团组织全部动员起来。南大俨然成为全体华人社会的精神家园与文化保垒。

    那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陈六使等人透过创办南大召唤起来的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后来独大挟其余威,也成功掀起一股华文大学风潮。今天,为何新纪元必须纪念陈六使,为何不可忘记南大与独大,原因不言而喻。

    为了留住这一切精神力量,以作为新纪元未来前进的动力,我们提议命名新纪元图书馆为“陈六使图书馆”。我们为此征询南大校友意见,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以及马来亚南大校友会皆表示支持,并建议在新纪元成立“陈六使研究所”与“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会长丹斯里林源德表示此举是为发扬南大精神,也为陈六使找一个“家”。

    我们何其荣幸,却又不禁为陈六使黯然神伤。南大引发的政治压力至今未休,使陈六使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公平对待。我们期待“陈六使图书馆”、“南洋大学史料中心”与“陈六使研究所”设立之后,陈六使精神永驻新纪元。欢迎陈六使先生回到他终生念兹在兹的华文大学之家。

    今年,为纪念陈六使倡办南大六十周年,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即将于8月31日与9月1日一连两天联手在新纪元推出“南大颂” 史诗歌舞剧,再现南大可歌可泣的事迹与人物,并为 “南洋大学史料中心”与“陈六使研究所”之设立筹款。南大校友继承了陈六使造福社会的精神,以最有意义的方式纪念陈六使与南大,这两天我们的年轻一代与南大校友一同缅怀南大认识南大,以及促成这一切的陈六使先生。

    六十年前陈六使创建南大,六十年后新纪元成功升格大学学院。华文教育薪火代代相传,也许陈六使、南大的名字正在逐步走入历史,但我们坚信陈六使与南大精神必会继续走向未来,永驻华教新纪元。

    ← 回上页

  • 新院设立陈六使研究所:华文高等教育的开往与继来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所长
    文平强博士

    陈六使研究所是新纪元学院继三年前的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之后新近成立的学术研究单位,着重于马来西亚华教先贤陈六使的相关研究与出版。

    研究与出版是学术界的职责所在,同时反映了一所高等学府的学术声望。知识分子在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进行学术研究就如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在学风日益低落的今天,高等学府更应该积极提倡研究与出版。优良的学术风气无疑能够提高一所高等学府的学术声望。新纪元尽管是一所规模不大的民办学府,可是向来鼓励学术人员授课之余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本校学术研究所的成立即是为该教育理念的落实。

    学术研究活动要求创新性成果,其历程乃需要不断寻找和收集原始资料作为研究与分析用途,再从中发掘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真理。研究工作所累积的成果是一座校园里雄伟建筑物背后不可替代的“软实力”。

    尽管现今的研究工作已经能够轻易地通过互联网搜获大量资料,但仍不能忽视传统蒐集文献资料的方法。陈六使研究所将尽量广收有关南大、陈六使与南大先贤、南大学友、华文教育与文化等资料。而这些任何课题,都应该再次扩大和深入其研究范畴。

    成立陈六使研究所是新纪元学院在学术研究上一个重要迈进。此研究所的成立意义深远。陈六使是新加坡南洋大学(南大)的创办人,而南大亦是马新第一所民办的中文大学,对渴望落实高等母语教育的华族而言无疑是民族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南大从1955年创办至1980年遭关闭,如今已有33年的历史。南大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更象征着华族实践和落实高等母语教育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其实并没有随着南大的关闭而消失。

    南大关闭18年后,华社成立了新纪元学院,继承了南大精神与理想。而今天,陈六使研究所的成立无疑是联系着高等华文教育的过去与未来,以教育与学术研究再次落实其文化精神,同时更应看作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永久维护和贡献。新纪元学院和南大有着同性质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促使新纪元学院责无旁贷地延续南大传统,成为华社心目中所认同的高等学府。

    陈六使研究所的研究与工作方向可归纳出下几点:

    1. 鼓励和推动南大与陈六使研究
    在本地和新加坡已出版了一些有关南大与陈六使课题的学术作品。南大校友也正在推动撰写南大历史。除此之外,南大先贤的贡献及其政治与社会背景等课题有待分析、诠释和评价。有关陈六使的生平、家族和其社会角色,以及他经商与企业活动等课题应全纳入研究范畴内。

    2. 档案搜集与管理,包括剪报、论文、书籍、文稿等文献资料
    研究所将收集、处理和使用有关南大、陈六使、南大校友及其他有关人物与事项的资料,同时配合新纪元学院图书馆的陈六使室收集与展示资料与文物。

    3. 华文教育研究
    研究所的另一研究方向是华文教育。许多关于教育与教学理论的实践、教育与语言、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课题等等皆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随着中文热在世界各地包括马来西亚和东南亚的崛起,各国的华文教育与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需要深入了解。研究课题也必须包括课本、教材、学校诸等研究课题。

    4. 学术出版
    陈六使研究所将提供出版研究成果的渠道和扩大对陈六使、南大、华文教育和相关课题的参考资料。出版品的形式包括学术论文、书籍、研讨会特刊等。

    5. 学术活动——讲座、研讨会
    研究所将不时举办学术活动如名学者讲座、研讨会、学术交流与交换等多元化学术活动,以长期养成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加强学院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更有效地回馈社会。

    陈六使研究所的创立是对陈六使为南大所作的贡献表示肯定和致敬。南大精神应该被继承、实践,甚至发扬光大。

    ← 回上页

  • 陈六使华教事业的参与及其功绩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廖文辉博士

    数年前笔者曾经撰文论述华教的陈嘉庚、陈六使和林连玉三个典范人物,现今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及新纪元大学学院将联合设立“南大史料中心”及“陈六使研究所”,为了落实这项计划,基金会、南大校友会及新院订于8月31日及9月1日在新纪元大学学院礼堂举办两场《南大颂》大型史诗歌舞四幕剧,以筹募百万令吉。故此整理旧文,介绍陈六使以为壮行。

    陈六使原籍福建厦门集美,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务农及捕鱼为生。兄弟7人,陈六使排行第六。5岁(1902)父母因操劳过渡病逝,幼年曾在集美学校念书。1916年(19岁)在兄长的支助下乘槎来马,先在陈嘉庚的谦益橡胶公司属下的一个橡胶园工作。他的干劲,加上文化教育背景,令陈嘉庚青睐有加,改派他到新加坡一间橡胶厂服务,逐步成为领导。他在谦益9年,为他以后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可看出陈六使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服务,乃至教育事业,无不与陈嘉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陈六使身上,陈嘉庚的影子历历可见,陈六使一生从事的商业及参与的社团文教活动、抗日救国运动,甚至南洋大学的倡议,莫不依随陈嘉庚的步伐,亦步亦趋。

    陈六使辞去陈嘉庚公司职务后,经营的就是陈嘉庚赖于起家的橡胶事业。20世纪初期,陈嘉庚的橡胶事业可说是马新的泰斗。无独有偶,战后陈六使的益和橡胶公司和李光前(陈嘉庚之女婿)的南益橡胶公司同是执马新胶业牛耳的两家最大橡胶企业,同时这两者也是继陈嘉庚之后对华文教育出钱最不遗余力的慈善家。陈六使一如陈嘉庚,不仅是著名的华人企业家,也是位热爱中华文化和教育事业,并积极参与新加坡华人社团活动的领袖。30年代,在陈嘉庚言行思想影响下,他极力支持陈嘉庚兴办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及当地社团活动和文教事业。计有:1。1933年,陈嘉庚企业面临困难,陈六使兄弟每月捐助500元作为集美学校经费;2。1936年,陈嘉庚为厦门大学集资16万元,陈六使一人便捐助5万元;3。七七抗战爆发,陈六使发动南洋集美校友募捐集美学校基金;4。1939年,在陈嘉庚倡议下,中华总商会筹建中华大会堂及图书馆,需费20多万元,陈六使(商会委员之一)认捐了四分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拥护中国的抗日战争,积极响应和支持陈嘉庚领导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所发动的各项抗日捐款的救国活动及当地民防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他接受了陈嘉庚的建议,先后两次共汇回中国7百万元,且交代:“集美学校如需用,可以支取。”战后陈嘉庚推行建设家乡活动,陈六使由始至终落力支持。他也是陈嘉庚创办“南侨日报”赞助人之一。

    1953年1月16日,陈六使召开福建会馆理事联席会议,会中倡议兴办一所华文大学,这显然受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以培育人才的影响。这可说是陈六使维护中华文化,发展文教事业最杰出的贡献。南大的创建,亦有其特定的思想基础与时代背景,不可与厦门大学同日而语。首先,战后马新华教在英殖民政府政策下,渐渐亮起红灯,陈六使每思及此,莫不忧心如焚,“思办一中国式大学,试挽狂澜,冀希中华文化永如日月星辰之高悬,朗照于新马以至全东南亚,蓄之有日矣。”其次,华侨对马新的贡献与建设,“为保障并发展母语教育,为维护伟大的中华文化,不可无南洋大学;为传播中华和平的文化,以贡献于世界和平事业,也不可无南洋大学。”、“否则身为华人而无华人的文化,虽为华人而不知自己的文化,这种人我们实不知何以名之!”再者,他认为南大创办目的在于谋马新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仅是维护华人固有文化而已,因此是适应马新建设发展的需要。

    南大的提出与建立,同时也可视为陈六使在兴学办教事业之关怀对象的分水岭。前此,他追随陈嘉庚的步伐,其兴学办教之主要关怀对象在中国。战后,他的国家认同渐由中国转向马新,其兴学办教之主要对象转为马新区域。1950年他被选为中华总商会会长,率先带领和团结广大华团及其领袖,开展争取华人公民合法权利的斗争,并提出当地人民应拥有公民权的正当主权,具函英国为当地华裔争取永久公民权利。南大的创办宗旨(为中学毕业生广开深造之门、为中学培植师资、为本邦造就专门人才)和特色(发展马来亚文化),充分体现这种转变。南大的创建,在陈六使眼中,完完全全是为马新文教发展而设,与厦门着眼培育中国人才的志趣大别。

    陈嘉庚、陈六使、林连玉三人是近百年来华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皆首开先河,承先启后,成为一代典范。陈嘉庚属“兴学办教”,林连玉则树“捍卫母语教育”,陈六使则两者兼具。可是1953年首创南大,掀起了马新自办华文大学的序幕。6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初期的独大运动,以及90年代南方学院和新纪元学院的开办,无不以南大为“见贤思齐”的南针。其次,陈六使在倡建南大的时刻即席宣布捐款5百万元,这笔款项在海外华文大学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义举首开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皆全面参与的浪潮。60、70年代独大运动及独中复兴运动的义卖、义演、义跑、义剪……都脱胎于此。第三,南大广开深造之门,为华社培育无数精英专才,或投入建国行列,或贡献华社。第四,南大精神更高悬为马新华教界的圭臬,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亦不得不承认,如果新加坡失去南大精神,结果将难以想像。陈六使对华教的重要意义在此。

    ← 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