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学系

新纪元首页 > 文学与社会科学院 > 东南亚学系 > 东南亚学系导师阵容

东南亚学系导师阵容

伍燕翎 教授
教授
yeanleng.ng@newera.edu.my

学历: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现代语文暨大众传播学院外文系文学博士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东亚系硕士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荣誉学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古典文学
研究方向 中国古典小说、华人企业文化、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
开授科目

新纪元大学学院 (2003-)

  • 世界文学
  • 现代文选
  • 中国学术导读(经史)
  • 中国学术导读(子集)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中级中文
  • 元明清文选
  • 魏晋南北朝文选
  • 中国古典小说
  • 马华文学史
  • 马华文学作品导读
  • 创意写作
  • 文学概论
  • 中国文化概要
  • 文学与艺术
  • 华人企业文化
  • 中国四大名著与现代管理
  • 中国古典小说选读

ii. Centre for Extension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Tuanku Abdul Rahman

  • 马来西亚华人史
  • 马华文学

iii. Akademi Pengajian Bahasa, 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 基础中文
工作经验
职历

客座教授,经济学院,日本创价大学 (1/4/2022-31/7/2022)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2/2018-)
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讲师 (2015-1/2018)
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2004/7/1-2015)
拉曼大学研修部兼职讲师 (2008/1/12-2008/4/14)
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兼职讲师 (2003/8/4-2003/11/16)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助教 (2003)
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语言中心兼职讲师 (2002)

行政经验

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 (1/6/2020-)
新纪元大学学院注册处副主任(教务组)(2/2018-15/6/2020)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 (1/2017-31/3/2020)
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 (2011/10/1- 12/2016)
新纪元学院讲师代表 (2008-2010)

参与期刊出版

主编,《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 (2018-)

其它

人力资源部HRDF TTT合格讲师 (2016-)
陈六使研究所与南洋大学史料中心联委会委员 (2018-)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第20届理事副会长(2022-2025)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第19届理事副秘书长(2019-2022)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第16届理事副秘书长(2016-2018)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 永久会员、理事兼常务理事(2008-2015)
新加坡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  永久会员(2014-)
马来西亚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2012-)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  永久会员(2011-)
社区服务
  1. (1 Mei 2021- 30 April 2024) Pelantikan sebagai Ahli Panel Penilai Agensi Kelayakan Malaysia (MQA)
  2. (3 Dec 2018- 1 Mei 2021) Pelantikan sebagai Ahli Panel Penilai Agensi Kelayakan Malaysia (MQA)
  3. (March 2021) Pelantikan sebagai Pengulas Luar Jurnal Penylidikan Temenggong 2021 (ISBN 2716-716X)-PISMP SEMESTER 8 AMBILAN JUN 2017, oleh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Temenggong Ibrahim, Johor
  4. (October 2020) Validasi Instrumen Kajian Keperluan Terhadap Mata Pelajaran Kesusasteraan Cina secara dalam Talian Tahun 2020, oleh Bahagian Pembangun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5. (2023-) 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学术出版委员会)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2015)伍燕翎:“晚唐到北宋的小说嬗变研究”,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现代语文暨大众传播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4)伍燕翎:“去国之外:张系国的小说研究”,马来亚大学文学院东亚系硕士论文(马来语论文)
(1999)伍燕翎:“商晚筠小说的女性书写”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士论文(马来语论文)
期刊论文
  1. (2023)伍燕翎:〈中华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承传——兼谈新冠疫情后马来西亚华人家族企业的再创新〉,《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6月,第12卷第1期,页37-49。
  2. (2023)伍燕翎:《南洋女性生命史建构下的国族重构——论析李忆莙的长篇小说〈遗梦之北〉》,《华文文学》,2023年7月,第三期(总第170期),广东:汕头大学出版,页16-23。
  3. (2021)伍燕翎:〈“新旧交会互放的光芒:南洋大学中文系草创时期的文学姿态和精神传递〉,《南洋学报》,2021年12月,第七十五卷,新加坡:南洋学会出版,页1-33。
  4. (2021) Florence Kuek, Ng Soo Boon, Ng Yean Leng, Chai Siaw Ling & Fan Pik Shy, An Obline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on Literature Pedagogy for the Teaching of Mahua Literature in Malaysia, e-Bangi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Special Issue), 2021, Vol. 18. No.4: 16-31.
  5. (2020) 伍燕翎:〈“一带一路”视域下马来西亚华人文教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42卷,第5期,页63-72。
  6. (2019) NG Yean Leng,The Changing Role of Malaysian Chinese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al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2019, Vol. 8, No. 2: 11-24.
  7. (2019) 伍燕翎:〈华语第一语言教学在马来西亚私立和国际学校的实践〉,《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5月,第20卷,第3期,页7-14。
  8. (2017)伍燕翎:〈文化企业和企业文化:独立后马华文学与马来西亚华商的关系〉,《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17年3月,第四辑,页184-201
  9. (2013) 廖冰凌、伍燕翎〈多元共生的想象:《马来亚少年》与战后马来亚华人的儿童观〉,《哲学与文化》(ISI- A&HCI),2013年2月,第465期(第40卷第2期),页21-43。
  10. (2011) 陈湘琳、伍燕翎:〈马华文学的中国图象〉,《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页140-145。
  11. (2010) 伍燕翎、潘碧丝、陈湘琳:〈从《蕉风》(1955—1959)诗人群体看马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页50-57。
  12. (2009) 伍燕翎:〈从《庄子》的叙事逻辑看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滥觞〉,《新纪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页37-51。
  13. (2009) 伍燕翎:〈1950-1960年代马华文学书籍出版:马华文学场的形塑〉,《中文人•出版人》,2009年8月,第7期,页25-29。
  14. (2009) 伍燕翎:〈1950-1960年马新出版的文学书目〉〉,《中文人•出版人》,2009年8月,第7期,页78-94。
  15. (2008) 伍燕翎:〈马华作家的“马来”版图——读鲁白野、梅井、邝国祥和依藤的散文〉,《中文人•观察家》,2008年12月,第6期,页44-51。
  16. (2007) 伍燕翎:〈1969年—1975年《蕉风》的翻译与介绍〉,《中文人•现代马华》,2007年11月,第4期,页108-115。
  17. (2007) 伍燕翎:〈被翻译的“现代性” :《蕉风》与译介—以1969年—1975年《蕉风》为个案〉,《中文人•现代马华》,2007年11月,第4期,页17-22。
  18. (2006) 伍燕翎:《英雄现世,历史退位——浅论小黑〈白水黑山〉》,《中文•人》,2006年11月,第2期,页21-26。
  19. (2005) 伍燕翎:〈记忆、土地与他乡的召唤:论张系国的《土地游魂》〉,《新纪元学院学报》,2005年4月,页23-51。
专书文章
  1. (2021) 伍燕翎:〈不存在的上海绘图:王安忆小说中历史和空间想像〉,王润华、南治国主编:《东南亚汉学中的上海文学研究》,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页268-290。
  2. (2021) 伍燕翎:〈创造一个宏大的存在:论王安忆长篇小说诗性语言的建构和转变〉,王润华、南治国主编:《东南亚汉学中的上海文学研究》,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页291-300。
  3. (2021) 伍燕翎:《以阳光编织一片幸福稻田——读何乃健《收割阳光》〉,载伍燕翎主编:《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国中篇)》,2021年2月,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页207-211。
  4. (2021) 伍燕翎:《读吴岸〈赞美〉》,载伍燕翎主编:《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国中篇)》,2021年2月,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页182-186。
  5. (2021) 伍燕翎:《读沈庆旺〈我们那个年代的鱼〉》,载伍燕翎主编:《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国中篇)》,2021年2月,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页194-198。
  6. (2019) 伍燕翎:〈华语第一语言教学在马来西亚私立和国际学校的实践〉,收入刘振平编著:《“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汉语传播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9。
  7. (2018) 伍燕翎、莫顺宗:〈黄迓茱:大时代的巾帼儿女〉,载莫顺宗主编:《马新慈善家》,2018年7月,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页166-185。
  8. (2018) 伍燕翎:〈邝汉光:以人为本的富贵事业〉,载莫顺宗主编:《马新慈善家》,2018年7月,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页186-205。
  9. (2018) 伍燕翎:〈张晓卿:从木材巨子到媒体大亨的大马常青树〉,载莫顺宗主编:《马新慈善家》,2018年7月,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页416-440。
  10. (2018) 伍燕翎:〈从宗族到国族——马华作家籍貫群像的认同与反思〉,载伍燕翎、黄斗主编:《东南亚华人华文学术论集》,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页71-84。
  11. (2014.12) 伍燕翎:〈温梓川〉,《马来西亚华人物志》(第二卷),2014.11,页494-497。
  12. (2014.12) 伍燕翎:〈方北方〉,《马来西亚华人物志》(第一卷),2014.11,页322-325。
  13. (2014.12) 伍燕翎:〈姚拓〉,《马来西亚华人物志》(第二卷),2014.11,页1394-1397。
  14. (2012) NG Yean Leng:Wen Zichuan. In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edited by Leo Suryadinata, Singapore: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and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12, Vol.1: 1264-1266.
  15. (2012) NG Yean Leng:Wu An. In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edited by Leo Suryadinata, Singapore: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and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12, Vol.1: 1292-1295.
  16. (2012) 伍燕翎:〈唐宋转型时期志怪小说的变革——以《酉阳杂俎》和《青琐高议》为中心〉,林水檺编《汉典新议:第六届汉学研讨会论文集》,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2012年,页291-307。
  17. (2012.12) 伍燕翎:〈文非文,史非史?:文史互动下唐代小说的文体独立〉,廖冰凌、李乾耀编《我思我写:马中新台中文系研究生论文集》,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文研究院,2012年,页197-216。
  18. (2012.1) 伍燕翎:《写一出闹剧影评:浅谈贺淑芳〈别再提起〉》,许文荣、孙彦庄编《马华文学文本解读(下册)》,八打灵再也: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出版,2012年,页420-424。
  19. (2012.1)伍燕翎:《州府旧时光:浅评李天葆〈州府人物连环志〉》,许文荣、孙彦庄编《马华文学文本解读(上册)》,八打灵再也: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出版,2012年,页182-186。
  20. (2011.12) 伍燕翎:〈批判与建构:一个学术史的角度读“马华文学”的正名与源流〉,伍燕翎、廖文辉编《新马学术史研究概览》,加影: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页105-122。
  21. (2011) 伍燕翎:〈从《蕉风》(1955-1959)诗人群体看马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伍燕翎编《西方图像: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文史论述》,加影: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出版,2011年,页83-96。
  22. (2010.12) 伍燕翎:〈陆龟蒙赋及其与前代“时不遇赋”的渊源〉,林春美、郭莲花合编《江湖、家国与中国文学》,沙登:博特拉大学现代语言暨传播学院,2010年,页19-42。
  23. (2010.7) 伍燕翎:〈预示一场革命的文学阅读——2000-2009年的马华文学杂志〉,伍燕翎编:《未完的阐释:马华文学评论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2010年。
  24. (2009.8) 伍燕翎:〈读温梓川《文人的另一面》:战后马华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渊源初探〉,潘碧华主编《马华文学的现代阐释》,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2009年,页125-138。
  25. (2009) 伍燕翎:〈(政治)语境、(现代)诗和文学史视野: 英殖民晚期马华文学的现代性启蒙(1948-1957)〉,郑文泉编《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关系》,加影: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2009年,页189-214。
  26. (2008) 伍燕翎:〈“天地间自然之文,何必胭脂涂牡丹也?”:论冯梦龙“三 言”的文学实践〉,苏庆华编《旧传统•新诠释》,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2008年,页99-129。
  27. (2008) 伍燕翎:〈不存在的上海绘图:王安忆小说中历史和空间想像〉,何国忠编《文化记忆与华人社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2008年,页87-110。
  28. (2007.9) 伍燕翎:〈一夜乡愁消未得,隔窗听唱后庭花——从温梓川的《郁达夫别传》看郁达夫在南洋的最后日子〉, 郑文泉编《绝代英华: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华裔文人与学人研究》,加影: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2007年,页7-20。
  29. (2007.6) 伍燕翎:〈论汪曾祺小说“笔记体”叙事下的写作意义〉,胡月霞编《记忆与书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加影:新纪元学院中文系,2007年,页143-156。
  30. (2007) 伍燕翎:〈创造一个宏大的存在:论王安忆长篇小说诗性语言的建构和转变〉,庄晓龄、谢川成主编《敲开语言的窗口——多样性、变异性河规范性》,吉隆坡:马来亚大学语言暨语言学院出版,2007年,页290-317。
  31. (2004) 伍燕翎:〈女娲炼石补造太空幻境:论《〈新石头记〉和〈女娲石〉的“漫游者”〉,郑成海、安焕然合编《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论文集》,柔佛:南方学院出版,2004年,页275-295。
书评
  1. (2021) NG Yean Leng, “A multi-perspective study the Chinese of Malaysia: A review of Calling Malaysia home: Essays on the Chinese of Malaysia” ”,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2021,  10 (1): 97-100.
  2. (2018) 伍燕翎:《聚族于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第八卷第一期,2019年6月,83-85。
  3. (2014) Ng Yean Leng, “Trans-ocean Litigation: The Batang Kali Massacre, by Quee Jin Teck and Quee Ngee Meng”,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3 (1): 79-82.
会议论文
  1. (2023.7) NG Yean Leng, 海凡的马共书写与国族建构,The Malaysia and Singapore Society of Australia (MASSA) Symposium 2023 'Who Are You, Malaysia? Representations of Malaysia'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fter 60 Years of Nationhood.', 7-8th July 2023, organised by Era University College, Kajang.
  2. (2021.12) Ng Soo Boon, Florence Kuek Chee Wee, Ng Yean Leng, Chai Siaw Ling, 2021 ISSCO Asia 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online course on teaching of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in Schools”, paper presented at Effects of Covid on the Chinese Diaspora in the Asia-Pacific and other themes on Chinese Overseas, 4-5th December, 2021, organi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Overseas (ISSCO),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Sun Yat-Sen University along with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and the Malaysian Chinese Research Centre at Universiti Malaya.
  3. (2021.12) 伍燕翎:〈他者视角的本土化论述:香港作家刘以鬯小说中的“南洋再现” 〉,“华侨华人文学与中外文明交流:理论创新与文本阐释”,2011年12月4-5日,华侨大学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 / 华侨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侨大学文学院海外华人文学暨台港文学研究中心承办。
  4. (2021.11) 伍燕翎:〈南洋女性生命史建构下的国族重构——论析李忆莙的长篇小说《遗梦之北》〉,“历史构成、现代演进和角色流动:东南亚女性的对话”,2021年11月13-14日,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院主办。
  5. (2021.10) Ng Soo Boon, Florence Kuek, Ng Yean Leng, Chai Siaw Ling, Fan Pik Shy, “Using LRAM literacy strategy to teach Malaysia Chinese Literature online – Is it a good alternative during the pandemic tim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Curriculum Studie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ing (APCCSID 2021), 1-3 October 2021, organized by SEGI University, co-organized by University Malaya, IBE-UNESCO, Asia Pacific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urriculum Studie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ing (APRACSI),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in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al Instruction Malaysia (APROCEI).
  6. (2021.3) Ng Soo Boon, Florence Kuek Chee Wee, Ng Yean Leng, Chai Siaw Ling, Fan Pik Shy, “An online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 Chinese literature pedagogy in Malaysia”,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Research on Language Education (I-Role) 2021, 23 &24 March, 2021, organized by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RA cawangan Melaka.
  7. (2019.12) 伍燕翎:〈新旧交会互放的光芒: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的办学理念、文学姿态和精神传递〉,“东南亚华人与新文化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9年12月7-8日,新纪元大学学院举办。
  8. (2018.11) 伍燕翎:〈中文系:多元领域与多维视角的研究方法〉,“第二届东南亚华人华文国际研讨会”,2018年11月10日,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中国广西师范学院主办。
  9. (2018.2) 伍燕翎:〈中文第一语言教学在马来西亚国际和私立中学的开展与实践〉,“2018年中国语文师资培育与教学实务国际交流论坛”,2018年3月10-11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等教育阶段国语文领域教学研究中心主办。
  10. (2017.12) 伍燕翎:〈马来西亚华人文教社团和华人文化命运共通体:“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构建与路径〉,“转型、合作、全球化——一带一路与东盟华人社团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12月9-10日,华总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新纪元大学学院和拉曼大学联合举办。
  11. (2017.8) 伍燕翎:〈游走于原乡与他乡:论金枝芒的抗英小说〉,“The Diaspora Literature of Korea and Malaysia” 2017 The Center for Asia & Diaspor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7年8月25日,韩国首尔建国大学亚洲与离散中心主办。
  12. (2017.7) 伍燕翎:〈一带一路”与中文系〉,“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7月2日,新纪元大学中文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及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联合主办;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主催。
  13. (2017.4) 伍燕翎:《再反思宋代新小说观的觉醒:以苏轼〈东坡志林〉和〈艾子杂说〉为例》,“人•文——第四届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4月27-5月1日,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
  14. (2016.11) 伍燕翎:〈廿一世纪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以大专院校中文系文学教学为例〉,“亚太华文文学教学与研究国际论坛”,2016年11月9至10日,台湾元智大学主办。
  15. (2016.11) 伍燕翎:〈马华作家潮籍作家群像:认同与反思〉,“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2016年11月6至11日,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中山市委协办。
  16. (2016.10) 伍燕翎:〈马华作家籍貫群像:国族认同的建构与反思〉,“历史与责任:一带一路”背景下华人教育和华文文学的发展机遇”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10月28至30日,中国广西师范学院和新纪元学院联办。
  17. (2016.10) 伍燕翎、罗燕婷:〈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科书的版本流变及其对国民精神的造——以60年代华文教科书为研究题材〉,“2015年在职教职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2016年10月26日,新纪元学院陈六使研究所主办。
  18. (2016.4) 伍燕翎:〈企业文化和文化企业:独立后马华文学与马来西亚华商的关系〉,“第一届东南亚华人研究国际会议:马来西亚华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2016难4月16至17日,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和新纪元学院联办。
  19. (2015.7) 伍燕翎、罗燕婷:〈台湾:中国文学向东南亚移植之中转站——以1960年版马来西亚华文教科书为研究个案〉,“2015亚洲华人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 研讨会”,2015年6月27-28日,台湾国立大学台湾文学所、马来亚大学、一个亚洲基金会(日本)、马大毕业生协会,及星洲日报集团联办。
  20. (2015.5) 伍燕翎:〈从新纪元方修文库说起:论方修及其马华文学史观的确立〉,“马华文学国际研讨会暨方修文库揭幕礼”,2015年5月30日,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新加坡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主办,新院中文系系会、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霹雳文艺研究会、《爝火》文学季刊协办。
  21. (2015.4) 伍燕翎:〈传奇体向笔记体的回归——晚唐北宋小说文史消长之进程〉,“马台华语语系文学文化学术交流会”,2015年4月21日,马来亚博特拉大学现代语文暨传播学院举办。
  22. (2014.8) 罗燕婷、伍燕翎:〈当今马来西亚国中华文教科书在多元文化语境的实践探析〉,“2014年世界华文教育论坛”,2014年8月22-23日,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总会(董总)主办,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承办。
  23. (2014.4) 伍燕翎:《宋代通俗传奇小说文白话语嬗变——以〈丽情集〉和〈云斋广录〉为研究个案》,“第三届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4月25-26日, 台湾东吴大学主办。
  24. (2014.11) 伍燕翎:〈二战后英殖民余绪:马华小说现实主义浪潮的反思〉,“文化流动与知识传播——方法论与实例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11月8-12日,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主办。
  25. (2013.9) 伍燕翎,〈企业文化和文化企业:独立后马华文学与马来西亚华商的关系〉,“第五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研讨会”,2013年9月16-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省外事办承办,贵州财经大学协办。
  26. (2012.10) 伍燕翎:〈从“藻绘可观”到“彩艳殊乏”:“唐虚宋实”小说观辨析〉,“传统汉学的现代诠释: 第九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研讨会”,2012年10月27-28日,韩江学院中文系主办,槟榔屿潮州会馆及槟榔屿韩江校友会协办。
  27. (2011.11) 伍燕翎:〈文非文,史非史?:文史互动下的文体独立〉,“探索与创见——马、中、 新、台中文系研究生论文发表会”,2011年11月19-20日,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主办。
  28. (2010.2) 伍燕翎:〈战后马华现代诗之颉颃——以《蕉风》(1955-1959)诗人群体作研究个案〉,"马来亚、砂拉越及北婆罗洲(沙巴)英殖民时期的西方图像" 第二届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研究学术交流会,2010年2月6日,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联合主办。
  29. (2009.8) 伍燕翎:〈唐宋志怪小说的变革――以《酉阳杂俎》和《青琐高议》为个案〉,“第六届马来西亚汉学研讨会”, 2009年8月21-22日,拉曼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主办。
  30. (2008.11) 伍燕翎:〈从《庄子》的叙事逻辑看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形成〉,“第六届先秦两汉学术国际研究生论文研讨会”,2008年11月22-23日,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主办。
  31. (2008.9) 伍燕翎:〈陆龟蒙赋及其与前代“士不遇赋”的渊源〉,“第五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会议”,2008年9月12-13日,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现代语言暨传播学院主办。
  32. (2007.8) 伍燕翎:〈(政治)语境、(现代)诗和文学史视野:英殖民晚期马华文学的现代性启蒙(1948-1957)〉,“粘全与张力: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内关系”学术研讨会,2007年8月25-26日,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主办。
  33. (2007.10) 伍燕翎:〈历史的还原与建构:以李永平、黄锦树和小黑的小说为例〉,“第七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2007年10月26-29日,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中文系联办。
  34. (2006.10) 伍燕翎:〈现代性追求下的“中国性”和“去中国性”:以李永平和黄锦树的小说作初步观察和思考〉,“海外汉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2006年10月13-16日,中国浙江大学主办。
  35. (2006.12) NG Yean Leng: “Tersembunyi dari Masyarakat: Satu kajian terhadap Karya Wang Zengqi”, Workshop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Trends, 16th Dec 2006, organized by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University of Malaya.
  36. (2006.4) 伍燕翎:〈不存在的上海绘图:王安忆小说中历史和空间想像〉,“文化记忆与华人社会国际研讨会”,2006年4月2日,马大中国研究所主办。
  37. (2006.3) 伍燕翎:〈一夜乡愁消未得,隔窗听唱后庭花——从温梓川的《郁达夫别传》看郁达夫在南洋的最后日子〉,“第一届新纪元学院教职员汉学研究交流会”,2006年3月25日, 新纪元学院族群研究中心主办。
  38. (2005.9) 伍燕翎:〈“天地间自然之文,何必胭脂涂牡丹也?”:论冯梦龙“三 言”的文学实践〉,“第二届传统汉学研讨会”,2005年9月17-18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办。
  39. (2005.7) 伍燕翎:〈徐霞客游记——读一种游的精神〉,“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7月11-13日,中国古代散文协会主办。
  40. (2005.5) 伍燕翎:〈温梓川——战后马华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渊源初探〉,“新纪元学院学术沙龙”,2005年5月4日,新纪元学院学术中心主办。
  41. (2004.7) 伍燕翎:〈女娲炼石补造太空幻境:论《〈新石头记〉和〈女娲石〉的“漫游者”〉, “第一届马来西亚汉学研讨会”,2004年7月1-2日,南方学院中文系主办、南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协办。
  42. (2003.10) 伍燕翎:〈陌生世界里的历史浪漫: 论张系国科幻小说〉,“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中心与边缘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0月4日,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主办。
专著
  1. (2023) 伍燕翎编:《百年传承华人故事——接棒人》,雪兰莪:新纪元大学学院,2023.
  2. (2021) 伍燕翎编:《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国中篇),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2021.
  3. (2018) 伍燕翎、黄斗主编:《东南亚华人华文学术论集》,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
  4. (2018) 莫顺宗、伍燕翎主编:《马新慈善家》,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
  5. (2017) 莫顺宗、伍燕翎编《新的纪元:东南亚华人新编》,吉隆坡:华总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2017年。
  6. (2011) 伍燕翎编《西方图像: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文史论述》,加影: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 (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2011年。
  7. (2011.12) 伍燕翎、廖文辉编《新马学术史研究概览》,加影: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2011年。
  8. (2010.7) 伍燕翎编:《未完的阐释:马华文学评论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2010年。
  9. (2008.3) 伍燕翎编:《新纪元学院建校十年纪念专辑1998-2008》,加影:董教总新纪元学院,2008年。
  10. (2007.6) 伍燕翎著:《移动的光》(创作类),吉隆坡:雪隆兴安会馆、大将出版社,2007。
  11. (2003) 伍燕翎编:《人在马大》(创作类), 八打粦: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2003。
  12. (1999) 伍燕翎 编《如雨覆地》(创作类),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出版, 1999年。
报章、杂志
  1. (2023.5)伍燕翎:晋恒和他们这一代——兼谈马华九字辈写作人,收入王晋恒:《时光幽谷》,大将出版社,2023年。
  2. (2023.6.9) 伍燕翎:佛陀也到南洋来,《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3. (2023.5.12)伍燕翎:你们为什么不革命,《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4. (2023.4.14)伍燕翎:我住这地方就是要管这地方的事,《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5. (2023.3.17)伍燕翎:她们在半岛上写作,《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6. (2023.2.10)伍燕翎:太平华联的谢冰莹和尊孔的张荃,《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7. (2023.1.17)伍燕翎:走入南洋现代学堂的娜拉黄逸梵,《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8. (2022.11.15)伍燕翎:王安忆有个南洋父亲王 。
  9. (2022.12.13)伍燕翎:寻至伤心太平洋上来祭祖,《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0. (2022.11.15)伍燕翎:王安忆有个南洋父亲王啸平,《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1. (2022.10.14)伍燕翎:康拉得把我送到南洋以后,《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2. (2022.11.11)伍燕翎:有一种人文情怀在文学家遇见企业家之后,《星洲日报·星云》。
  13. (2022.9.9)伍燕翎:老舍与南洋的颜色也正是艳丽无匹的,《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4. (2022.8.12) 伍燕翎:郁达夫的星洲战友,《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5. (2022.7.8)伍燕翎:郁达夫日式的裸露与坦荡,《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6. (2022.6.10)伍燕翎:死在南方的郁达夫,《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7. (2022.5.13)伍燕翎:苏雪林的浮生记忆,《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8. (2022.4.8)伍燕翎:凌淑华在南洋的文人朋友,《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19. (2022.3.18)伍燕翎:当下不负——悼陈凯希先生,《星洲日报·星云》  。
  20. (2022.3.15)伍燕翎:凌叔华到访风景好得很的南洋,《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21. (2022.2.11) 伍燕翎:刘以鬯和周慕云的双城记,《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22. (2022.1.14) 伍燕翎:当刘以鬯遇见姚紫,《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专栏“花样年华”。
  23. (2019.12.23) 伍燕翎:大时代下的女性身影——萧思莲的民族斗争,《星洲日报·读家》
  24. (2019.11.18) 伍燕翎:林离、星座诗社和马华现代诗——读林离《此后文字》,《星洲日报·读家》
  25. (2019.9.17) 伍燕翎:马来西亚华人史上的黑日——彼南劫灰录,《星洲日报·读家》
  26. (2019.8.19) 伍燕翎:梦境、边境还是绝境——薇达小说《边境》,《星洲日报·读家》
  27. (2019.7.22) 伍燕翎:民间视角的我方历史——廖文辉《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星洲日报·读家》
  28. (2019.6.3) 伍燕翎:南大遗子的魂魄与风骨——李业霖学人随笔,《星洲日报·读家》
  29. (2019.4.22) 伍燕翎:狂奔向自由的文学旷野——方路《半岛歌手》、《火蛋糕》和《白蹄狗》,《星洲日报·读家》
  30. (2019.4.1) 伍燕翎:马华潮籍作家的光圈——《马来西亚潮籍文学作品选集》,《星洲日报·读家》
  31. (2019.2.25) 伍燕翎:当代的力量:《野芒果:马华当代小说选(2013-2016)》,,《星洲日报·读家》
  32. 伍燕翎:文学史外的江湖事——曾翎龙《吃时间》,《星洲日报·读家》
  33. (2018.12.9) 伍燕翎:失落的沙洲——读《心祭:李锦宗纪念文集》,《星洲日报·读家精选》
  34. 伍燕翎:宗族记忆和史料钩沉——李锦宗《马华文坛作家与著作》,《星洲日报·读家》
  35. (2018.12.4) 伍燕翎:《逆光里的青春——读龚万辉的《卵生年代》,《星洲日报·读家》
  36. (2018.10.25) 伍燕翎:反日常与超现实之异境——牛油小生《南方少年与健忘老头》,《星洲日报·读家》
遴选委员会
  1. (2014) 第三辑“兴安·金炎”《文丛》遴选委员
  2. (2013) 第二辑“兴安·金炎”《文丛》遴选委员
  3. (2012) 第一辑“兴安·金炎”《文丛》遴选委员
  4. (2010-2013) 《马华文学网络版双月刊》编委
  5. (2006-2013) 新纪元中文系《中文·人》系列编委会
研究计划
  1. (2020-2023) 《南洋大学校友著述总目》(计划主持人),陈六使研究所与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已阶段性完成,链接:https://nantahalumni.newera.edu.my/
  2. (10 December 2020-10 December 2021) SEGI Internal Research Fund for Project Entitled “Evaluation of LRAM Online Literature Pedagogy Programme for Teachers During the MCO/CMCO” (Joint researcher), Approved amount RM11,000, by SEGI University
  3. (2017.7-2018.6) 2017年在职教职员研究计划:“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的办学理念、文学姿态和精神传递”(计划主持人)
  4. (2016.4-2017)中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国际学校的开展及其影响(计划主持人)
  5. (2014.8-2015.7) 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台湾文学与马华文学多元关系之探究(计划参与者)子计划负责人:“台湾现代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以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材为研究个案”
  6. (2015.4-2016.3) 新纪元陈六使研究所在教职员研究计划(计划参与者) 伍燕翎、罗燕婷——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科书的版本流传及其对国民精神的塑造
  7. (2014.4-2016.4新纪元陈六使研究所在教职员研究计划(计划参与者) 伍燕翎、廖文辉、郑诗傧——从〈坿张>到<副刊〉——〈叻报〉的文学性研究
  8. (2009-2011)“马来西亚华裔人物志”(计划参与者)
  9. (2007-2010) “马华文学教程”(计划参与者)
  10. (2001-2008) Research Member, Project on P Leo Suryadinata,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2007-2008,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Singapore.
相关奖项
  1. (1996)第十一届全国大专文学奖散文组(佳作)
  2. (1996)第一届全国征文比赛公开组(佳作)
  3. (1998)第一届中协大专生文学奖散文组(三奖)
  4. (1998)第五届马华文学节诗歌创作比赛(三奖)
  5. (2001/2002)第二届中协大专生文学奖散文组(首奖)
  6. (2008) New Era Postgraduate Scholarship 新纪元研究生奖学金
  7. (2010)第三届海鸥文学奖散文组(优秀奖)
  8. (2011)探索与创见——马、中、新、台中文系研究生论文(优秀论文奖)
讲演经验
  1. (2023.5.13)伍燕翎:“孝亲敬老的创新定义”,“第一届长者介护Kaigo课程”,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富贵集团
  2. (2023.1.7)伍燕翎:“李锦宗与马华文学史料”,主办:雪隆潮州会馆。
  3. (2022.6.28) 伍燕翎:“《西游记》- 敢问路在何方,带你西游取真经”,主办:吉隆坡文化中心。
  4. (2022.6.21) 伍燕翎:“《西游记》- 敢问路在何方,带你西游取真经”,主办:吉隆坡文化中心。
  5. (2022.6.14) 伍燕翎:“《西游记》- 敢问路在何方,带你西游取真经”,主办:吉隆坡文化中心。
  6. (2022.6.7)伍燕翎:“《西游记》- 敢问路在何方,带你西游取真经”,主办:吉隆坡文化中心。
  7. (2022.2.27)伍燕翎:“大话西游孙悟空三讲:修成正果 —— 悟空成佛篇”,主办:法情学堂。
  8. (2022.2.13)伍燕翎:“大话西游孙悟空三讲:情愿修行 —— 悟空灾难篇”,主办:法情学堂。
  9. (2022.2.6) 伍燕翎:“大话西游孙悟空三讲:心猿意马 —— 悟空成长篇”,主办:法情学堂。
  10. (2021.9.18) 伍燕翎:《生命咖啡馆》线上研习会“你怕鬼吗?谈《聊斋志异》的视“死”如归”,主办:新加坡富贵集团。
  11. (2021.07.22)伍燕翎:华商先辈·人文情怀“从还原走出小说和教科书外的叶亚来和茨厂街”,主办:新纪元文学院
  12. (2021.05.12)伍燕翎:2021全球第十一届生命经理师研习会“你怕鬼吗?谈《聊斋志异》的视“死”如归”,主办:富贵集团(马来西亚南马区及新加坡分行)。
  13. (2020.12.17) 伍燕翎:华文创作培训营 “心诚则灵:谈中学生散文创作” ,主办:雪州教育厅、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新纪元大雪学院。
  14. (2020.10.16) 伍燕翎:“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作品鉴赏班(独中课文):李永平《拉子妇》,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15. (2020.9.29) 伍燕翎: “他者视域下的马华文学文化” ,主办:China Culture & Entertai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CCEA)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16. (2020.9.18) 伍燕翎:“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作品鉴赏班(独中课文):从赖国芳《祖母4.03言》,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17. (2020.8.31) 伍燕翎: “吉隆坡摄影节旅游文学线上讲座:山岗上安静的文字” ,主办:吉隆坡摄影节。
  18. (2020.8.14) 伍燕翎: “阅读碧澄:《过尽流波》碧澄线上新书推介礼分享会,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19. (2020.8.8) 伍燕翎: “富贵生命咖啡馆线上讲座:生死之间谈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主办:富贵集团。
  20. (2020.7.9) 伍燕翎: “中文大讲堂线上讲座:生命日常與与马华在地写作” ,主办:中文系。
  21. (2020.6.22) 伍燕翎: “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作品鉴赏班(国中课文):评析小曼《皮箱的故事》”,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22. (2020.6.20) 伍燕翎: “《不惑》期刊第二场线上人文讲座:峇冬加里大屠杀惨案惨案”,主办:不惑生命学苑。
  23. (2020.6.19) 伍燕翎:“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作品鉴赏班(国中课文):评析王润华《雨树》”,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24. (2020.6.12) 伍燕翎:“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作品鉴赏班(国中课文):许裕全《大丽花到大兰花》,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25. (2020.6.5) 伍燕翎:“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作品鉴赏班(国中课文):从何乃健《掌纹》,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26. (2020.3.7) 伍燕翎: “生命教育系列:红楼女子教会我们的爱情观”,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富贵集团。
  27. (2017/11/9) 伍燕翎:“中文之美”, 吉隆坡:中华国中。
  28. (2017/11/6) 伍燕翎:“我走这里走上中文之路”, 吉隆坡:甲洞卫星市国中。
  29. (2017/11/3) 伍燕翎:“循中文学奖点评”, 吉隆坡:循人独中。
  30. (2017/9/25) 伍燕翎:“中华独中新雨文学奖点评”, 吉隆坡:循人独中。
  31. (2017/6/19) 伍燕翎:“创意写作”, 新纪元中文传播大学基础课程。
  32. (2017/5/20) 伍燕翎:“谈写作和文学创作”, 霹雳:培南独中。
  33. (2017/3/3) 伍燕翎:“我应该如何写小说”, 吉隆坡:坤成独中创作班。
  34. (2017/2/24) 伍燕翎:“散文如何写”, 吉隆坡:尊孔独中创作班。
  35. (2016/7/2)伍燕翎:“台马文学论坛——跨域合作与创作出版”,吉隆坡城中城会议中心(台湾文化部主办)。
  36. (2016/6/27) 伍燕翎:“小说与写作创意”, 新纪元学院(中文传播基础课程)。
  37. (2016/5/5) 伍燕翎:“创作与写作”,雪兰莪:八打灵再也丽阳镇国中(SMK Tropicana)。
  38. (2016/5/3) 伍燕翎:“现代文欣赏”,雪兰莪:巴生中华国民中学。
  39. (2015/12/19) 伍燕翎:“关心华文:探讨华文水平降低的现象”,八打粦:星洲日报总社,。
  40. (2015/11/21) 伍燕翎:“如何阅读经典文学”,吉隆坡:东方人文艺术馆。
  41. (2015/11/14) 伍燕翎:“创作的最初动力——散文的力量”、“散文的写法”,并现场点评学生的即时创作    马六甲教育厅礼堂(中学生文学创作营)。
  42. (2015/8/28) 伍燕翎:“如何阅读经典文学,柔佛:昔加末NBw人文书艺坊。
  43. (2015/7/6) 伍燕翎:“你为什么来读冷门科系?”,新纪元学院(FCC学生)。
  44. (2015/5/8) 伍燕翎:“现代文欣赏”,雪兰莪:双溪比力国民中学。
  45. (2015/4/22) 伍燕翎:“郁达夫最后的南洋岁月”,苏丹伊德利斯师范大学中文系(教育)。
  46. (2015/4/17) 伍燕翎:“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沙巴:善导国民中学。
  47. (2014/3/14) 伍燕翎:“快乐学古文”,吉隆坡:SMK Taman Connaught。
  48. (2014/6/26) 伍燕翎:“希腊神话的爱与恨”,加影:新纪元学院文学周。
  49. (2014-7/31) 伍燕翎:“快乐学古文”,巴生:兴华独立。
评审
学位论文审查
  1. 2023.06.26【预答辩外审】韦丁华博士论文预答辩:《先锋与流变:黎紫书小说叙事研究》Wei Dinghua. Avant-garde literature and evolution: Narrative Studies on Li Zishu's novels,马大中文系
  2. 2023.2.12【开题评审】LEE Chai Chuen PhD Chinese Studies Thesis Proposal Defend, Penggunaan Video YouTube dalam Pengajaran Kosa Kata Bahasa Mandarin di kalangan Pelajar UiTM, 新纪元中文系
  3. 2023.2.12【开题评审】黄苑薇硕士论文开题:《华文教育的非主流 – 以雪隆区 Asia Pacific Smart School为例》,新纪元中文系
  4. 2022.12.16. 【预答辩外审】张彦涵博士论文预答辩评委:《乡路迢迢——论马华散文的“乡愁”(1947-2007)》. Chong Sin Wah, Far Away From Home - The Significant of Malaysian Chinese Essays Regarding Longing On Home (1954-2007) ,马大中文系
  5. 2022.12.16. 【开题外审】韦丁华博士论文开题:《先锋与流变:黎紫书小说叙事研究》Wei Dinghua. Avant-garde literature and evolution: Narrative Studies on Li Zishu's novels,马大中文系
  6. 2022.12.3. 【答辩内审】何伟智博士论文答辩:《马来语-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研究,新纪元中文系
  7. 2022.7.1. 【开题外审】ZHOU Xin周昕博士论文开题:Leaving and Retrospect: Identity Consciousness and Writing of Homelands in Choong Yee Voon’ s Prose 出走与回望:钟怡雯散文中的身份意识与原乡书写,马大中文系
  8. 2022.2. 【开题内审】黎翠雯博士论文开题:《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文化教学研究》,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
  9. 2022.2. 【开题内审】黄能世博士论文开题:《论马来(西)亚美术“南洋风”绘画的本土性建構(1938-1965)》,新纪元中文系
  10. 2022.1.28. 【答辩外审】Luo Qin 骆秦博士论文答辩:,马大中文系
  11. 2022.1.28. 【开题外审】Huiying Yang 杨慧莹博士论文开题: , 马大中文系
学报论文/专书评审
  1. 2022.7.9. 【学报】《从城市到石城的“童话”互文:旅居新加坡作家杨映川小说创作的家园情结》 “Fairy Tales” Intertextuality from City to Stone City: The Homeland Complex in Yang Yingchuan's Novels),《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新纪元大学学院出版
  2. 2022.7.9. 【学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学华文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以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为例》Research on Language Literacy-based Chinese Language Achievement Assessment and Examination Reform in Malaysian Independent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s,《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新纪元大学学院出版
  3. 2023.5.15.【学报】 《飢饿、断肢与汙秽的情爱——海凡小说中的马共经验》,《中国现代文学》第43期,台湾
  4. 2022.09.26. 【专书】《跨域集成:中文文学研究论文集A Cross Boundaries Compilation of Papers on Literatures in Chinese》,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5. 2022.7.14. 【专书】《马来西亚华人公会:从联盟到国阵(1949-1974)》,Institute of Social Economic Research, Tunku Abdul Rahman University College.
    The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From Alliance to Barisan Nasional (1949-1974), Institute of Social Economic Research, Tunku Abdul Rahman University College.
  6. 2022.7.5. 【学报】《重返古典与流动性身份:郁达夫在南洋的跨国界转向》,《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新纪元大学学院出版
  7. 2022.1.11【学报】《解构、包容与西方想象: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度尼西亚文学流变》,《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新纪元大学学院出版
  8. 2021.7.5. 【学报】《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之倡议与创校始末》,《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9. 2021.3.4【学报】《无问西东》:先锋叙事中的传统诗性建构》,《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新纪元大学学院出版
  10. 2021.5.19 【学报】《论王德威的华语语系文学思想的建构——以《华夷风起:华语语系文学三论》为中心的考察》 ,《南方大学学报》
  11. 2020.2.19. 【学报】《论方修马华文学史的建构与断裂》,《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新纪元大学学院出版
文学艺术类评审
  1. 2022.8-11月 “2022年第17届马华文学奖”评审兼颁奖礼评审主席,主办: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总商会。
  2. 2022.6.17. 2022年“新加坡文学奖”华文诗歌组别评审,主办:新加坡书籍理事会。
  3. 2021.7.4. “第十五届新纪元文学周‘不染’散文文学奖”评审,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
  4. 2021.6.6. “2021乌冷县诗歌朗诵评委”,主办:加影育华国民型中学。
  5. 、2021.2.“《源》杂志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主办:新加坡宗亲会馆联合总会。
  6. 2020年“美丽中国·与爱同行”征文比赛 公开组决审评委,主办: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
  7. 2020年“第16届全国嘉应散文奖”,评审,主办:雪隆嘉应会馆主办、文教部承办。
  8. 2020年《寸草心16》双亲节征文比赛,高中组评审,主办:隆雪华堂妇女组 联办:《南洋商报》。
  9. 2020年双福文学出版基金,散文组评审,主办:雪兰莪暨吉隆坡福建会馆。
主持
  1. 2023.6.4 【主持】此时此地眼前人-纯属我们这一代的时空,李天葆黎紫书主讲,主办:诚品马来西亚
  2. 2023.5.26 【主持】马中作家学者交流座谈会——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场次一:文学交流;场次二:文化传承与青年成长,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China Cultural Centre in Kuala Lumpur
  3. 2022.7.1. 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持人“场次2:跨域与流变”,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台湾淡江大学历史学系,承办: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淡江大学东南亚史研究室,协办: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台湾政治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台湾暨南国际大学侨务研究中心协办。
  4. 2022.5.21.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 Delightful Journey 唐诗翻译——愉快的旅程” by Prof Voon Phin Keong (Deputy Vice-Chancellor (Academic & Research), 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注册处。
  5. 2021.9.25. “疫情视野下的华文教育共话”第一场“疫情下的华语教学,兼谈语文教学的创新契机”,主办:新纪元文学与社会科学院,联办:雪兰莪州教育厅华文组。
  6. 2021.7.29-2021.9.23. “新纪元人文学堂系列1华商先辈·人文情怀”演讲系列(9场次),主办:新纪元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协办:东方日报online。
  7. 2021.7.31. 《不惑》期刊线上人文讲座“老校园 意难忘”,主办:不惑生命学苑、大马乐龄照护协会。
点评人
  1. 2021.12.04. 大会发言第二场评议人,“华侨华人文学与中外文明交流:理论创新与文本阐释”,2011年12月4-5日,华侨大学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 / 华侨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侨大学文学院海外华人文学暨台港文学研究中心承办
  2. 2021.11.6. 第七届新曦中文学坛点评人,谢镇聪论文《“压抑的女声与“父”的背离:李天葆小说的阴性空间》,新纪元中文系,新纪元中文系系会举办
  3. 2021.11.6. 第七届新曦中文学坛点评人,锺紫盈论文《后殖民视野下的主体认同──马华文学的原住民女性书写》,新纪元中文系,新纪元中文系系会举办

廖文辉 教授
教授
bonhoi.lew@newera.edu.my

学历:
中国厦门大学博士
马来亚大学硕士
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个人简介:

廖文辉,马来西亚人,祖籍福建安溪。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马来亚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中国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先后服务于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以及母校尊孔独中,2003年开始任新纪元学院中文系讲师和高级讲师,2018年为副教授,2023年为正教授。2009年聘为中国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文献资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10年在新纪元学院成立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2019-2023年任东南亚学系系主任。曾参与中国之《世界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新加坡之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se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和马来西亚之《马来西亚华裔人物志》的撰写,著有《马新史学研究的发展与嬗变(1800-1969)》(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台北:联经出版社,2019)、《许云樵评传》(新加坡八方国际出版社,2014)、《马新史学80年——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上海三联,2011)、《华校教总及其人物(1951-2005)》(马来西亚,2006)、《华教历史与人物论集》(马来西亚,2006)等书;编著有《马来西亚史》;编有《三州府文件修集选编》(合编)《直凉华人志暨资料汇编》《张礼千文集》《许云樵来往书信集》《百年尊孔大事纪年稿》和《沈慕羽资料汇编》系列丛书,有约百篇学术论文发表于海内外期刊杂志。研究兴趣是东南亚史和华侨华人。

廖文辉,马来西亚人,祖籍福建安溪。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马来亚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中国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和中文系教授、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文献资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东南亚史和华侨华人。著有《马新史学研究的发展与嬗变(1800-1969)》(2022)、《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2019)、《许云樵评传》(2014)、《马新史学80年——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2011)、《华校教总及其人物(1951-2005)》(2006)、《华教历史与人物论集》(2006)等,并有近百篇论文发表于海内外。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历史
研究方向 东南亚史、华侨华人研究、中外关系史
讲授课目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马来西亚史、四书等
职历
  1.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讲师(2003-2010)、高级讲师(2010-2017 )  
  2.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暨中文系副教授 (2018-2023 )、教授(2023- )
  3.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系主任(2019-  )
  4.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2010-2015  1月、2016-)
  5. 新纪元大学学院大学评议会委员(2018-  )
  6. 中国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文献资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9-  )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1. 《许云樵全集》副总主编(2004— 2021)
  2. 《尊孔百年校史》编委会编委(2005-2009 )
  3. 《中文·人》编委、主编(2006- 2010)
  4. 林连玉精神奖遴选委员(2009-2010 )
  5.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之《马来西亚华裔人物志》研究计划编委,社团/社会组召集人(2009-2012 )。
  6. 林连玉纪念馆馆委(2010-  )
  7. 《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编委、主编(2012- )
  8. 炎黄国际文化协会马来西亚分会首届理事(2013-2015 )
  9. 董总课程局历史科学术顾问(2012 - )
  10. 中国《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编委(2016- )
  11. 新加坡华裔馆国际顾问团顾问(2019年4月-2022年5月、2022年6月-)
  12. 马来西亚文化资产保存委员会秘书(2019- )
  13. 马来西亚林连玉基金副主席(2020- 2023)、署理主席(2023- )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硕士】Pendidikan Cina di Malaysia: Satu Kajian Peranan Gabungan Persatuan Guru-guru Sekolah Cina Malaysia, 1951-1996
【博士】《马新的中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及其比较(1800-1965)》
学术发表

A. 著作-编著

  1. 《沈慕羽翰墨集》(编),吉隆坡:教总,1995,318页。
  2. 《石在火不灭》(编),吉隆坡:教总,1996,329页。
  3. 《沈慕羽事迹系年》(编著),吉隆坡:教总,1997,238页。
  4. 《沈慕羽言论集(上、下)》(编),吉隆坡:教总,1998,488页。
  5. 《华校教总及其人物(1951-2005)》(著),吉隆坡:教总,2006,285页。
  6. 《许云樵来往书信集》(纂注)(与曾维龙合著),加影:新纪元学院,2006,487页。
  7. 《华教历史与人物论集》(著),(八打灵:策略资讯研究中心,2007,220页。
  8. 《百年尊孔大事纪年稿(1906-2006)》(编著),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2008,212页。
  9. 《马新史学80年——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局,2011,344页。
  10. 《马新学术史研究概览》(编),加影:新纪元学院中文系,2011,196页。
  11. 《张礼千文集》(编),加影:新纪元学院,2013,三册1221页。
  12. 《直凉华人志暨资料汇编》(编),加影:新纪元学院,2013,442页。
  13. 《许云樵评传》(著),新加坡:八方文化出版社,2014,243页。
  14. 《马来西亚史》(编著),雪兰莪: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7,414页。
  15. 《马来西亚华人民俗论文集》(编),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306页
  16. 《2019年马来西亚华人民俗论文集》(编),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9,313页。
  17. 《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编著),台北:联经出版社,2019。
  18. 《2021年马来西亚华人民俗论文集》(编),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资讯与策略发展中心,2020,313页。
  19. 柯木林《三州府文件修集选编》(与柯木林合编),加影、新加坡:新纪元大学学院、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2020,480页。
  20. 《许云樵学行年谱简编》(编著),吉隆坡:创价学会,2022,143页。
  21. 《马新史学研究的发展与嬗变(1800-1969)》(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324页。
  22. 《百年锡乡:林明华人史志》(与曾国来合著),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林连玉基金、林明民众图书馆,2023,112页。
B. 期刊论文
  1. 〈浅论儒家的天道观 — 兼谈鬼神观〉,《资料与研究》,第15期,1995.05,页36-40。
  2. 〈略论大马华族文化的困境〉,《1996年台大校友会特刊》, 1996,页26-30。
  3. 〈华教运动的困境与展望〉,《人文杂志》, 第2期,2000.03,页24-30。
  4. 〈董总,教总与马华公会—谈三机构的分合〉,《人文杂志》, 第7期, 2001.01,页49-59。
  5. 〈试释《马来纪年》中有关中国的记载〉,《人文杂志》, 第12期,2001.11,页32-40。
  6. 〈大马国名小识〉,《人文杂志》, 第14期,2002.03,页72-78。
  7. 〈马来社会问题形成的一些可能历史解释—马来社会史的一个侧写〉,《人文杂志》,第17期,2002.12,页44-55。
  8. 〈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20世纪马新华文源流马新史学发展分期刍论〉,《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第6期,2003,页71-100。
  9. 〈试论许云樵的乾嘉朴学传统〉,《海华与东南亚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2004.01,页71-92。
  10. 〈林连玉最后的24年〉,《新纪元学报》,第1期,2004,页19-47。
  11. 〈马来民间传说与人物随札二则〉,《人文杂志》,第22期,2004年3月,页49-52。
  12. 〈20世纪马新华人著述之中文马来亚通史概览〉,《人文杂志》,第25期,2004.12,页34-44。
  13. 〈从报章期刊杂志的出版及学会团体成立论马新史学的发展方向(1930-2004)和历史意识的转移〉,《亚洲文化》,第29期,2005年6月,页113-127。
  14. 〈马新南洋研究的意义和定位初探〉,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1期,2006.04,页32-37。
  15. 〈坚忍不拔-陆庭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第5期,2006.06,页57-66。
  16. 〈试论许云樵在马新学术上的贡献〉,《新纪元学报》,第3期,2006,页1-27。
  17. 〈教总顾问严元章事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第6期,2007.01,页53-60。
  18. 〈马新南洋研究与中国学术渊源〉,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3期,2007.04,页10-14。
  19. 〈中外交通史中古史地名研究的方法与难题〉,载《新纪元学院学报》,第4期,2007。
  20. 〈马来亚研究的播种者——英殖民学政人员概述〉,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4期,2007.11,页40-47。
  21. 〈马来研究的推手——麦斯威尔〉,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4期,2007.11,页48-51。
  22. 〈马来研究的承前启后者——卫金荪〉,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4期,2007.11,页52-55。
  23. 〈马来研究集大成者——温斯德〉,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4期,2007.11,页56-60。
  24. 〈史料、方法、理论-谈马新中文源流“华人研究”主体的建立〉,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总81期),页23-31。
  25. 〈许云樵的历史文献学〉,载《新纪元学报》,第4期,2008,页3-15。
  26. 〈史话、散记和丛谈——试论马新民间学人及其著述传统〉,载《亚洲文化》,2009年,第33期,页94-107。后收录于伍燕翎主编《未完的阐释——马华文学评论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2010),页19-33。
  27. 〈战前西方东南亚学研究溯源〉,载《南洋学报》,第63期,2009年,页9-56。
  28. 〈1930年代《星洲日报》的南洋研究副刊〉,载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9期,2010.06,页75-78。
  29. 〈试论刘士木及其著述〉,载《世界华侨华人研究》,第三辑,2010年12月,页113-125。
  30. 〈马新华文东南亚研究期刊杂志概览(1940-2010)〉,载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10期,2010.12,页96-106。
  31. 〈早期新马地区东南亚研究英文文献概述(1800-1876)〉,载《台湾东南亚学刊》,第8卷第1期,2011年4月,页127-160。
  32. 〈许云樵的学术渊源〉,载马来亚大学《汉学研究学刊》,第2卷,2011,页15-37。
  3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机制〉,载《华侨大学学报》,201年第二期,页22-28。
  34. 〈战前马来亚史英文文献概述(1877-1941)〉,载台湾中兴大学《兴大历史学报》第25期,2012年8月,页149-179。
  35. 《许云樵的华侨华人研究》,载《东南亚研究》,2012年10月第5期,页88-93、112。
  36. 〈马新民间传说初探〉,载《成大中文学报》,2012年12月第39期,页169-196。
  37. 〈试论许云樵马新暹史研究〉,载《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6月第2期,页13-27。
  38. 〈英殖民时期马新华商的社会服务和贡献〉,载《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6月第3卷第2期,页31-51。
  39. 〈战后马新英文源流史学发展(1946-1965)〉,载《东方研究》(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主办),2014年12月,出版中。
  40. 〈试论连士升在马新的岁月(1948-1972)〉,载《学文》,2015年1月第7期,页13-23。
  41. <马来西亚闽南地缘会馆之统计与分析>,载《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15年9月第一辑,页186-199。
  42. <试析马来西亚华巫亲善之事例——以马六甲马接新村为例>,载《八桂侨刊》,2016年6月第二期,总第114期,页40-44。
  43. <马来西亚民间华文历史文献的类别及其对方志研究的作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6年9月第3期,页80-88。
  44. <战前马新华人文化发展概论>,载《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17年3月第4辑,页164-183。
  45. <试论马来西亚作为华人文化圈的内涵和特色>,载《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9卷第2期,2017年12月,页49-67。
  46. <槟城日落洞的传统行业>,载《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6月第7卷第1期,页85-97。
  47. <马来西亚的三江会馆与三江人>,载《八桂侨刊》,2019年第一期,页21-30。
  48. <马来西亚客属地缘会馆之统计与分析>(与黄义斌合著),《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2月,第2期,页44-49。
  49. <马新华人建筑史略>,《源》,第3期,2020年6月,页54-57。
  50. <马新交通发展史略>,《怡和世纪》,第43期,2020年6月,页72-74。
  51. <槟岛闽南聚落日落洞之重要村镇组织元素探究>,《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21年8月第8辑,页130-159。
  52. <论“法其生,不法其死”>,《鹅湖月刊》,47:9,总第561期,2022,页29-30。
  53. <甘榜乌鲁回教堂设计中的中国元素>,(与Raha Jaafar,Azizan Othman, Hamdzun Haron合著),《商业与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国际学报》,第12卷第8期,2022年8月12日,页1519-1538。
  54. <甘榜吉璘回教堂设计中的中国元素>,(与Raha Jaafar,Azizan Othman, Hamdzun Haron & Yusof合著),《商业与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国际学报》,第12卷第11期,2022年8月12日,页2105 – 2125。
C. 单刊本论文
  1. 〈千磨万击还坚劲—谈沈慕羽的事业〉,《沈慕羽事迹系年》(吉隆坡:教总,1997),页56-88。
  2. 〈南大历史系师生对马新史学的贡献〉,李业霖编:《南大论文集》(八打灵: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2004),页195-237。
  3. 〈试论许云樵在马新史学的地位与局限〉,《百年回眸:马华文化与教育》(吉隆坡:华研,2005),页143-161。
  4. 〈马新华人研究概述〉,《华研20周年纪念特刊》(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5),页125-131。
  5. 〈以陈嘉庚、陈六使与林连玉为代表谈华教人物的类型〉,载林忠强等编,《东南亚的福建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页108-127。
  6. 〈庄迪君对华教界的贡献〉,李芳钧主编《百年尊孔人与事》(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2007),页281-287。
  7. 〈张礼千、姚楠与马新南洋研究〉,郑文泉编,《绝代英华-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华裔文人与学人研究》(加影:新纪元学院族群研究中心,2007),页65-78。
  8. 〈试论南洋研究的三枝译笔——冯承钧、姚楠和刘士木〉,廖建裕、梁秉赋编,《华人移民与全球化:迁移、本土化与交流》(新加坡:华裔馆,2011),页87-100。
  9. 〈战前马新南洋研究的中译现象概述(1930-1941)〉,伍燕翎编《西方图像——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文史论述》(雪兰莪: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2011),页3-16。
  10. 〈马新南洋研究的渊源、范畴及其意义和定位〉,刘彭泽编《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页494-509。
  11. 〈近三十年来的马新华人研究(1981-2010)〉,严家建编《汉学的区域—第七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研讨会暨庆祝郑良树教授七秩华诞论文集》(八打灵:马来亚大学中文系,2011),页289-326。
  12. 〈三十年来的马华文化研究(1979-2010)〉,载廖文辉、伍燕翎编《马新学术史研究概览》(加影:新纪元学院中文系,2011),页31-40。
  13. 〈沈慕羽最后的15年:活动、贡献与局限(1994-2009)〉,何启良编著《历史慕羽:沈慕羽研究论文集》(吉隆坡:林连玉基金,2011),页55-80。
  14. 〈许云樵的中外交通研究〉,李志贤编《南洋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新加坡:南洋学会与八方文化创作室,2012),页205-235。
  15. 〈英国殖民者的马来语言文学研究及其文字记录〉,林忠强等编《第一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论文集》(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13),页289-322。
  16. 〈鼓吹学术救国的爱国学人:张礼千与南洋研究〉,何启良编《百年寻绎:马新历史人物研究》(八打灵: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3),页151-172。
  17. 〈槟岛保生大帝信仰初探〉,陈益源编《周懋琦、祀典兴济宫与保生大帝信仰》(台南:成大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南市大观音亭兴济宫,2013),页307-320。
  18. 〈直凉华人志略〉,廖文辉编《直凉华人志暨资料汇编》(加影:新纪元学院,2013),页1-31。
  19. 〈隆雪华堂在文化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与朱锦芳合著),陈亚才《堂堂九十:隆雪华堂90周年纪念特刊》(吉隆坡: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2015),页239-260。
  20. 〈二十余年来的林连玉研究概览(1986-2008)〉,陈绿漪等著《林连玉研究论文集》(雪兰莪、吉隆坡:新纪元学院、林连玉基金、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2015),页243-254。
  21. 〈董教总的母语教育权益斗争(1951-2006)〉,张晓威编《传统与前瞻: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新视界》(八打灵: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2015),页97-117。
  22. 〈安溪官桥善益廖氏族人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林忠强、王睿欣编《拓展与传承: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福建人》(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隆雪福建会馆,2017),页197-207。
  23. 〈马来西亚之哪吒信仰初探——以雪兰莪巴生的哪吒庙宇为对象〉,谢国兴主编《哪吒与太子爷信仰文化研究》(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新营太子宫太子爷庙管理委员会,2017),页341-360。
  24. 〈试论孙中山在马新的足迹〉,莫顺宗编《孙中山在海外》(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页200-211。
  25. 〈潘健成——从村童到企业家的成功之路〉,莫顺宗编《马新慈善家》(北京: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页302-321。
  26. 〈马来西亚华人饮食史略论〉,廖文辉编《2019年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论文集》(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策略资讯研究中心,2019),页197-220。
  27. <人神共舞狂欢——谈马来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的神祇崇奉与人群移动的关系>,陈益源编《台湾与各地寺庙之美》(台北:里仁书局,2021),页577-597。
  28. <马来西亚闽南人的民间信仰>,林宏宇、钟大荣编《马来西亚研究报告(2019-202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页62-88。
  29. <马来西亚闽南人之兴学办教网络>,江伯炜主编《2021明闽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跨境闽南·文化连结》(金门县文化局、桃园市政府文化局,2022),页627-640。
D. 百科全书词条
  1. 周南京总主编、黄昆章编,《世界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教育科技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2.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Singapore.(2007-2008)
  3. 何启良编《马来西亚华裔人物志》(八打灵: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
科研项目
  1. 《张礼千文集》的编辑整理出版(2010-2013),经费马币5万元。
  2. 《直凉华人志暨资料汇编》的修纂(2012年6月-2013),经费马币3万。
  3. 与华侨大学陈琮渊副教授共同主持,闽籍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系列学术工作坊,经费人民币20万。
  4. 《三州府文件修集选编校注》(2019-2021),经费新币25,000。
  5. 庆德会公议簿整理校注和翻译(2021-2022),经费新币25,000。
  6. 居銮老街对社区建构和发展的作用研究(2021-2023),经费马币30,000。
学术会议
  1. 2003年11月22-23日,参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百年:回顾与前瞻研讨会,提呈<试论许云樵在马新史学的地位与局限>之论文。
  2. 2005年8月20-21日,参与马来西亚福建联合会主办之国际东南亚福建学研讨会,提呈<以陈嘉庚、陈六使与林连玉为代表谈华教人物的类型>之论文。
  3. 2006年3月25日,参与第一届新纪元学院教职员汉学研究交流会:英殖民时期的南洋文人与学人,提呈<张礼千、姚楠与马新南洋研究>的论文。
  4. 2006年9月26-28日,参与第三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意义,提呈<试论孔子的“教”与“学”>的论文。
  5. <早期马新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概况(1786-1877)>,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和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中马关系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4月19-23日)提呈之论文。
  6. 2009年5月9-11日,广州暨大和美国俄亥俄大学主办第四届海外华人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提呈<马新南洋研究的渊源、范畴及其意义和定位>。
  7. 2009年9月19日,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主办,林连玉基金和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联办,林连玉与马来世界的对谈学术研讨会,提呈<二十余年来的林连玉研究概览(1986-2008)>。
  8. 2009年10月19-20日,厦门大学苏氏东南亚研究中心、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院以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联办,“东亚区域整合:人口跨国迁移及其影响”国际学术会议,提呈<1930年代的南洋研究观>。
  9. 2009年12月12-13日,林连玉基金、孝恩园联办,“历史慕羽——沈慕羽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沈慕羽最后的15年——活动、贡献和局限>。
  10. 2010年2月6日,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联办第二届“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研究”学术交流会——“马来亚、砂拉越与北婆罗洲(沙巴)英殖民时期的西方图像”,提呈<战前马新南洋研究的中译现象概述(1930-1941)>。
  11. 2010年3月20-21日,马来亚大学主办之“第七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研讨会”,提呈<近三十年来的马新华人研究(1981-2010)>。
  12. 2010年5月7-9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和华裔馆联办“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七届国际会议”,提呈<试论南洋研究的三枝译笔——冯承钧、姚楠和刘士木>。
  13. 2010年8月7-8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和马来西亚作家协会联办“第三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试论许云樵的文艺创作>。
  14. 2010年12月11日,新加坡南洋学会主办南洋学会7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试论许云樵的交通史研究>。
  15. 2011年 4月29-30日,淡江大学亚洲研究所主办“东南亚研究”学术研讨会,提呈<战前马新英文源流的马来亚史研究(1878-1941)>。
  16. 2011年5月13-17日,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网络时代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建设国际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校教总的斗争方向和概况>。
  17. 2011年9月1-4日,绍兴文理学院主办“中国现代文学之旅”暨中马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连士升在马新的岁月(1948-1972)>。
  18. 2011年12月3-4日,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联办“马新历史人物学术研讨会”,提呈<张礼千与南洋研究>。
  19. 2012年4月25-26日,马来亚大学、中国青海民族大学们联办,“马中前景——社会经济发展、族群和社会一体化”,提呈<英殖民时期马新华商的社会服务和贡献>。
  20. 2012年4月27–28日,台湾国际暨南大学主办“东南亚区域研究年度研讨会——迁徙与生/失根—东南亚的移民与再移民”,提呈<董教总的民族认同及其母语教育斗争>。
  21. 2012年6月9-10日,华社研究中心主办,第一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提呈<英国殖民者的马来语言文学研究及其文字记录>。
  22. 2012年9月30日,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与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主办,第三届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马来亚、砂拉越及北婆(沙巴)的华人社会”学术交流会, 提呈<英殖民时期马新华商的社会服务和贡献>。
  23. 2012年11月24-25日,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主办“历史情景下的马来西亚华人——诠释与评价”研讨会,提呈“试论许云樵的马新暹史研究”。
  24. 2012年12月1-2日,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主办汉学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林水檺教授七秩寿庆,提呈<董教总的母语教育权益斗争(1951-2006)>。
  25. 2013年9月13-14日,台湾成功大学主办“祀典興濟宮暨保生大帝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提呈<槟岛保生大帝信仰初探>。
  26. 2014年11月8-9日,新纪元学院主办“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再探”,提呈<马来西亚闽南宗族试探>。
  27. 2015年5月28-29日,韩国首尔大学主办“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九届国际会议”,提呈<试论马来西亚作为第三块汉文化圈的内涵和特色 >。
  28. 2015年11月6-7日,拉曼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闽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闽南人的民间信仰>。
  29. 2015年11月21-22日,参加厦门大学历史系主办之“第七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提呈“马来西亚民间历史文献的类别及其对方志研究的作用”。
  30. 2015年12月12-13日,隆雪福建会馆主办第二届东南亚福建人研讨会,提呈<安溪官桥善益廖氏族人在马来西亚的发展>。
  31. 2016年10月15-16日,新纪元学院主办“孙中山在海外”学术研讨会,提呈<试论孙中山在马新的足迹>。
  32. 2016年10月28-30日,南宁广西师范学院主办“历史与责任:一带一路”背景下华人教育和华文文学的发展机遇”,提呈<战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发展概论>。
  33. 2016年11月19日,马来西亚晋江经济与文化国际论坛,提呈<马来西亚杰出晋江人沈慕羽的四大事业>。
  34. 2016年12月4-5日,北京大学、马来亚大学主办“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研究:历史、政治、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近百年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史书写刍议>。
  35. 2016年12月17-18日,新营太子宫、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主办“第二届哪吒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之哪吒信仰初探——以雪兰莪巴生的哪吒庙宇为探讨对象>。
  36. 2017年3月3-6日,厦门华侨大学和新纪元大学学院联合主办“闽藉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学术工作坊”,提呈<高密度发展:日落洞的十间华文小学>。
  37. 2017年7月2日,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办“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概况(1930-迄今)>论文。
  38. 2017年7月15-16日,广州暨南大学主办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研讨会,提呈<论马来西亚闽南人的兴学办教网络>。
  39. 2017年11月4-5日,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饮食史略论>。
  40. 2017年11月21-2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办东南亚华人庙宇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民间信仰概论>。
  41. 2018年3月24日,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办,华侨大学协办,闽籍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第三次工作坊发表<槟城日落洞的传统行业>。
  42. 2018年10月20-21日,泰国玛希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准备“新丝路和东南亚华人:投资、新移民、跨国联系、文化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马来西亚闽南人的兴学办教网络>。The Southern Fujian Community and Its Network of Schools in Malaysia: An Assessment
  43. 2018年10月20-21日,台湾屏东大学主办“第六届屏东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诗歌、历史、跨界”,发表<马来西亚华人民间文学概论>。
  44. 2018年11月17日,华侨大学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协办,闽籍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第四次工作坊发表<槟岛闽南聚落日落洞之重要组织元素探究>。
  45. 2019年4月27日,南方大学学院主办华团会馆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暨吴华逝世一周年纪念研讨会,提呈<血缘组织研究之回顾与前瞻>的论文。
  46. 2019年5月3-4日,台湾南华大学主办2019民俗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传统行业概论>。
  47. 2020年10月25日,财团法人台南市台疆祖庙大观音亭暨祀典兴济宫、国立成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国立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主办之《寺庙之美》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人神共舞狂欢——谈马来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的神祇崇奉与人群移动的关系>之论文。
  48. 2020年4月14日,国立屏东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举办“2022东南亚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的华人生活礼俗>之论文。
  49. 2021年12月9日-12日,国立师范大学、金门大学主办之闽南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闽南人之兴学办教网络>之论文。
  50. 2022年4月14日,国立屏东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举办“2022东南亚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的华人生活礼俗>之论文。
  51. 2022年7月2-3日,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与淡江大学历史系联办“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马新乡音曲艺概论>。
  52. 2022年8月12-14日,槟城威省,新村成为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名活动:新视野中的新村,提呈<马六甲马接新村>之报告。
  53. 2022年8月20-21日,森美兰华人大会堂主办之“建构与永续经营:马来西亚华人地方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村镇运作模式及人群整合之探讨>之论文。
大专院校暨国外讲座
  1. 中国华侨大学,2010年7月7-8日,讲题:马新史学80年(三讲)。
  2. 台湾东海大学,2011年5月,讲题:馬來(西)亞華族社會的發展。
  3. 马来亚大学,2012年8月10日,讲题:马新华人研究:一种态度,一个趋势。
  4. 台湾东海大学,2013年9月16日,讲题:一個閩南村落的調研報告
  5. 台湾国际暨南大学,2013年9月17日,讲题:馬來西亞地方誌的書寫方法和視角——以直涼為個案
  6. 中国华侨大学,2015年10月27日,讲题:英殖民时期马新华商的社会服务和贡献
  7. 中国华侨大学,2015年10月27日,讲题:马来西亚作为第三块汉文化圈的内涵和特质
  8. 中国厦门大学,2015年11月23日,讲题:马来西亚作为第三块汉文化圈的内涵和特质
  9. 厦门华侨博物馆,2017年3月7日,“一带一路下的马中经贸关系和华人研究近况”主题论坛,主讲“近百年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文化史书写的新方向”。
  10.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办“早期学政人员在新加坡”讲座,2017年5月20日,主讲“马来亚研究的播种者”。
  11. 2018年11月5日,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主讲“马来西亚闽南人的民间信仰”。
  12. 2018年11月6日,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所主讲“新马华人圈的发展”。
  13. 2018年11月8日,台湾淡江大学历史系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村镇发展及其相关的民间历史文献”。
  14. 2018年11月12日,台湾国立屏东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以及华人文化圈的形成”.
  15. 2018年11月14日,台湾国立屏东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饮食文化”
  16. 2018年12月3日,台湾东吴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圈的内涵和特征”
  17. 2018年12月17日,台湾国立师范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村镇发展及其相关的民间历史文献”
  18. 2018年12月21日,台湾国立屏东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民俗文学的内容”
  19. 2019年3月28日,台大中文系主讲“马新汉学的两个支流:南洋研究与华人研究”。
  20. 2022年9月24 日,侨务委员会“侨务政策与国家发展课程”线上课程,主讲:马来西亚华人宗族和血缘组织略论。
  21. 2022年10月14日,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线上讲座“台湾在/再发展”,讲题: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发展。
  22. 2022年11月17日,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主讲《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发展》。
  23. 2023年6月8日,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主办《古往今来:全球史视野下的闽南历史与文化》线上讲座,主讲《马来西亚闽南人的民间信仰》。
学术团体会员 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马来西亚分会会员(2000-)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会员(2003-)
新加坡南洋学会会员(2009-)

郑诗傧 副教授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市场与行销部总监
shibin.tey@newera.edu.my

学历: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 华侨华人、文化传播、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学
讲授课目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案、中国文献学、史记、词选、研究方法等
职历
学术职历
  1. 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助理教授(2019/4-)
  2.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兼助理教授(2018/1-2019/3)
  3.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2018-2020.4)
  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专任讲师(2014-)
  5. 博特拉大学外文系中文组兼职讲师(2016.9.1-2017.2)
  6.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助教(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浸濡班来华培训计划)(2008.3-2008.7)
行政职历
  1. 新纪元大学学院市场与行销部总监(2020.6.15-)
  2. 新纪元大学学院福乐组主席(2021.1.1-2021.12.31)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1.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985、双一流)外国语学院协议副教授(待聘)
  2. 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21/10/30-2024/10/30)
  3. 马来西亚书艺协会第一届马来西亚书法史编辑专业委员(2021/3/15)
  4. Loka Made Sdn . Bhd 特约文案(2021/1-)
  5. P & P Creation Sdn Bhd 特约文案(2020/12-)
  6. Pusat Tuisyen Global Intelek 品牌文案顾问(2020/11/1-)
  7. Tenfly Academy Sdn Bhd 品牌文案顾问 (2020/11/1-)
  8. 中国华南师范大学 东南亚研究中心在马来西亚基地项目负责人(2018-)
  9. 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委员(2018-)
  10. 人力资源部HRDF TTT合格讲师(经典与现代管理)(2018-)
  11. 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室《新光》编委(2018-)
  12.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中文人》主编(2016-2021)
  13.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代表(2016-2019)
  14. JWC Global Sdn Bhd 品牌文案顾问(2016-2019)
相关成果
科研与出版
(一)论文
年份 作者性质 论文题目与文献信息
1. 待补充 独撰 《寓褒貶,別通俗:从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中探寻治学之道及其学术理想》,【待补充】
见附录【1】
2. 2020 独撰 《以自由心进行多元创作的艺术界巨擘——陈瑞献》,载《为校争光:南洋大学校友蜚声国际的学者与专才》,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2022年,待刊。
3. 2020 独撰 《扎根本土,面向世界——论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对传统鼓乐的继承、创新与全球传播》(增订稿),载安焕然主编:《新视角、新史料:青年学者论新山》,2020年,第141-163页。
见附录【2】
4. 2019 独撰 Suicide Prevention: A Discussion on the Implications of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in Modern Society,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olume 8, No 1, 2019, page 45-56.
见附录【3】
5. 2019 独撰 《〈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子部文言小说著录来源考》,《学文》,2019年第16期,第14-17页。
见附录【4】
6. 2019 独撰 《永春人与柔佛东甲布业》,载《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8卷第2期,第59-66页。
见附录【5】
7. 2019 独撰 《论台湾电视歌仔戏的发展及其马新观众研究》,廖文辉主编:《2019年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论文集》,八打灵再也:策略资讯研究中心;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9年,第159-190页。
见附录【6】
8. 2019 独撰 《论国民中学新版华文教材(KSSM)的编纂情况》,张禹东、庄国土主编:《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七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度CNI名录集刊/优秀集刊),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54-71页。
见附录【7】
9. 2019 独撰 《私人藏书家之用藏与舍精神——兼谈陈六使图书馆私人藏书库》,载《中文人》,2019年第19期,第64-66页。
见附录【8】
10. 2018 独撰 《古润金:完美实践》,载莫顺宗主编:《马新慈善家》,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第66-84页。
见附录【9】
11. 2017 独撰 《扎根本土,面向世界——论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对传统鼓乐的继承、创新与全球传播》,张禹东、庄国土主编:《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四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度CNI名录集刊/优秀集刊),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02-217页。
见附录【10】
12. 2016 独撰 《论苏轼填词的生活场合演变与其词诗化之过程》,《马大华人文学与文化学刊》,2016年第4卷第2期,第53-64页。
见附录【11】
13. 2016 独撰 《论〈史记〉诸侯王之自杀》,《华中学术》(CSSCI集刊),2016年第3期,第118-126页。
见附录【12】
14. 2016 独撰 《论〈云笈七签〉的道教灵验记》,《华人文学与文化》,2016年第4卷第1期,第49-62页。
见附录【13】
15. 2015 独撰 《〈清史稿•艺文志〉与〈八千卷楼书目〉之子部小说著录研究》,载《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加影:新纪元学院,2015年6月,第35-42页。
见附录【14】
16. 2015 独撰 《赵翼“古文自姚察始”说考论》,蔡晓玲主编:《一个亚洲多元文化的跨国解读——青年学者论文选》,吉隆坡:大将出版社,2015年,第301-311页。
见附录【15】
17. 2013 独撰 《幽默与比喻:论〈百喻经〉的讲故事艺术》,《五台山研究》(CSSCI),2013年第3期,第14-17页。
见附录【16】
18. 2013 独撰 《中国人的来世观念: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主题与构图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3年增刊。
见附录【17】
19. 2013 独撰 《〈清史稿•艺文志〉与〈四库全书总目〉清代小说著录比较研究》,《华中学术》(CSSCI集刊),2013年第7辑,第73-86页。
见附录【18】
20. 2013 独撰 《以博通之学力辟俗学——读〈清人文集别录〉札记》,《中国文化研究》(北大核心期刊),2013年第3期,第48-55页。
见附录【19】
21. 2013 独撰 《自残:论〈史记〉人物的生死抉择》,《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年第5期,第22-24页。
见附录【20】
22. 2013 独撰 《论赵翼〈廿二史劄记〉中的文论思想》,《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第3期,第25-29页。
见附录【21】
23. 2010 独撰 《伍子胥隐忍就功名的生死抉择体现——论司马迁的生命情感趋向》,孙彦庄、郑庭河主编:《跨越时空——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青年学者卷),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2010年。
见附录【22】
24. 2008 独撰 《“重礼”且“崇霸”——论〈左传〉的进步性》,张丽珍主编:《追寻原处——古典思考与现代初探》(学术论文丛书,吉隆坡: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2008年。
见附录【23】
(二)书籍(排列首按成果重要性,次按出版年份)
年份 作者性质 书名 出版城市/出版社
1. 【待补充】 独著 《马来西亚闽南村镇柔佛东甲华人的地方关怀:发展、深耕、求变与坚守》【已完成,待出版】。
见附录【24】
新纪元大学学院
华侨大学
2. 2022.5 合著 《〈梦溪笔谈〉译注评》 (与罗昌繁、温燎原合著)
见附录【25】
武汉:崇文书局
3. 2020.3 独著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研究》(王齐洲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小说资料集解”(11AZD06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见附录【26】
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4. 2015 参撰 张三夕、毛建军主编:《汉语古籍电子文献知见录》
见附录【27】
广州: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 2022 主编 《池田大作大专学府演讲集》,待刊。
见附录【28】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出版
6. 2020 主编 《中文人》总第20期
专题:恋恋
见附录【29】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7. 2019 主编 《中文人》总第19期
专题:落日余晖:手作与匠心的日常
见附录【30】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8. 2019 编委 《新光》2019年第10期
见附录【31】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9. 2019 编委 《新光》2019年第9期
见附录【32】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10. 2018 主编 《〈马新慈善家〉北京推介礼纪念特刊》
见附录【33】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11. 2018 合编 《双十年华:新纪元大学学院
20 周年校刊》
见附录【34】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12. 2018 主编 《中文人》总第18期:
专题:家,何处是归宿
见附录【35】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13. 2019 执行编辑 东南亚华人华文学术论集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14. 2015 执行编辑 《中文人:马华儿童文学》 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其他非学术相关出版
15. 2011 独著 《灵悟——阿赞劲大师的三界游记》 新山:空白格书坊
16. 2007 作者之一 林卿卿、李志恒主编:《落木萧无边》 吉隆坡:漫延书房
(三)研讨会论文
日期 研讨会主题及地点 角色 论文题目
1. 2021.12.4 韩中教育论坛 发表人 使命与情怀:
马来西亚大专中文系教育发展
现状与反思
2. 2021.10.30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建校40周年庆祝大会暨第20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AUPF) 发表人
(与莫顺宗校长联合发表)
疫情下的中马国际教育输入与输出——基于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的研究
3. 2020.11.6 “新格局下的区域合作与繁荣共享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持人 --
4. 2019.12.7 “东南亚华人与新文化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场次主持人
会议委员
--
5. 2018.11.17 华侨大学闵籍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学术工作坊,华侨大学 发表人 《家族与商号:郑明蒲家族及其中兴栈在马来西亚柔佛东甲的扎根、发展与追远》
6. 2018.9.3 新南向“马国华人文学阅读与研究”工作坊暨马来西亚中文教学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发表人
会议统筹
《论国民中学新版华文教材(KSSM)的编纂情况》
7. 2018.5.5 新南向“马国华人文学阅读与研究”工作坊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台湾文化叙述研究,台北:东吴大学。 发表人
会议统筹
《宋词欣赏与教学创意——以新纪元大学学院词选课为例》
8. 2018.5.4 “第五届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东吴大学。 发表人 《以〈清史稿•艺文志〉订清代私家藏书目录〈孙氏祠堂书目〉 与〈文瑞楼藏书目录〉子部小说之误收》
9. 2018.3.24 “闽籍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国际学术工作坊”(新纪元大学学院与中国华侨大学联办),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发表人 《东甲布业的兴衰与起落》
10. 2017.11.4 “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大学学院。 发表人 《台湾电视歌仔戏的发展与新马传播初探》
11. 2017.11.4 “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大学学院。 场次主持人兼与谈人 --
12. 2017.7.2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大学学院。 统筹 --
13. 2017.7.2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大学学院。 场次主持人 --
14. 2016.10.28 “历史与责任:‘一带一路’背景下华人教育和华文文学的发展机遇”(会议主题),中马华人华文国际研讨会,广西南宁。 主持人兼与谈人 --
15. 2015.8.1-2 汉十一国际学术 研讨会,霹雳金宝 发表人 《〈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子部小说著录来源考》
16. 2015.5.30 “马华文学国际研讨会暨方修文库揭幕礼”,新纪元学院。 主持人
会议委员
--
17. 2015.5.14-
15
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淡江大学。 发表人 《自杀预防,珍重生命:论先秦儒道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18. 2014.10.20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回顾与再探”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学院。 场次主持人兼与谈人 --
19. 2013.1.18 亚洲华人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 发表人 《赵翼“古文自姚察始”说考论》
20. 2009.8.9 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吉隆坡:马来亚大 学。 发表人 《伍子胥隐忍就功名的生死抉择体现 ——论司马迁的生命情感趋向》
(四)科研项目
年份 题目 项目成员 项目经费
支持单位
进度 角色
1. 2021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馆藏文献目录提要
见附录【40】
20人以上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 进行中 项目主持人
2. 2021 研究与出版《度引万千百姓家:佛教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及居士林的历史与人物》
见附录【41】
10人以上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 进行中 联合主持人
3. 2021 潮州会馆馆藏文献目录
见附录【42】
10人以上 潮州会馆 进行中 联合主持人
2. 2017 参与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新慈善家》出版研究计划”,负责撰写丹斯里古润金的部分 20人以上 新纪元大学学院 结项 参撰
3. 2016 “闽籍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村镇发展学术工作坊” - 华侨大学由陈琮渊主持的华侨大学涉侨研究专项经费项目 结项 参撰
4. 2016 以自由心进行多元创作的艺术界巨擘——陈瑞献。(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南洋大学人物集出版研究计划”《为校争光:南洋大学校友蜚声国际的学者与专才 10人以上 陈六使研究所在职教职员研究基金计划 结项 参撰
5. 2015.4 《从〈坿张〉到〈副刊〉:〈叻报〉的文学性研究》的计划计划。(新纪元学院陈六使研究所在职教职员研究
基金计划)
3 陈六使研究所在职教职员研究基金计划 结项 参撰
6. 2014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著录研究》 - - 结项 博士论文
写作
7. 2008-2009 中国学界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研究计划”(马大研究基金项目,主持人潘碧华) - - 结项 研究助理
(五)报章、杂志类文章
日期 题目 文献来源
1. 2021.1.26 《你的笑容》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2. 2021.1.12 《一往情深里的第一瓢》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3. 2020.12.29 《回家》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4. 2020.12.15 《我的大人魅力》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5. 2020.12.1 《读书会与门训》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6. 2020.11.17 《桂子山西区冷暖》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7. 2020.11.3 《你能吃苦吗?》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8. 2020.10.20 《那年考博的路上》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9. 2020.9.13 《姐姐现在过得很好》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10. 2020.8.30 《打工这件事1.0》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11. 2020.8.16 《你能飞多远就多远》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12. 2020.8.2 《打工这件事》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13. 2020.8.2 《开车这件事》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14. 2020.7.19 《下厨这件事》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15. 2020.6.18 《延迟享乐》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16. 2019.11.18 《让我们在梦想里起飞》 【专栏文章】《中国报·副刊》
17. 2018.4 《鸿门一宴家天下》 《中文人》(总第18期)
18. 2018.2.13 《大家族里的年味》 《中国报·诸家》
19. 2018.1.9 《初学记》 《中国报·诸家》
20. 2017(6期) 华文大观园 【专题文章】《星洲日报·副刊》
21. 2016.1.26 《万家灯火塞在那长上》 《星洲日报·星云》
22. 2015.12 《无用就是大用》 《从传统走向创意》(《中文人系列③》)
23. 2015.2.10 《黄姜饭》(散文) 《光华日报·文艺》
24. 2014.12.10 《冷冷的图书馆》(散文) 《风采》
25. 2014.4.9 《马大中文系,任重道远》 《星洲日报·新教育》
26. 2014.1.14 《我的中文之路》(散文) 《光华日报·文艺》
27. 2013.6 《幽默诙谐〈百喻经〉》 《正信》(中国佛学杂志)
28. 2012.8.2 《学历与资格到底重不重要?──也谈“战地医生萧源盛”事件》(社会时事评论) 《东方日报》
29. 2012 《情系一首诗——读方昂〈给
HCK〉》(文学评论)
孙彦庄主编:《马华文学:传承与创新》,新山:松柏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30. 2010 《万家灯火塞在那长上》 《第三届国际华文散文创作比赛总集》
31. 2009年第5期 《游子书语》(诗歌) 《东南亚诗刊》
32. 2009年第4期 《接受美学》(诗歌) 《东南亚诗刊》
33-51. 2008/2009 “知性六女子专栏”,专栏作者之一【总共18期,撰写18篇】。 【专栏文章】《风采》
讲演经历
日期 题目 国内/外 主办院校 角色
1. 2021.12.11 马来西亚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情怀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主讲人
2. 2021.9.16 《原来·东甲》Got Talent说出你故事。 国内 《原来·东甲》脸书专页直播 主讲人
3. 2021.9.13 刚大学毕业的我,应该选择喜欢但低薪的工作,还是高薪但不喜欢的工作?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辅导与咨商心理学系《倾听我说》系列活动 与谈嘉宾
4. 2021.9.9 家族与商号:永春人在东甲的扎根、发展与追远。 国内 《新纪元人文学堂系列1:华商先辈•人文情怀》 主讲人
5. 2021.5.15 一文不值或一字千金?中文人如何让文字有价。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 主讲人
6. 2021.4.15 坠落与甦醒:我读《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 国内 马来亚大学文学双周 主讲人
7. 2020.12.7 家族与商号:郑明蒲家族及《中兴栈》在马来西亚柔佛东甲的扎根、发展与追远。 国外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主讲人
8. 2020.10.24 古为今用:中华历史哲学的智慧。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星洲日报 主讲人
9. 2020.9.20 学习的动力 国内 育才独中 主讲人
10. 2020.8.26 咸鱼有梦,我的翻身学。 国内 SMK Seri Kembangan 主讲人
11. 2020.5.2 中文与当今世界 国内 星火教育论坛——教育,可以不一样 主讲人
12. 2019.12.30 企业研讨工作坊:工作观 国内 JWC Global Sdn Bhd 主讲人
13. 2019.12.12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 主讲人
14. 2019.11.21 《家族与商号:郑明蒲家族及其中兴栈在马来西亚柔佛东甲的扎根、发展与追远》 国外 海口经济学院 主讲人
15. 2019.8.16 古代文学的美和学习古文的窍门 国内 SMK Taman Bukit Maluri 主讲人
16. 2019.4.13-14 文案人给客户的故事创意工作坊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 主讲人
17. 2019.01.05 文案力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全国中学生大专体验营。 主讲人
18. 2018.5.14 中文系与文案写作 国内 加影育华中学 主讲人
19. 2017.10.26 华文之美与华文之用 国内 吉隆坡公教中学 主讲人
20. 2017.9.10 带一扇中文之窗:新纪元中文系课程说明 国内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嘉年华 主讲人
21. 2017.7.14 像自由一样美丽 国内 吉隆坡坤成中学 主讲人
22. 2017.5.20 文字的力量 国内 霹雳培南独中 主讲人
23. 2017.4.28-
29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学华文考华文? 国内 昔加末“我爱华文,我考华文”两日学习营 主讲人
24. 2017.2.25 谈一谈目标,说一说中文 国内 巴生光华独立中学参访新纪元大学学院一日 主讲人
25. 2017.1.24 读华文考华文之必要 国内 柔佛居銮 SMK Seri Lalang 主讲人
26. 2016.9.7 读中文系的人交流会 国内 新纪元学院第十一届文学周 主讲人
27. 2016.6.25 情系中文•执手文化 国内 柔佛昔加末国中华文月“情系华文”一日营 主讲人
28. 2016.6.24 文学的两端——阅读与创作 国内 柔佛利民达国中文学营 主讲人
29. 2016.6.19 回家走走——我的中文之路,从这里出发 国内 新山福林园国中 主讲人
30. 2016.6.18 我教中文•我读中文 国内 大港国中到访新纪元半日营 主讲人
31. 2016.6.8 文化创意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化推广中心《全国中学生文化营》 主讲人
32. 2016.4.23 写作与文化创意对谈:搞搞新意思(与伍燕翎博士对谈) 国内 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化推广中心雪隆国中教师培训营 主讲人
33. 2015.11 阅读,是顶上的伞。 国内 吉隆坡东方人文艺术馆 主讲人
34. 2015.10 方块美疗:华文世界给我的内在力量 国内 新纪元学院彩虹兵团思源华教展 主讲人
35. 2015.8 我的大学之道及大学生定位与反思。 国内 新纪元学院迎新营《恒学派》 主讲人
36. 2015.8 我的中文之路:过去、现在、未来。 国内 新纪元学院第三届“我学华文,我考华文”一日营 主讲人
37. 2015.6 我的中文情意结 国内 利民达国中华文学会学生赴新纪元学院一日营 主讲人
38. 2015.5 当我在谈文创时,我在谈什么? 国内 新纪元文化推广中心文化特工培训营 主讲人
39. 2015.5 中文系的前途在哪里?我为什么读中文系?我对中文人的思考。 国内 芙蓉中华中学 主讲人
40. 2014.11 快乐学古文 国内 吉隆坡循人中学 主讲人
41. 2013.3 中国传统文学之美——兼谈报考华文,学习华文的重要性。 国内 柔佛新山斯里公主城国民中学 主讲人
42. 2012.12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生活之歌——兼谈我的中文之路。 国外 中国湖北省武汉探路者国际青年旅社 主讲人
43. 2011.11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生活之歌——兼谈我的中文之路。 国外 中国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广告设计专业 主讲人
44. 2011.5 “研究生治学与方法交流会”研究生 国内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 主讲人
45. 2011.4 忍:古往今来汉民族文化特性。 国内 新山宽柔第五小学 主讲人
46. 2009.7 我读华文,我考华文。 国内 新山福林园国中 主讲人
品牌建设与参与情况
日期 项目/活动 涉及合作方
1. 2021.11 【统筹】全马第一家校园新能源汽车(摩多车)充电桩 国内,
Emergence Innovative
Sdn. Bhd.
2. 2021.11 【统筹】陈六使国际弘毅讲坛  
3. 2021.10.28 【主持】
9.淮河与新 · 学术文化讲座系列——校长讲座(新纪元大学学院莫顺宗校长与淮南师范学院李琳琦校长),2021年10月28日。
国际,
淮南师范学院
4. 2021.9.24 【主持】新纪元大学学院升学与职涯规划20,《职场小白及工读生如何利用理财赢在起跑点——钱不够用的理财妙招》(采访Ms. Agnest Siaw) 国内
5. 2021.7 【策划】新纪元会员卡、特邀商家专案小组 国内各大商家
6. 2021.7.6 【专访与报章报道】《【会员文:学习现场】知性女作家相知相惜》,载《中国报》 国内,
中国报
7. 2021.6.8 【策划人与评审】JWC x 新纪元大学学院 New Era University College x JWC Roastery 父亲节文案创作赛。 国内,
JWCGlobal Sdn. Bhd.
8. 2021.5.9 【专访与脸书直播】《UPSR废除与PT3取消之利弊》,脸书“黄振渊直播室”直播 国内,
黄振渊直播室
9. 2021.4 【专访与杂志报道】《旅行的意义》,载《旅游玩家杂志》Travelmate Magazine第90期。 国内,
《旅游玩家》
10. 2021.3.13 【专访与脸书直播】剪不断的亲情:生命的离席与顿悟,载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 校外,
富贵集团
11. 2021.1- 【策划】升学与职涯规划系列讲座 国内
12. 2020.12.30 【主持】新纪元国际教育学院语言与跨文化中心线上讲座,《文化趣谈:伊人来自乌克兰》(采访李娜),2020年12月30日。 国际
13. 2020.11.30 【专访与报章报道】《【学习现场】给中学生的升学指南,适合自己即是最好!》载《中国报》。 国内,
中国报
14. 2020.10.15 【评审】2020美丽中国征文比赛决赛评审,zoom云端线上评审。 国内,
中国文化中心
15. 2020.7.17 【专访与杂志报道】《捷报~新纪元大学学院成功挂监管网了!专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郑诗傧博士》,载《新光杂志》。 校内
16. 2020.6.30 【专访与杂志报道】《毕业生遇上疫情 升学vs就业,你怎么选?》,载《中学生》。 国内,
董总
17. 2020.6.22 【专访与脸书直播】《【青年学者论新山】EP07 论廿四节令鼓对传统鼓乐的继承、创新与全球传播》,载《蚂蚁学人Main-Scholars》脸书直播室。 国内,
《蚂蚁学人》直播室
18. 2019 【统筹/文案】新纪元大学学院原创歌曲集《起飞》 国际,
Apple Music
Spotify
MOOV
QQ音樂
GooglePlay Music
Amazon
Amazon Music
KKBOX
MyMusic
Friday Music
19. 2019- 【文案】新纪元大学学院脸书专页 校内
20. 2019.12.27 【专访与电台报道】Melody FM《I love you 早晨》之《So Cool》电台访问 国内,
Melody FM
21. 2019.12.20-27 【统筹】第20届海南欢乐节之第2届中国-东盟大学生文化周 国际,
海口经济学院
22. 2019.11.09 【专访与电台报道】ai FM《博士来聊》节目电台访问 国内,
ai FM
23. 2019.11.8 【专访与报章报道】《【学习现场】毕业!放轻松点啦……》,载《中国报》。 国内,
中国报
24. 2019.11.2 【专访与电台报道】988《今晚最Night听》电台访问 国内,
988FM
25. 2019.10.8 【统筹】新纪元大学学院原创歌曲集《起飞》推介礼暨听歌会【人数:800】 校内
26. 2019.9.7 【统筹】《起飞》同乐会——坤成中学站 国内,
坤成中学
27. 2019.8.13 【专访与报章报道】《以少年心 唱作<起飞>》,载《星洲日报》。 国内,
星洲日报
28. 2019.8.5 【专访与报章报道】《新纪元制作<起飞>音乐专辑·学生为青春留一首歌》,载《星洲日报》。 国内,
星洲日报
29. 2019.8.1 【统筹】《起飞》同乐会——新纪元大学站 国内
30. 2018.7 【统筹】天行健中文系20周年系庆 国内
31. 2019.7.31 【评审】雪州中学华语即席演讲比赛,巴生福建会馆。 国内,
巴生福建会馆
32. 2018 【影像文献策划】《马新慈善家》宣传短片+慈善家演说【YouTube】 YouTube
33. 2018.7.28 【执行】《马新慈善家》北京推介礼 国际
34. 2018.7.17 【主持】新纪元中文系天行健20周年系庆启动会兼第十三届文学周,《真人图书馆:马保靖、陈力韶、高慧铃》,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国内
35. 2018.6.29 【评审】乌鲁冷岳县华语诗歌朗诵比赛,加影育华中学。 国内,
加影育华中学
36. 2017-2018 【专页负责人/文案】新纪元中文系官方网站及脸书专页 校内
37. 2018.6.25 【专访与活动现场播映】《音差阳错,别再说错》。 校内,
媒体系
38. 2018.5.28 【评审】乌鲁冷岳县华语诗歌朗诵比赛,双溪龙华文小学。 国内,
双溪龙华文小学
39. 2018.4.21 【统筹】第六届我爱华文我考华文暨天行健中文大奖颁奖礼(人数:700人) 国内
40. 2018.4.21 【主持】第六届我爱华文我考华文一日营暨天行健中文大奖颁奖礼,《真人图书馆:吴柳莹》,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国内
41. 2017.11.3 【专访与杂志报道】《中文系主办“天行健中文大奖”的意义 畅谈在华文学会的经验 学中文的苦乐》,载《学海》。 国内,
学海
42. 2017 .7- 【统筹】天行健中文大奖 国内
43. 2017.7 【统筹】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际
44. 2017.6.21 【评审】乌鲁冷岳县华语诗歌朗诵比赛,加影育华中学。 国内,
加影育华中学
45. 2017.10.24 【统筹】《优秀系友回校系列讲座》——潘雪儿 校内
46. 2017.6.20 【统筹】《优秀系友回校系列讲座》——陈丽娟 校内
47. 2017.8.2 【统筹】系友访谈系列《在中文里发光》人物专访——陈丽娟(居美/目前任职于硅谷著名科技公司市场部 /曾任加州圣荷西市议员办公室助理,硅谷科技公司行政人员) 校内
48. 2017.5.23 【专访与报章报道】《中文的无用之用》,载《南洋商报·副刊》。 国内,
南洋商报
49. 2017.5.17 【专访与网络报道】《80后女孩 为报考华文所做的“牺牲”》,载《百格Pocketimes》。 国内,
百格视窗
50. 2017.4.21 【统筹】系友访谈系列《在中文里发光》人物专访——陈力韶(商业文化杂志《企业家》副总编/《商》刊物总编/《众鲜家》负责人之一) 校内
51. 2017.4.13 【统筹】系友访谈系列《在中文里发光》人物专访——高慧铃(三三出版社创办人) 校内
52. 2017.4.11 【评审】雪州乌鲁冷岳县华小华语演讲比赛,加影育华小学 国内,
加影育华小学
53. 2017 【统筹】“中文学习的苦与乐”短片 校内
54. 2016 【统筹】陈征阳“我在中文系发光”短片 校内
55. 2016 【统筹】陈建发“我读中文系”宣传短片 校内
56. 2016 【故事人、文案指导】《苏幕遮•七夕夜月》词选课堂宣传短片 校内
57. 2016 【故事人、文案指导】《中文人系列》③宣传短片 校内
58. 2016.7 【评审】全国中学生华文文学奖 国内
59. 2016.10.9 【评审】第十一届全国华小讲故事比赛吉隆坡区赛,加影广东会馆 国内,
加影广东会馆
60. 2016.9..25 【评审】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 国内,
吴德芳基金,
世界企业家基金会
61. 2016.9.7 【主持】第二届花踪后浪文学营暨“今夜不设防”,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国内,
与《星洲日报》副总编辑曾毓琳联合主持
62. 2016.4.23 【主持】第二届新纪元学院加影社区书展“悦读·啡扬的青春”,《真人图书馆:王文峰与黄偌琪》,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国内
63. 2016.4.21 【主持】第二届新纪元学院加影社区书展“悦读·啡扬的青春”,《真人图书馆:方路》,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国内
64. 2016.4.21-
23
【统筹】第二届新纪元学院加影社区书展 国内,
JWC Global Sdn. Bhd.
有人出版社
大将书行
红蜻蜓
社区关怀工作室
文云企业
Loka Made
65. 2015.4.11 第一届新纪元学院加影社区书展“做不一样的低头族”开卷有益系列讲座(一)莫顺宗校长谈“青春年华与大学之道”,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国内
66. 2016.4.8 【评审】乌鲁冷岳县华语诗歌朗诵比赛,加影育华中学。 国内,
加影育华
67. 2016.3.5 【协调】“我爱华文,我考华文”一日营《中文人系列》③新书推介礼 国内
68. 2015.6 【评审】“2015 第九届中学生华文文学创作比赛”(散文组)。 国内
69. 2015.4.28 【评审】乌鲁冷岳县小学华语演讲比赛,士毛月新村华小。 国内,
士毛月新村华小
70. 2015.4.17 【评审】乌鲁冷岳县华语诗歌朗诵比赛,加影育华中学。 国内,
加影育华
71. 2015.4.11-15 【统筹】第一届新纪元加影社区书展 国内
72. 2015.3.14-16 【协调】第一届花踪后浪文学营 国内
星洲日报
73. 2015-2017 第一届至第三届新曦中文学坛(指导学生人数:12个) 校内
74. 2015.12.17-
30
【统筹】第一届马来西亚汉语教师北京研修班 国际,
北京市教委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75. 2015.9.6 【评审】“第十届全国华小讲故事比赛”吉隆坡区选拔赛,加影乌鲁冷岳广东会馆。 国内,
加影乌鲁冷岳广东会馆
76. 2015.6.17 【评审】鹅麦县中学华语即席演讲比赛,甲洞国中。 国内,
甲洞国中
77. 2015.5.30 【研讨会筹委,方修文库揭幕礼策划及负责方修文库橱窗展示内容】第一届马华文学国际研讨会暨方修文库揭幕礼 国际,
热带文学俱乐部
78. 2015.4.11 【主持】 第一届新纪元学院加影社区书展“做不一样的低头族”开卷有益系列讲座(一) 莫顺宗校长谈“青春年华与大学之道”,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国内
79. 2015.1.25 【统筹】《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颁授仪式 国际,
北京市教委
80. 2014.9 【统筹】《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与培训 国际,
北京市教委
81. 2014.9.13-14 【评审】第三十六届(2014)全国独中华、国、英三语演讲比赛沙巴斗湖巴华中学。 国内,
沙巴斗湖巴华中学
获奖记录
类型 奖项 说明 年份
1. 教学 优秀教师奖 新纪元大学学院首届优秀教师奖 2019
2. 学术论文 校级优秀论文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校级优秀论文奖,作品《〈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著录研究》。 2014
3. 学术论文 一等奖 中华文渊奖,国际学术论文奖一等奖,作品《自杀预防,珍重生命: 论先秦儒道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2012
4. 学术论文 校级优秀论文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校级优秀论文奖,作品《生死皆不朽: 从〈史记〉人物生死抉择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2010
5. 学术论文 第二名 新纪元学院第十六届全国大专文学奖,作品《“重礼”且“崇霸”——论〈左传〉的进步性》。 2008
6. 文学 一等奖 “我与武汉”征文活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散文作品《从桂子山看江城》。 2013
7. 文学 特别奖 “寸草心 7”双亲节征文比赛,散文作品《大嫂》。 2011
8. 文学 优秀奖 全国青少年散文赛(曼绒文友会主办),作品《中文之路》。 2010
9. 文学 入围 新加坡国际散文奖,作品《万家灯火塞在那长上》。 2009
10. 文学 入围 星云文学奖,散文作品《明天与无常》。 2009
11. 文学 入围 全国大专文学奖,诗歌作品《接受美学》。 2007/2008
12. 文学 入围 全国大专文学奖,散文作品《眼》。 2007/2008
13. 文学 佳作奖 文学双周创作比赛,诗歌作品《阿嬷》。 2005/2006
14. 其他 优秀外国留学生奖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2014
15. 其他 优秀外国留学生奖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2010
16. 其他 文学院第四名 马大第一等荣誉学士学位 2007
其他重要成果
主题/项目 说明
1. 国际教育学院 作为创院院长,成功争取新纪元大学学院挂名中国教育涉外监管网,设立招生与面试、注册、学习与管理、毕业等相关SOP,制定代理质量管理办法,并成功招收多位留学生,有利学校升格与排名。(2018.10-)
2. 国际合作 自创立以来,与外国院校展开近70项的合作备忘录签署、合作协议签署、学术互访活动,有利学校参与排名。(2019.4-)
3. 中文学士课程 课程设置检讨与建设项目负责人,全面认证(FA)(2016-)
4. 市场与行销部 更名招生处为市场与行销部。在疫情下透过市场与行销部推行系列改革计划,从教育展数千个数据扩大到目前累积33237个数据。
设立文案专职小组,提高曝光率与回复速率,目前从原有的2天提速到1小时内回复。

莫顺宗 教授
校长;陈六使研究所所长;会计、管理与经济学院代院长
soonchong.mok@newera.edu.my

学历: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士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硕士
马来亚大学东亚系博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方向 东亚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
职历
  •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导师(1990-1993)
  •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兼职讲师(1996-1998)
  • 新纪元学院中文系兼职讲师(1999)
  • 玛拉工艺大学中文系兼职讲师(2000-2002)
  • 拉曼大学中文系兼职讲师(2002-2003)
  • 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1999-2003)
  • 新纪元学院中文系讲师(2003-2004)
  • 新纪元学院副院长/注册主任(2004-2008)
  • 新纪元学院副院长(2008- 2011)
  • 新纪元学院院长/首席执行长(2012-2016)
  • 日本创价大学客座教授(2017年4月-2017年7月)
  • 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2017-)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1. 《荀子教学在先秦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1990年。(未发表学士论文)
  2. 《陈亮的生平与思想(1143-1194)》,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1996年。(未发表硕士论文)
  3. 《张君劢(1887-1969):近代中国的儒学与改良主义》,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东亚研究系,2010年。(未发表的博士论文)
专书文
  • 莫顺宗,《荀子与儒家》收录于中文系讲师与学生文章集,1991年,页18-26。
  • 莫顺宗,<论公孙龙白马飞马非诡辩命题>,中文系编,《经史子集》,1992年,页 27-30 。
  • 莫顺宗,<李延年:从商人到华团领袖>, 林水檺编,《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中的精英企业家》,台北:中央研究院,2001年12月,页 203-237。
  • 莫顺宗,<在创新与保守之间:张君劢对中国现代化的立场与构想>,何国忠编,《社会变迁与文化诠释》,吉隆坡: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2002年,页127-137。
  • 莫顺宗,<邱祥炽任内的雪华堂>,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编,《苟利社稷权力依附》,吉隆坡,2002年,页28-32。
  • 莫顺宗,<潮人在雪隆:结社,经商与兴学的成就>,李志贤编,《海外潮人的移民经验》,新加坡: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3年,页581-589
  • 莫顺宗,<张君劢与新儒学的演进>,安焕然编,《第一届马来西亚传统汉学研讨会论文集》,柔佛:南方学院,2005年,页33-47。
  • 莫顺宗,<铁屋里的呐喊:论1970与80年代马来西亚华团的四个大会>,何国忠编,《百年回眸:马华社会与政治》,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5年,页287-309。
  • 莫顺宗,<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大视野和小格局:本土、区域与中国>,何国忠编,《全球化话语下的中国及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2007年,页117-131。
  • 莫顺宗,<萍水相逢:陈祯禄与张君劢>,王琛发编,《为万事开太平:陈祯禄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吉隆坡:马华公会中央党校,2007年,页125-134。
  • 莫顺宗,<如何华文,怎样大学?---论华文大学在马来西亚的可行性>,祝家华、安煥然编,《探索马来西亚高教发展路向》,柔佛:南方学院 ,2008年,页237-240。
  • 莫顺宗,<五十年不变?论独立至今马来西亚华人乡团之困局与突破>,文平强、许德发编,《勤俭兴邦:马来西亚华人的贡献》吉隆坡: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2009年,页401-413。
  • 莫顺宗,<培养东南亚本土华文实质:马来西亚与新纪元学院的角色>,叶新田编,《2014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论坛》,加影:新纪元学院,2014年,页381-385。
  • 莫顺宗,<李延年:华团转型功臣>,何启良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卷二》,雪兰莪:拉曼大学,2014年,页694-697。
  • 莫顺宗,<邱祥炽:亦儒亦商的华社领袖>,何启良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卷三》,雪兰莪:拉曼大学,2014年,页1038-1041。
会议论文
  1. 莫顺宗,《中国民本思想建议》,中国:中国语言学会, 1991年, 页21-24。
  2. 莫顺宗,<易传阴阳四想>,中华总商会,《恒笑千山渡苍茫》 1991年,页71-73。
  3. 莫顺宗,《从非华裔学习华文的热潮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新变化与旧问题》,吉隆坡: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2001年9月12日-13日。
  4. 莫顺宗,《社会变迁中的雪隆潮州会馆:历史、奋斗与成就》,第四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香港:香港大学,2001年11月22日-24日。
  5. 莫顺宗,《挑战与回应:朱熹陈亮辩论中朱子学的阐发与调整》,国际朱子学会议,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1年12月1日。
  6. 莫顺宗,《跨语系与超省籍:晚清驻槟城领事的国族意识及其融合槟城华侨的贡献》,槟城中华文化遗产会议,槟城古迹信托基金会,2002年1月6日。
  7. 莫顺宗,《主将重挫尖兵微起:试论近十余年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得与失》,马来西亚华社辅导研讨会,吉隆坡:乐圣岭天后宫,2003年12月21日。
  8. 莫顺宗,《董教总与马来西亚华团》,中马关系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厦门大学2007年4月19日-23日。
  9. 莫顺宗,《文化中国视野下中国与东盟华人高教官产学合作之可能》,中国——东盟‘官、产、学’合作论坛,贵州:财经大学,2011年8月16日-19日。
  10. 莫顺宗,《马来西亚建国以来华人乡团跨出组织局限之尝试》,第九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槟城:马来西亚联邦潮州协会赞助 ,2011年9月24日-25日。
  11. 莫顺宗,《迈向新纪元大学:董教总华文高教之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吉隆坡:董总,2011年。
  12. 莫顺宗,《陆佑、李孝式、李延年,领导下的隆雪中华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会议,吉隆坡: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总商会,吉隆坡,2012年6月20日。
  13. 莫顺宗,《广府人在马来西亚:建国与华人文化传承之贡献》,广府文化论坛,广州:广府人海外联谊会,2013年11月12日-14日。
  14. 莫顺宗,《一脉相承:南大与三院》,南洋大学与新马华社文教论坛, 加影:陈六使研究所,2014年9月5日。
期刊论文
  1. 莫顺宗,<社会变迁中的雪隆潮州会馆:历史、奋斗与成就>,《新纪元学院学报》,2005年4月第2期,页99-115。
  2. 莫顺宗,<马来西亚华人民间组织与华人文化的保存于发展>,《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2011年1月,页27-34。
  3. 莫顺宗,<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从整体网络’到‘互联网络’>,《八桂侨刊》,2012年12月,页26 - 29。
讲演经验
讲题 地点 时间
全球化背景下的马来西亚华人教育与台湾 台中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2006.6.24
东南亚华人家族协会:过去,现在和未来 印度尼西亚客家联合会 2013.3.29
牧口常三郎先生的教育理念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 2015.6.20

白伟权 博士
助理教授/系主任
weechuen.pek@newera.edu.my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学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硕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博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地理学
研究方向 马来西亚区域地理、历史地理、地名学、华人研究
讲授课目 多元文化概论(基础班)、中国哲学与人生智慧(证书班)、中文大讲堂(基础班)
职历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专任助理教授(2018-)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协调员(2019-)
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博士后研究员(2018)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联合总会《独中教育研究期刊》编辑委员(2021-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注册处(注册组)副主任(2021-2023)
新纪元大学学院注册处(课务组)助理主任(2018-2021)
新纪元大学学院《新光杂志》主编(2020-2022)
新纪元大学学院《新光杂志》执行编辑(2019-2020)
马来西亚董教总统一课程委员会地理科学科顾问(2018-2021)
马来西亚董总高中地理教科书《世界地理》执行编辑(2019)
马来西亚董总高中地理教科书《人文地理》执行编辑(2018)
马来西亚董总高中地理教科书《自然地理》执行编辑(2017)
东吴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2017-2018)
东吴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兼任讲师(2012-2016)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主编(2017-)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2017-2020)
《当今大马》专栏作者(2016-)
马来西亚董教总统一课程委员会地理科学科委员(2016-2018)
国家教育研究院地理名词审译委员会编辑委员(2012-2018)
中国地理学会秘书(2011-2013)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硕士】《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华人社会的变迁与整合(1855-1942)》(2011)
【博士】《国家、产业与地方社会的形构:马来亚拿律地域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变迁 (1848-1911)》(2016)
学术发表 A. 专书
  1. 白伟权(2022),《赤道线的南洋密码:台湾@马来半岛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志》,台北:麦田。
  2. 白伟权(2015),《柔佛新山华人社会的变迁与整合: 1855-1942》,加影:新纪元学院。

B. 编著

  1. 庄仁杰 、莫家浩、白伟权编(2021),《2020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义山与华人社会》,新山: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2. 莫家浩、 白伟权、 庄仁杰编(2020),《2019年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柔佛百年华文教育 》,新山: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3. 白伟权、莫家浩、庄仁杰编(2019),《2018年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港主与地方社会》,新山: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4. 白伟权编(2018),《2017年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古庙、游神与地方社会》,新山: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C. 期刊论文 (具审查制度)
  1. 张翰璧、白伟权、蔡芬芳 (2021),〈信仰与族群关系:以马来西亚仙四师爷信仰为例〉,《民俗曲艺》214: 97-148。 (THCI, ACI, TSSCI)
  2. 白伟权(2021),〈绵裕亭无名墓:早期新山基层居民的遗迹〉,页3-20,《2020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义山与华人社会》。
  3. Pek Wee Chuen (2021) The Kong-Moon System in Larut: Chinese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Nineteenth-Century Perak. The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94(1): 25–50.
  4. 白伟权(2020),〈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马华人对地名的诠释与标准化-以新加坡《叻报》为主要研究材料(1887-1932)〉,《历史人类学刊》18(2): 67-96。(THCI Core)
  5. Pek Wee Chuen (2020) Toponyms of a Colonial City: Street Names of George Town, Malaysia.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9(2): 15-31.
  6. 白伟权、韦烟灶、徐胜一(2019),〈陆丰下南洋的故事:〈渡台悲歌〉续篇〉,页1-36,《台湾文献》70(3)。(THCI)
  7. 白伟权(2018),〈义兴与客家:谈十九世纪新山潮州义兴主导下的客家社群〉,页25-36,《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1。
  8. 徐胜一、洪致文、白伟权(2016),〈郑和航海在孟加拉湾及阿拉伯海遇到的季风挑战:以QuikSCAT风场为探讨基础〉,页1~22,《地理学报》。(TSSCI)(通讯作者)
  9. 陈国川、白伟权(2016),〈龟咯地区的垦殖与华人聚落的形塑〉,页53-115,《亚太研究论坛》。
  10. 白伟权、陈国川(2015),〈多重认同与族群边界:马来亚柔佛新山华人祖籍地意识的变迁1861-1942〉,页29~53,《华人研究国际学报》7(2)。
  11. 白伟权、陈国川(2014),〈从政治标示到族群边界: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绵裕亭“氵月”与“皇清”墓的研究〉,页85~118,《南洋学报》68。
  12. 白伟权、陈国川(2014),〈认识早期华人社会面貌的视角—新山绵裕亭义山墓碑普查的研究〉,页53~75,《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3(1)。
  13. 白伟权、陈国川(2013),〈从甘蜜园至橡胶园: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柔佛的地景变迁〉,页65~102,《亚太研究论坛》58。

D. 专书文章

(I) 具审查制度

  1. 白伟权(2022),〈碑铭和书写:华人社会文化史〉,收于张锦忠、黄锦树、高嘉谦编《马华文学与文化读本》。台北:时报。
  2. 白伟权、陈国川(2020),〈多重认同与族群边界:马来亚柔佛新山华人祖籍地意识的变迁1861-1942〉, 收录于汪朝光编,《东亚变迁与周边世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页185-208(本文原载于2015年《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经编辑部同意转载)。
  3. 白伟权(2020) ,〈 绵裕亭义山的“氵月 ” 墓 〉,收于安焕然编《新史料·新视角:青年学者论新山》,页1-24。新山:南方大学学院。
  4. 白伟权、张翰璧(2018),〈由小团结而大团结:星洲客属总会与南洋客家意识的传播与维系(1923–1957)〉,收于黄贤强编《会馆、社群与网络:客家文化学术论集》,页83-114。新加坡: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客家文化研究室、茶阳(大埔)基金会、八方文化创作室。
  5. 白伟权(2013),〈绵裕亭义山的「氵月」墓〉,收于吴华等编《九鼎传薪,世代为公:新山中华公会九十周年纪念特辑》,页449-463。新山:中华公会。
  6. 白伟权(2013),〈第七章 新庄市〉,收于陈国川编《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五:台北县(一)》,页246-319。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7. 白伟权(2013),〈第八章 泰山乡〉,收于陈国川编《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五:台北县(一)》,页320-357。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II) 不具审查制度

  1. 白伟权(2020),〈社区教育的理念、发展现况与实践〉,收于黄集初主编《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专刊》,页93-95。加影: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联合会总会。
  2. 白伟权(2017),〈柔佛的自然环境概述〉,收于何国光、刘甲昌、萧开富编《士姑来华人地方史料汇编》,页10-15。新山:新山中华公会辖下西北区联络委员会。
  3. 白伟权(2015),〈19世纪的新山潮州领导社群:以绵裕亭的潮州“氵月”墓为研究〉,收于舒庆祥编《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八十周年纪念特刊》,页303-310。新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
  4. 白伟权(2013),〈新山两座林亚相墓〉,收于吴华等编《柔佛义兴史料集》,页92-94。新山: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E. 书评 (具审查制度)

  1. 白伟权(2021),〈寻找「同基异型」的客家性:评《海外客家研究的回顾与比较》〉,《客家研究》14(2):215-236。
  2. 白伟权(2018),〈书评:考证功力十足的文史掌故作品——《柔佛地方史话》〉,《学文》13:128-13
  3. 白伟权(2014),〈书评:Maps of Malaya and Borneo: Discovery, Statehood and Progress〉,《南方大学学报》2:226-227。
  4. 白伟权(2014),〈书评:马六甲三宝山墓碑集录(1614-1820)〉,《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3(2):101-104。

F. 研讨会文章

  1. 白伟权(2018),〈从环境负载力的角度看十九世纪拿律矿区华人社会的冲突〉,发表于2018年6月10日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广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
  2. 白伟权(2017),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新马华人对地名的诠释与标准化:以新加坡《叻报》为研究(1887-1932)〉,发表于2017年12月19日中央研究院明清史推动委员会主办,「2017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3. 白伟权(2017),〈英治时期马来亚街道名称中的地名专名:以新加坡、槟城和吉隆坡为比较研究〉,发表于2017年5月14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主办,「第21届台湾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4. 白伟权(2017),〈港门体系:19世纪拿律华人矿区的开发及组织方式(1848-1874)〉,发表于2017年6月2日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学系主办,「2017年第十九届台湾的东南亚区域研究年度研讨会」。
  5. 白伟权(2015),〈资源、国家与利益集团:19世纪末马来半岛边区拿律地域华人社会的形成〉,发表于2015年11月20-21日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主办,「第四届 族群、历史与地域社会」。

G. 翻译(具審查制度)

  1. 白伟权、黄燕仪(2019),〈经典译注:新加坡义兴公司的崛起与没落〉,页131~156,《208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港主与地方社会》。

H其他 (报章专栏)

  1. 白伟权(2016年9月10日),〈从君民和谐到各族和谐:柔苏丹与华社御茶会的思考〉,《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355310
  2. 白伟权(2016年10月7日),〈柔佛新加坡联邦可能吗?〉,《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358177
  3. 白伟权(2016年11月15日),〈反思华人这个外来者〉,《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362901
  4. 白伟权(2017年3月1日),〈华人籍贯文化还重要吗?〉,《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374107
  5. 白伟权(2017年5月16日),〈我们是苦力猪仔的后代吗?〉,《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382350
  6. 白伟权(2017年7月25日),〈忠义为先?:谈过度想象的会党历史〉,《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389731
  7. 白伟权(2017年9月26日),〈华人矿工吃什么?:管窥拿律地方连结史〉,《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396308
  8. 白伟权(2017年12月27日),〈矿工吞云吐雾促成边区开发〉,《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06705
  9. 白伟权(2018年3月16日),〈港大的陆佑铜像:寻访香港与马来亚的历史联系〉,《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15928
  10. 白伟权(2018年7月23日),〈海山大哥与港大系主任:赖际熙与马来亚的联系(上)〉,《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35453
  11. 白伟权(2018年7月24日),〈海山大哥与港大系主任:赖际熙与马来亚的联系(下)〉,《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35650
  12. 白伟权(2018年9月18日),〈陈秀连的跨域事迹:兼谈拿律的地理意义〉,《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43601
  13. 白伟权(2019年1月20日),〈被遗忘的《邦咯副约》:纪念拿律终战145周年〉,《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60945
  14. 白伟权(2019年3月18日),〈看得见的拿律女性:英治前夕一场妇女营救行动〉,《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67068
  15. 白伟权(2019年6月28日),〈威震南邦:拿律战争与锡克人的扎根〉,《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81596
  16. 白伟权(2019年10月16日),〈锡矿产业链中的拿律—槟城福建商人〉,《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96144
  17. 白伟权(2020年1月1日),〈寻找消失的拿律旧矿区〉,《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05525
  18. 白伟权(2020年3月16日),〈太平凤山寺碑记:石头上的社会关系图〉,《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14874
  19. 白伟权(2020年5月28日),〈疫情即生活:19世纪的华人、矿工、脚气病〉,《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27636
  20. 白伟权(2020年10月30日),〈Mukim,被遗忘的行政区划〉,《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48719
  21. 白伟权(2021年1月11日),〈谈独中新编高中地理(上):我们需要怎样的地理教育?〉,《当今大马》: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58430
  22. 白伟权(2021年1月21日),〈谈独中新编高中地理(下):打造全民教科书〉,《当今大马》: 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59902
  23. 白伟权(2021年2月18日),〈槟城大伯公街福德祠里的拿律大佬〉,《当今大马》: 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611149
  24. 白伟权(2022年12月23日),〈怡保街路牌上的华人矿家溯源〉,《当今大马》: 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649131
  25. 白伟权(2023年5月9日),〈前殖民时期的拿律矿主:从岭南庙冢的同治古墓谈起〉,《当今大马》: 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664413
获奖记录 研究相关
  1. 星州日报2022年读家十大选书(非文学类):《赤道线的南洋密码:台湾@马来半岛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志》
  2. 2017年「台湾东南亚学会东南亚区域研究博硕士论文奖」博士论文组第一名。
  3. 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2014文史与社会国际论坛:全球视野下的亚太」)
教育相关
  1. 东吴大学「10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堂反应问卷」施测结果居学校前11%-25%。
  2. 东吴大学「10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堂反应问卷」施测结果居学校前11%-25%。
  3. 东吴大学「10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堂反应问卷」施测结果居学校前10%。
  4. 东吴大学「104学年度第一学期课堂反应问卷」施测结果居学校前11%-25%。
  5. 2020年度新纪元优秀服务奖
专业证照 中华民国助理教授
中华民国讲师证
马来西亚教育部讲师证
讲演经验
讲题 地点 年月
(1) 学术单位
1 马来半岛的华人传统与民俗考察 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2022.3.17
2 「马来亚」:殖民经济、族群文化与区域划分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 2021.11.25
3 霹雳华人矿家胡氏家族的在地发展故事 新纪元文学与社会科学院 2021.7.29
4 马来西亚现代社区的华人庙宇 国立中山大学台港国际研究中心 2021.7.1
5 马来亚的客家聚落:分布形态、社会连结与人文景观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全球客家研究联盟 2021.3.6
6 地理资讯系统与马来西亚数位人文研究 国立交通大学 2019.10.5
7 理论与实务:地理学观点下的东南亚华人研究 国立交通大学 2019.10.3
8 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整体认识殖民经济、区域划分、族群关系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 2019.8.7
9 华教你在东南亚的名字与身份? 新纪元大学学院、南方大学学院、韩江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 2019.6.11
10 国家.经济与华人移民社会: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台湾与马来西亚的跨域比较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 2019.3.21
11 从半熟蛋文化看马来半岛华人地域社会的划分与形成 国立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学系暨研究所 2019.3.20
12 从半熟蛋文化看马来半岛华人地域社会的划分与形成 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 2019.3.19
13 战前马来亚新山华人社会的多重认同与族群边界(1861-1942)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 2018.12.7
14 『众声喧哗』的南洋:谈19世纪以来马来半岛华人的语境变迁 台湾中原大学 2018.3.11
15 马来西亚华人及多元族群关系 醒吾科技大学 2017.12.15
16 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整体认识:殖民经济、区域划分、族群关系   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 2017.6.26
17 多元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人 淡江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系 2017.3.29
18 马来半岛矿业边区:拿律地域华人社会的研究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16.3.14
19 绵裕亭与新山早期华人社会 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 2013.8.13
20 族群与地名:马来西亚的语言地理考察  国立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学系 2013.10.12
21 绵裕亭的『氵月』墓与义兴时代的新山 新山陶德书香楼 2013.2.27
22 From Gambier to Rubber: the Landscape Changes in Southern Malaya, 1844-1942 国立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学系 2012.5.18
(2) 中学
1 史地交响乐工作坊 大山脚日新独中 2019.9.14-15
2 巴生四独中柔佛海岸考察 巴生兴华中学 2019.5.18-20
3 「雪隆森史地科研习分享会」:〈历史与地理的结合:从半熟蛋看马来亚华人地域空间的形成〉 芙蓉中华中学 2019.4.20
4 一颗鸡蛋看马来西亚的区域划分 巴生兴华中学 2017.8.5
5 从日常生活窥视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 崇光女中 2017.1.4
6 多元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人 云林县麦寮高中 2016.12.26
7 北台湾(台北、宜兰)自然与人文风貌深度考察活动 马来西亚宽柔中学学科主任赴台参访团 2016.12.10、12
8 生活中的大历史:新马地区的语言与地名考察 桃园市立中兴国民中学 2016.4.2
9 The Historical and Traditional Taipei Field trip in Taipei 台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2015.12.15、22
10 地理科教师专业成长研习-GIS软体操作、地图桌历制作、GPS仪器结合Google map 制作地图 新北市立新北高级中学 2013.10-12
11 深耕海线—海岸实察工作坊 云林县四湖乡私立天主教文生高级中学 2013.6.26
12 地理资讯系统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新店高中 2013.5.1
13 如何培养环境敏感度 新山宽柔中学 2011.7.16
14 如何培养环境敏感度 巴生光华独中 2011.7.13
15 如何培养历史眼 新山宽柔中学 2011.2.16
16 电脑地理制图 新山宽柔中学 2009.8.29
(3) 其他
1 走入你家的田野:材料、问题意识和意义 亚答屋84号图书馆 2021.1.16
2 《世界地理》编写理念 董总 2020.2.15
3 拉律战争时期的那些人那些事 近打锡矿工业博物馆 2019.10.27
4 拿律战争 导游学院 2019.9.24
5 从义山看早期本地华人的生死观 富贵集团生命经理师研习会 2019.6.13
6 为何会叫义山?本土华人墓碑的故事,你了解吗? 爱FM话龙点经 2019.4.1
7 年刊本土研究的新方向:一个跨域的视野 新山中华公会 2018.5.31
8 新山慨过去你知几多?! (粤语) 新山广肇文物馆 2018.2.11
9 『离经叛道』的马来西亚华语:马来半岛的语言地理考察」 台北灿烂时光东南亚书店 2017.1.6
10 反清复明?揭开东南亚天地会组织的神秘面纱 台北灿烂时光东南亚书店 2016.10.13

王淑慧 博士
副教授

shwuhuey.wong@newera.edu.my

学历: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中国南京大学中文硕士
台湾国立台湾大学文学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课程与教学
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教育与社会文化、华人与华文教育、教师教育
讲授课目 教育学原理、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概论、教学原理、 研究方法、教学设计、班级经营、华人社会与文化等
职历 巴生滨华中学(文史教师)(1996-1997)
巴生滨华中学(教务主任)(1998-1999)
芙蓉中华中学(教务主任)(2000-2001)
芙蓉中华中学(历史科主任)(2002-2003)
芙蓉中华中学(教学改革班主任)(2004-2005)
芙蓉中华中学(教务主任)(2006-2009)
新纪元学院(教育系主任兼讲师)(2011-2013)
新纪元学院(教育系主任兼高级讲师)(2014-2015)
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高级讲师兼系主任、教师进修中心主任)(2016-2017)
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 助理教授 兼系主任、教师进修中心主任)(2018-2019)
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 助理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2020-2022)
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 副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2022-迄今)
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访问研究员)(2023.3-7)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委员:董总全国独中工委会教师教育委员会(2013-2018)
学术顾问:董总课程具历史科(2013-2021)
委员:董总全国独中工委会考试委员会(2016-2018)
主编:学术期刊《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
委员:韩国学术期刊Global Knowledge Convergence Society国际编辑委员会(2022-)
学术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硕士】《多元智能理论在海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导师:汪维辉教授。
【博士】《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导师:郭元祥教授。
学术编著
  1. 王淑慧 王睿欣主编:《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加影:新纪元学院教育系,2016年6月。
  2. 王淑慧 王睿欣主编:〈新纪元学院教育系成立十周年之华语文教学专刊〉,《马 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 ,第五卷第二期,2016年12月。
  3. 王淑慧 王睿欣主编:《华语文教学与研究》,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2018年7月。
  4. 王淑慧 张伟隆主编:《华文教育与教学》,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2021年3月。
  5. 王睿欣 王淑慧合著:《传承与拓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23年8月。
期刊论文
  1. 王淑慧:〈多元评量的价值取向〉 ,《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马来西亚),第二卷第一期,2013年6月,页55-68。
  2. 王淑慧:〈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师的在职培训--以新纪元学院提供之课程为例〉,《世界华文教育论坛论文集》(马来西亚),2014年8月,页397-406。
  3. 王淑慧:〈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交流路径〉,《台湾教育评论月刊》(台湾),第三卷第十一期,2014年11月,页52-55。
  4. 王淑慧:〈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师在职进修之教育专业文凭课程〉,《台湾教育评论月刊》(台湾), 第四卷 第三期,2015年4月,页67-73。
  5. Wong Shwu Huey: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Malaysia), 2015, 4(1):31-45
  6. 王淑慧:〈教师在职进修: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经验〉,《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马来西亚), 第四卷第二期,2015年12月,页35-47。
  7. 王淑慧:〈课堂教学评量主体的多元化〉,《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马来西亚)  ,加影:新纪元学院教育系,2016年6月 ,页59-67。
  8. 王淑慧:〈多元化课堂教学评量的原理〉,《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马来西亚), 第五卷第二期,2016年12月,页47-63。
  9. 王睿欣 王淑慧:〈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海外华文教育》(中国),2017年2月,页285-288。
  10. 王淑慧:〈华人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教师教育学报》(中国),第五卷第三期,2018年6月,页10-15。
  11. 王淑慧:〈课堂教学评量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条件〉,《华语文教学与研究》(马来西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2018年7月,页61-69。
  12. 王淑慧  陈国源:〈谢松坤:创拓紫海策略的儒商典范〉,《马新慈善家》(马来西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7月,页380-397。
  13. 王淑慧  连瑞盈:〈马来西亚高校特殊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方向〉,《台湾教育》(台湾),713期,2018年10月,页53-62。
  14. 王淑慧:〈国际交流与华文高校国际学习的探究〉,《东南亚华人华文学术论文集》(马来西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11月,页177-186。
  15. 王睿欣 王淑慧  张伟隆:〈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语教师专业素养调查与研究—以吉隆坡冼都区为例〉,《华文学刊(CSSCI)》(新加坡),第十七卷第一期,2019年7月,页22-41。
  16. WONG Shwu Huey, HEAH Suee In: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Its Programme Structure in Higher Education, Malaysia –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laysia), 2019, 1(1):47-60
  17. WONG Shwu Huey:Malaysian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Malaysia), 2019, 8(1):35-44
  18. Yan Xu, Michael Yao-Ping Peng, Yangyan Shi, Shwu-Huey Wong, Wei-Loong Chong and Ching-Chang Lee: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ward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Sources and Student Well-Being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SSCI,Scopus), 2020.9, Vol 11:1-13.
  19. 王淑慧:〈调整与转型:社会变迁中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华文教育的现代作用〉,《中国知识网络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KCI)》(韩国),第16期,2020年12月,页37- 58。
  20. Junhui Yang, Michael Yao-Ping Peng, ShwuHuey Wong and WeiLoong Chong:How E-Learning Environmental Stimuli Influence Determinates of Learning Eng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SOR Model Perspective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SSCI,Scopus), 2021.3, Vol 12:1-12.
  21. 王淑慧:〈马来西亚国家共同体与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华侨华人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研究》(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5月,页157-169。
  22. 王淑慧:〈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线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世界华文教学》(中国),第九辑,2021年,页65-78。
  23. CHEN Wei Kin, WONG Shwu Huey:The Graduates’ Competency Development Towards Industry Revolution 4.0 in Malaysia–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laysia), 2021, 3(2):79-106.
  24. 王淑慧 王睿欣:〈华人思想与华人实践: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知识网络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KCI)》(韩国),第19期,2022年5月,页221- 248。
  25. 王淑慧:〈后疫情时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思考与展望〉,《海外华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国),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2年9月,页151-167。
  26. 王淑慧:〈构建马来西亚构建马来西亚国家共同体与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教学研究》(马来西亚),第4卷第2期,2022年12月,页1-18。
会议论文
  1. 王淑慧:〈多元评量—教学评量的发展新趋势〉,第9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马来西亚),2012年6月28日-7月1日。
  2. 王淑慧:〈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师在职培训的路径与方法〉,第10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缅甸),2013年。
  3. 王淑慧:〈马来西亚独中教师在职培训的现况及其培训路径选择〉, 2014科技社会中课程与教学变革研讨会,台湾:国立暨南大学, 2014年5月15日。
  4. 王淑慧:〈教师在职进修: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经验〉,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回顾与再探学术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学院,2014年11月9日。
  5. 王淑慧:〈课堂教学评量主体刍议〉,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学院,2015年9月5-6日。
  6. 王淑慧:〈高校学生国际交流的路径: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教育系的经验〉,第四届教育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2015年11月5日。
  7. 王淑慧:〈国际交流与华文高校学生国际学习的探究 〉,2016年南宁.中马华人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10月28-30日。
  8. 王淑慧:〈华人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刍议〉,“教育与生命质量学术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西南大学,2017年9月23-24日。
  9. 王淑慧:〈课堂教学评量与实务〉,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年10月14-15日。
  10. 王淑慧:〈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探析〉,第二届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10月20-21日。
  11. 王淑慧 王睿欣:〈马来西亚儒商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以潮籍商人谢松坤为探究案例〉,第三届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丽水论坛,中国:丽水学院,2018年12月22-23日。
  12. 王淑慧:〈从生存到可持续发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嬗变〉,台湾:国立清华大学,2019年清华教育学国际论坛,2019年5月17日。
  13. 王淑慧:〈构建马来西亚国家共同体与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与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浙江丽水学院,2019年12月21-22日。
  14. 王淑慧:〈后疫情时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思考与展望〉,第五届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丽水论坛,中国:浙江丽水学院,2020年12月12-13日。
  15. 王淑慧:〈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SWOT-PEST内外环境分析〉,“东南亚论坛”2021年国际会议,中国:华南师范大学, 2021年11月13-14日。
  16. 王淑慧:〈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构建马来西亚国家共同体视角〉,第二届马来西亚教育与教学国际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21年12月4-5日。
  17. 王淑慧:〈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未来:华人思想、华人实践与联动机制〉,“ISSCO”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国际学术会议(中国会场),中国:暨南大学,2022年11月12-13日。
  18. 王淑慧:〈调整与改变: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发展现状〉,纪念陈六使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22年11月26-27日。

科研项目

  1. 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新慈善家》出版研究计划:
    负责撰写〈谢松坤:创拓紫海策略的儒商典范〉(2017-2018)
  2. 陈六使研究基金课题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语教师专业素质调查与研究——以吉隆坡冼都区为例(2017-2018)
  3. 中国厦门华侨大学“华文教育丛书系列”研究项目: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19-2021)
  4. Kyoto University“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CSEAS) 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Japa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 A Study by means of SWOT-PEST Analysi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2023)
文章(已刊)
  1. 王淑慧:〈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量〉,《 新院视野》 ,加影: 新纪元学院2012年1月。
  2. 王淑慧:〈谈独中校本培训  我们要的是什么?〉,《教育副刊  南洋商報》 ,2012年3月。
  3. 王淑慧:〈教育专业文凭课程:独中教师专业基础培训〉,《董总60周年特刊》 ,加影:董总,2014年11月,页565-570。
会议专题演讲 / 报告和主持 国外
  1. 第三届教育创新暨十二年国教教育竞争力国际学术研讨会 专题演讲,2014年11月5-6日, 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题目:重重障碍造就的独中生竞争力
  2. 2015年亚太菁英论坛创新教育 创意产业国际学术论坛 专题演讲,2015年11月4日,台湾:环球科技大学。
    题目:高校学生国际交流的路径
  3. 第四届教育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专题演讲,2015年11月5-6日,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题目:高校学生国际交流的路径
  4. 第五届教育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专题演讲,2016年12月3-4日,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题目:公民实践取向的幼儿学习
  5. 第一届“一带一路”语言、教育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会发言人,2017年6月9-11日,中国:新疆师范大学。
    题目:国际学习取向的华文高校学生国际交流路径
  6. 偏乡学校教育与教学创新国际研讨会 小组分享人,2017年10月20-21日,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题目:马来西亚的偏乡教育—以砂拉越东华中学和公民中学为例
  7. 2017年新南向政策论坛 专题报告,2017年12月2-3日,台湾:国立政治大学。
    题目:新纪元与国际交流
  8. 2018年特殊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专题演讲,2018年5月26日,台湾:国立嘉义大学。
    题目:马来西亚高校特殊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方向
  9. 全球化推广教育的蓝海策略研讨会 专题演讲,2018年8月9日,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题目:新纪元大学学院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10. 2019年清华教育学国际论坛  小组报告,2019年5月17日,台湾:国立清华大学。
    题目:从生存到可持续发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嬗变
  11. “对话、互鉴、共生:中国-东盟教育与文化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旨发言,2019年11月14-15日,中国:广西民族大学。
    题目: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构建马来西亚全民共同体视角
  12. “跨越边界与知识空间的再创造”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第五届国际学术大会小组报告,2022年12月30日,韩国:国民大学。
    题目:新时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3. Seminar of Kyushu Area Division of Japan Society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小组报告,2023年5月14日,日本:北九州大学。
    题目:从单一到跨领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究的经验分享

国内

  1. 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教育研讨会会议(四)主持人 ,2012年6月28日- 7月1日, 加影:新纪元学院。
  2. 2014年世界华文教育论坛 会议(四)主持人,2014年8月22-23日,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
  3. 2015年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大会主席/主持人,2015年9月5-6日,加影:新纪元学院。
  4. 孙中山在海外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三)主持人,2016年10月15-16日,加影:新纪元学院。  议题:孙中山在马来亚
  5. 2017年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会主席/主持人,2017年10月14-15日,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6. “转型、合作、全球化”一带一路与东盟华人社团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持人,2017年12月14-15日,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7. 第二届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主持人,2018年10月20-21日,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8. 2019年世界客家论坛 会议(一)主持人,2019年7月20日,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
  9. 2019年教育与教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主持人,2019年10月19-20日,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10. 2021年教育与教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筹委会主席/主持人,2021年12月4-5日,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获奖记录
  1. 台湾侨务委员会教师服务奖(1996-2006),2007年
  2. 新纪元大学学院长期服务奖(2011-2021),2022年
演讲及校外课程经验
讲题 地点 年月
国外
1 华教. 独中. 师培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 2014.5.14
2 华教. 独中. 新纪元 中国北京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2014.5.24
3 华教. 独中. 华文教师培育 香港中文大学 2014.5.30
4 华教. 独中. 华文教师 中国北京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2015.6.20
5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中国北京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2016.6.25
6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2016.9.7
7 华教与教学 中国北京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2017.6.18
8 多元文化.华人文化.华文教育 中国北京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2018.6.9
9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Z-韩国国民大学 2020.9.25
10 共生与融合:马来西亚的华 人与多元文化 日本北九州大学 2023.5.16
国内
11 多元知能理论与教学 巴生滨华中学 2012.2.10
12 班级经营 利丰港培华独中 2012.3.9
13 新手教师 新山宽柔中学 2012.3.10
14 教学视导 巴生光华独中 2012.5.17
15 教学视导(视导者)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12.5.18
16 情绪与心态 芙蓉新城国民中学 2012.7.21
17 教学视导(被视导者)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12.9.29
18 新手教师 新山宽柔中学 2012.12.31
19 新手教师 董总课程局历史科 2013.3.1-2
20 教师心态、团队营建 新纪元技职教育中心 2013.5.29
21 教师心理健康 大山脚日新独中 2013.8.3
22 马来西亚幼儿教育的展望 德能拓幼儿教育中心 2013.8.10
23 学做教师、情绪管理 沙巴崇正中学 2013.10.31
24 先把我自己,后教书育人 金宝培元独中 2013.12.27-28
25 我是幸福的教师 永平中学 2013.12.30
26 新手教师 新山宽柔中学 2013.12.31
27 教学技巧、教师专业伦理 沙巴崇正中学 2014.3.14
28 新手教师 山打根育源中学 2014.3.15
29 先把我自己,后教书育人 槟城菩提独中 2014.3.24-25
30 新手讲师- 情绪与班级管理 新纪元学院 2014.4.11
31 教学视导 砂拉越独中董事联合会 2014.5.10
32 快乐的教师。快乐的学生 星洲日报海外华人书市 2014.7.28
33 教学设计 董总学务与师资局 2014.12.9-10
34 班级经营 槟城韩江中学 2014.12.29
35 新手教师 新山宽柔中学 2015.1.1
36 找回当老师的初衷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 2015.1.2
37 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加影锡米山华文学校校友会 2015.1.3
38 新手教师 槟城钟灵独中 2015.1.31
39 压力。情绪。心态 星洲日报教师减压营 2015.2.8
40 新手教师 砂拉越独中董事联合会 2015.3.7
41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太平华联独中 2015.3.27
42 班级经营 太平华联独中 2015.3.28
43 班级经营 笨珍培群独中 2015.4.11
44 创意教学 槟城韩江中学 2015.6.12-13
45 班级管理、有效教学 新纪元技职教育中心 2015.6.26
46 工作伦理 笨珍培群独中 2015.8.29
47 先把我自己,后教书育人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15.11.16-17
48 教学设计 董总学务与师资局 2015.11.28-29
49 新手教师 新山宽柔中学 2015.12.30
50 教学设计 关丹中华中学 2016.1.23
51 新手教师 槟城锺灵独中 2016.1.30-31
52 教学设计 巴生光华独中 2016.3.26
53 团队。领导。 素养 笨珍培群独中 2016.4.8-9
54 学。做教师 雪隆中小学华文教师培训营 2016.4.23
55 班级经营 Dynabook Sdn Bhd 2016.8.6
56 教学设计 巴生中华独中 2016.11.21-22
57 教学设计 董总成功教育小组 2016.12.7-8
58 新手教师 新山宽柔中学 2016.12.28
59 教师心态 笨珍培群独中 2016.12.30
60 教学设计、教学技巧 笨珍培群独中 2016.12.31
61 新手教师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17.1.20-21
62 新手教师 槟城锺灵独中 2017.2.18-19
63 班导师的定位与管理 笨珍培群独中 2017.5.20
64 遇见更好的自己 雪州国民型中学华文教师培训 2017.6.16
65 教师的勇气 槟城五独中教师培训 2017.8.4
66 教师的定位与管理 新纪元推广教育部技职中心 2017.8.16
67 教学设计 沙巴崇正中学 2017.11.6-7
68 教学原理 芙蓉中华中学 2017.12.11-15
69 新手教师 新山宽柔中学 2017.12.28
70 新手教师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18.1.26-27
71 教出影响力 董总课程局 2018.2.3
72 新手教师 槟城锺灵独中 2018.3.10
73 教学设计 巴生中华独中 2018.3.14
74 教师的领导力 砂拉越古晋中华第一中学 2018.3.24
75 教师的影响力 雪隆中小学华文教师培训 2018.5.12
76 教学视导 沙巴崇正中学 2018.11.1-2
77 教师的定位与影响力 麻坡中化中学 2018.11.17
78 教师的定位与影响力 吉隆坡尊孔独中 2018.11.21
79 教学原理 槟城锺灵独中 2018.12.3-7
80 教师的基本功与领导力 芙蓉中华中学 2019.1.19
81 教师的基本功与领导力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19.2.15-16
82 教学设计与团队营建 诗巫公教中学 2019.3.8-9
83 新手教师 吉隆坡尊孔独中 2019.3.15-16
84 班导师的团队与领导 吉隆坡尊孔独中 2019.3.23
85 与AI时代的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部-全国华文督学交流会 2019.11.19-20
86 与AI时代的孩子一起成长 永平中学 2019.12.18
87 新手教师的价值自觉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20.1.17-18
88 AI时代教师的心理认知力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20.2.29
89 一堂好课 芙蓉中华中学 2020.3.6
90 新鲜人如何保鲜 Z-教育系 2020.5.4
91 新常态. 新学习. 新体验 Z-绿洲教育中心 2020.7.24
92 老师如何当家长 GM-雪州教育厅华文科委员会 2020.8.7
93 选择,比努力重要? Z-教育系 2020.9.22
94 新时代的教师 Z-雪隆中小学华文教师培训 2020.11.21
95 走近“多元智能” Z-安顺三民独中 2021.1.13
96 新时代的班导师 Z-巴生兴华中学 2021.1.18
97 后疫情时代的教与学 Z-董总课程局历史科 2021.2.6
98 后疫情时代的新手教师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21.3.25-26
99 多元化教学评量 Z-安顺三民独中 2021.7.17-18
100 老师,我们一起王前走! Z-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 2021.8.28
101 找回坚持的动力 Z-雪隆幼教公会 2021.10.23
102 如何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GM-双溪大年新民华文中学 2021.11.5
103 新时代教师的“工具” Z-绿洲教育中心 2021.12.19
104 新时代的新手教师 吉隆坡中华独中 2022.2.17-18
105 创意思维的思考框架 Z-白沙罗万达镇(三)校 2022.4.16
106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居銮中华中学 2022.5.20
107 新时代的独中生与华教 马六甲培风中学 2022.7.6
108 预见与遇见未来的自己 居銮中华中学 2022.9.15

王睿欣 博士
副教授

ruixin.wang@newera.edu.my

学历:
中国南开大学哲学博士
中国新疆大学哲学硕士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法学学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哲学
研究方向 西方哲学
讲授课目 语音教学、语法教学、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
职历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讲授思想政治理论。(1999.9-1999.12)
中国新疆大学法学院,讲授哲学。(2001.9-2001.12)
中国北京联合大学讲师,讲授哲学。(2006.7-2008.6)
新纪元学院兼职讲师,讲授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中级中文等课程。(2009-2010)
新纪元学院教育系讲师,讲授应用华语教学专业课程。(2011-2015)
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高级讲师,讲授应用华语教学专业课程。(2016-2017)
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助理教授,讲授应用华语教学专业等课程。(2018-迄今)
中华研究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2019— )
教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2020—)
《教育与教学研究》主编(2019— )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2019— )
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21—)
相关成果
学术专著
  1. 《精神分析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红旗出版社,北京,2008年。
  2. 《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大将出版社,马来西亚,2015年。
  3. 《精神分析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话语》,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2015年。
  4. 《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合编),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2016年。
  5. 《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新纪元学院教育系成立十周年之华语文教学专刊》(合编),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2016年。
  6. 《拓展与传承: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福建人》(主编),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年6月。
  7. 《华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7月。
已刊论文
  1. <从“市场过剩”到“市场短缺”—新疆特变电工的经营哲学>,《政策与管理》,2002年第10期,页45-46。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精神>,《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页17-19。
  3. <市场经济伦理的本质及其价值功能>,《道德与文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4年第2期,页37-40。
  4. <精神分析与批判话语>,《社会科学研究》(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5年第6期,页65-69。
  5. <市场经济伦理的哲学透视>,《理论前沿》(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6年第1期,页20-22。
  6. <中国基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其分析>,《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第2期,页82-84。
  7. <游戏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汉语语言学研究新趋势与科学实践》,2011年,页120-124。
  8. <精神分析与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页78-86。
  9.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东南亚华文教学概况及展望》,2012年,页160-164。
  10. <马来西亚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模式之探析>,《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2013年,页78-86。
  11. <法兰克福学派整合精神分析的历史效果>,《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页105-109。
  1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情景化探讨〉,《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页35-42。
  13. 〈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翻译法之反思——以教学实录为基础的分析〉,《2014年世界华文教育论坛论文集》,2014年,页417-426。
  14. 〈从马来语习得的文化适应模式透析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认同〉,《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2期,页35-47。
  15. 〈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还是作为外语教学问题之探索〉,《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016年,页229-236。
  16. 〈马来西亚本土华语教师培养方向刍议〉,《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2期,页117-124。
  17. 〈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第2期,页285-288。
  18.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马来西亚华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第7期,页903-909。
  19. 〈基于建构主义的全语言教育观对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华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161-168。
  20. 〈林宽城——从渔夫到慈善家的传奇人生〉,《马新慈善家》,2018年第7月,页252-275。
  21. 〈马来西亚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土师资现状及培养思考〉,《东南亚华人华文学术论集》,2018年11月,页167-176。
  22. 〈马来西亚汉语教学专业境外实践教学初探〉,《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页125-128。
  23. 〈多语言背景下汉语在马来西亚传播的特点与动因〉,《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9年第8辑,页183-192。
  24. 王睿欣〈从交往理性的维度看马来西亚华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的角色〉,《榆林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页45-50。
  25. 王睿欣、王淑慧、张伟隆〈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语教师专业素质调查与研究——以吉隆坡冼都区为例〉,《华文学刊》,2019年第1期,页22-41。(CSSCI)
  26. 王睿欣〈马来西亚华语教学发展的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页63- 69。
  27. 王睿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哲学思考〉,《亚太教育科学》,2019年第2期,页32-37。
  28. 王睿欣〈从马来语习得的文化适应状况探析马来西亚华裔大学生的族群认同— —以拉曼大学华裔大学生为研究案例〉,《马来西亚发展论坛》,2019年第1辑,页63-80。
  29. 王睿欣〈马来西亚华人的主体性:一个哲学的视角〉,《马来西亚华人研究》,2019年第2期,页25-49。
  30. 王睿欣〈马来西亚华语传播的新趋势〉,《全球华语》,2020年第1期,页179-190。(Scopus)
  31. 王睿欣〈汉语国际传播背景下马来西亚汉语教学专业的建设〉,《世界华文教学》,2020年第1期,页103-115。
  32. 王睿欣、张伟隆、王汉国〈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学生华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以吉隆坡冼都区为例〉,《世界华文教育》,2020年第4期,页60-71。
  33. 王睿欣〈马来西亚华人主体性建构的哲学思考〉,《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页34-41。
  34. 王睿欣、陈矜妤〈马来西亚本土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探讨〉,《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年第1期,页65-86。
  35. 黄景泰、王睿欣〈印尼三语学校的汉语教学:问题与展望〉,《马来西亚华人研究》,2021年第1期,页27-43。
会议论文
  1.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哲学大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8月9日-12日。
  2. 〈游戏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第一届汉语语言学研讨会,吉隆坡:博特拉大学,2011年7月28、29日。
  3. 〈对马来西亚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思考〉,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论坛,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7月27、28日。
  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情景化教学〉,第三届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与学国际研讨会,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2013年9月12、13日。
  5. 〈文化适应与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认同-从马来语习得的视角〉,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八届会议,吉隆坡:金马皇宫酒店,2013年8月17、18日。
  6. 〈对外华语教师培养中的境外教学实习之探讨——以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对外华语教学专业为例〉,对外华语人才培育国际研讨会,苗栗:国立台湾联合大学,2014年5月16、17日。
  7. 〈族群认同与文化适应模式:马来西亚华裔对马来语的习得〉,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回顾与再探学术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学院,2014年11月8、9日。
  8. 〈马来西亚汉语教学性质问题之探析〉,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学院,2015年9月5、6日。
  9. 〈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土师资现状及培养思考〉,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2016年11月5、6日。
  10. 〈马来西亚华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南宁.中马华人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10月28、29日。   
  11.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的华语教学:现实与机遇〉,第一届“一带一路”语言教育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6月9、10日。
  12. 〈从意义建构的角度浅析全语言教育理念对华语作为二语教学的启示〉,第二届“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年10月14、15日。
  13. 《多语言背景下汉语在马来西亚传播的特点与动因》,第15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10月19-22日,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14. 《全语言教育与马来西亚幼儿语言教育的本土化》,2018年第二届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2018年10月20-21日,新纪元大学学院。
  15. 《马来西亚儒商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以潮籍商人谢松坤为探究案例》,改革开放40年视野下新华侨华人与丽水新发展国际学术会议,2018年12月21-24日,浙江丽水学院。
  16.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哲学思考》,世界华文教育论坛,2019年7月26-27日,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
  17. 《“一带一路”视域下马来西亚华人的主体性探究》,第四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国际研讨会,2019 年10 月11 日-14 日,广西桂林旅游学院。
  18. 《华文教育哲学研究的重要性》,教育与教学国际研讨会,2019年10月19-20日,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
  19. 《马来西亚华语传播的新趋势》,马来西亚华语论坛,2019年10月21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20. 《马来西亚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探讨》,“中国—东盟教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0年11月27-29日,广西南宁师范大学。
  21. 《马来西亚华人主体性的困境和出路》,第五届“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丽水论坛,2020年12月11-14日,浙江丽水学院。

科研项目

  1. 参与中国国家教育部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2002-2003年;
  2. 主持北京联合大学校级科研课题“中国基层民主参与状况研究”,2006-2007年;
  3. 主持自主课题“从马来语习得的文化适应状况探析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认同”,2013-2014年;
  4. 主持新纪元学院学术研修课题“从马来语习得的文化适应状况探析马来西亚华裔大学生的族群认同”,2014-2015年;
  5. 参与陈六使研究基金课题“吉隆坡冼都区华文小学学生日趋减少的调查”,2016-2017年;
  6. 参与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新慈善家》出版研究计划”,负责撰写丹斯里林宽城的部分,2017-2018年;
  7. 主持陈六使研究基金课题“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语教师专业素质调查与研究——以吉隆坡冼都区为例”,2017-2018年;
  8. 参与南洋大学研究基金课题“南洋大学之父——陈六使传”,负责撰写第二章,2019-2021年;
  9. 主持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课题“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19-2021年;
报刊文章
  1. 《如果历史可以穿越》,《东方日报》2012年2月15日A26版;
  2. 《汉语,叫我如何不爱她?》,《中文•人》2012年第11期;
  3. 《用哲学照亮头顶的星空》,《南洋商报》2012年9月4日副刊教育版;
  4.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东方日报》2013年2月23日;
  5. 《当孔子遭遇老子》,《东方日报》2013年4月6日;
  6. 《歌声里的修辞》,《星洲日报》2013年12月3日副刊;
  7. 《手机短讯里的修辞》,《星洲日报》2013年12月10日副刊;
  8. 《成语修辞法》,《星洲日报》2013年12月17日副刊;
  9. 《花非花、雾非雾——浅谈修辞的辨析》, 《星洲日报》2013年12月24日副刊;
  10. 《“马铃薯”与“土豆”——浅谈马、中华语生活用词的不同》,《星洲日报》2014年3月11日活力副刊;
  11.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俗”不同——小议马、中传统节日习俗的不同》,《星洲日报》2014年3月18日活力副刊;
  12. 《从“垃圾”说起 ——谈谈汉语发音的不同》,《星洲日报》2014年3月25日活力副刊;
  13. 《从“习大大”到“Xi Dada”——浅谈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借用》,《星洲日报》2014年11月18日活力副刊;
  14. 《从“Mini skirt”到“迷你裙”——浅谈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借用》,《星洲日报》2014年11月25日活力副刊。
  15. 〈遥远的她——张学友中文歌中的诗情〉,《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3月17日,A06。
  16. 〈七里香——周杰伦音乐作品中的诗心〉,《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4月10日,A06。
  17. 〈在水一方——邓丽君歌声里的诗意〉,《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5月22日,A06。
  18. 〈“沧海一声笑”——黄霑词曲作品的侠义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6月5日,A06。
  19. 〈至少还有你——林夕歌词作品的意象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6月19日,A07。
  20.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三毛散文诗里的洒脱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7月17日,A06。
  21.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诗作的童话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7月31日,A06。
  22. 〈零度以上的风景——北岛诗作的理性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8月7日,A07。
  23.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诗作的灵动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8月21日,A07。
  24. 〈爱在西元前——方文山词作中律动的画面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8月28日,A07。
  25. 〈我是一片云——徐志摩诗作里的爱情〉,《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9月4日,A03。
  26.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诗作的悲壮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9月11日,A07。
  27. 〈我如果爱你——舒婷诗作的朦胧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9月25日,A07。
  28. 〈丁香一样的姑娘——戴望舒诗作的寂寥美〉,《星洲日报》副刊,2018年12月18日,A03。
  29. 〈突然好想你——五月天摇滚里的梦想〉,《星洲日报》副刊,2019年1月22日,A07。
会议主持/
专题演讲
  1. “从马来语习得的文化适应模式透视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认同”专题演讲,2015年3月15日,金宝:拉曼大学。
  2. 2015年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筹委会主席/主持人,2015年9月5-6日,加影:新纪元学院。
  3. “族群认同与文化适应模式:马来西亚华裔大学生对马来语的习得——以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分析”专题演讲,2016年7月13日,加影:新纪元学院。
  4. 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 筹委会副主席/主持人,2016年11月5-6日,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
  5. 第二届“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 筹委会主席/主持人,2017年10月14-15日,加影:新纪元学院。
  6. “教育心理学”讲座,芙蓉中华独立中学教师培训,2017年12月8日至12日。
  7.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共生”专题演讲,香港中文大学,2018年4月8-11日。
  8. “教育心理学”讲座,槟城锺灵独立中学教师培训,2018年6月11日至15日
  9. 第15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场主持人,2018年10月19-22日,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10. “教育心理学”讲座,砂拉越美里师范学院,2019年4月20日。
  11. “Z世代的教育心理学”,古晋中华第一独立中学,2019年6月10日。
  12. “课堂管理的艺术”,巴生国民型中学华文科教师培训,2019年6月14日。
  13. 教育与教学国际研讨会筹委会副主席/主持人,2019年10月19-20日,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14. “调查问卷的设计”,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学学术沙龙,2021年3月6日;
  15. “汉语语音教学和听说教学”,马来西亚国家行政学院,2021年6月14-15日;
  16. “毕业论文如何写?” ,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2021年6月23日;
  17.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以华文教育教师素质的研究为例”, 新纪元大学学院学术论坛,2021年7月28日;
获奖记录
  1. 二等奖学金,中国新疆师范大学,1999年。
  2. 日本“世川良一”一等奖学金,中国新疆大学,2001年。
  3. 优秀毕业研究生,中国新疆大学,2003年。
  4. 三等奖学金,中国南开大学,2004年。
  5. 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中国,2006年。
  6. 新纪元优秀教师奖,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2021年。
讲演经验
讲题 地点 年月
1. 快乐汉语 新纪元学院UG Hall
董总A403
昔加末SMK Chaah国民型中学
昔加末SMK Bekok国民型中学
新纪元学院B305
新纪元学院UG Hall
2011年9月
2012年2月
2012年4月
2012年4月
2013年2月
2014年3月
2. 把阅读还给学生——中学华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雪兰莪州国民型中学华文教师培训营) 新纪元学院B500大讲堂 2012年3月
3. 美用心灵来感悟——国中华文之现代文欣赏(雪兰莪州国民型中学华文教师培训营) 新纪元学院B500大讲堂 2013年3月
4. 大学是什么? 新纪元学院UG Hall
新纪元学院A403
新纪元学院黄迓茱活动中心
新纪元学院黄迓茱活动中心
新纪元学院黄迓茱活动中心
新纪元学院黄迓茱活动中心
2014年8月
2015年4月
2016年4月
2016年8月
2017年5月6日
2017年9月16日
5. 让我们一起玩转华语 新纪元学院B204 2015年1月23日
育华国民型中学 2017年3月10日
新纪元大学学院 2017年8月28日
2018年2月26日
2018年11月17日
2019年4月13日
ZOOM ONLINE 2021年4月30日
6. “‘身临其境’建构华语学习的意义”(雪隆中小学华文教师培训营) 新纪元大学学院B500大讲堂 2018年5月12日

文平强 教授
学术主任
phinkeong.voon@newera.edu.my

学历:
英国赫尔大学博士
马来亚大学硕士
马来亚大学文学士

主修专业 地理学
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华人研究、区域研究
职历
  • 马来亚大学地理系教授及系主任
  • 马来亚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及系主任
  • 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2017-)
  • 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2017-)
  • 新纪元学院副院长及学术部主任(2015-2017)
  •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所长(2010-2014)
  • 华社研究中心主任(2002-2010)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 英国赫尔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 东京亚洲经济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 哈佛燕京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 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 汶莱大学客卿教授
  • 东京创价大学客卿教授
  • 《马来西亚热带地理学报》主编
  •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报》主编
  •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主编
相关成果
研究项目
2011-2019
  • 华人先民在边区的开发:雪兰莪州乌鲁冷岳县的事件
  • 债台高筑:战前马来亚华人定居者的贫困问题
  • 马来西亚的华人习俗文化
  • 马来西亚的人口趋势与政策反应
  • 当代汉语的传播问题
  • 先民与土地:国族脉络中的地方发展
  • 马来亚英殖民时期的华人市镇
  • 马来西亚华人的专题研究
  • 华人商业与发展
  • 生活质量及其参数:马来西亚人的视角
  • 华人生意中的运气因素
  •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经济地位与历史的专题研究
  • 华人市镇与唐人街
  • 价值和治理:2013年马来西亚的的综述
  • 雪兰莪州乌鲁冷岳县的历史发展
  • 马来西亚华人商业的研究
  • 一带一路专题研究
  • 马来西亚华人与商业专题研究
  • 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研究:马来西亚华人方言群的人口与分布
  • 地方研究:马来西亚华人与地方发展史
  • 殖民时期研究:二战前马来亚鸦片问题研究、唐人街与华人市镇研究
  •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大陆传统与海洋传统的结合
  • 孔子学说与现代教育理念
  • 华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表现、困境、挑战
  • “一带一路”与华语传播的前景与挑战
  • 华人角色与东南亚经济表现之关系
  • 华人文化与语言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华文教学与华语传播
著作

【专著】

  1. 文平强,《马来西亚华人人口——趋势与议题》,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4。
  2. 文平强,《马来西亚华人与国家建构:独立前与50年后》(中英文版,上下册),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7-2010。
  3. 文平强,《聚族于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Calling Malaysia Home: Studies on the Malaysian Chinese Community]吉隆坡:学林书局,2018。

【合编】

  1. 文平强、许德发,《勤俭兴邦:马来西亚华人的贡献》,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9。
  2. 文平强、张继焦,《企业人类学:应用研究和案例研究》,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学术论文
2010-2019
  1. 文平强,<华人与东南亚经济>,文平强编,《东南亚研究》(第5期),中国暨南大学,2010年,页55-64。
  2. 文平强,<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政治变迁——迈向民主的过渡期>,《全球化与周边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北京:重庆人民出版社,2011年。
  3. 文平强,<无畏的企业家和杰出的企业:马来西亚华人的经历>,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 1,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2年,页101-108。
  4. 文平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筹款活动——华人文化传统的实践>,《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第一期),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2012年,页1-17。
  5. 文平强,<开发边区:马来西亚雪兰莪乌鲁冷岳县区的华人殖拓者>,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 2, No.2,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3年,页45-63。
  6. 文平强、余宗发、李成金,<马来西亚仙师爷的起源>,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ol. 3, No. 1,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4年,页 37-59。
  7. 文平强、潘碧华、王秀娟、吴枫群,<华人墓地与环境哲理的现象观察>,《哲学与文化》(第47(7)期),台湾,2014年,页85-105。
  8. 文平强,<马来西亚华人义山——文化、环境、可持续性>,《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论文集》,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年2月,页285-295。
  9. 文平强,<略论马来西亚福建及其他方言群的人口与分布> ,《拓展与传承: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福建人》,吉隆坡:雪兰莪和吉隆坡福建会馆、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年6月,页77-104。
  10. 文平强,<汉语与海上丝绸之路:增长,趋势和前景>,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 6, Nos. 1&2,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11月,页79-100。
会议论文
2011-2019
  1. 文平强,《马来西亚社团与华人研究》,网络时代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建设国际研讨会,国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与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2011年5月13日-17日。
  2. 文平强,《马来西亚的人口的主要变化:未来趋势和影响》,亚洲国际人口会议:未来的问题和挑战,马来亚大学地理系,2011年7月11日-13日。
  3. 文平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七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武汉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与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6月8日-10日。
  4. 文平强,《华文教学与华语传播——趋势与挑战》,第九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2012年6月29日-7月1日。
  5. 文平强,《为人道社会提供商业专业培训:文化诚信和道德原则的作用》,第5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中国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6日-19日。
  6. 文平强,《开发边区的华人殖拓者——以二战前的雪兰莪州乌鲁冷岳县为例》,第三届马来西亚 “英殖民时期”学术交流会:马来亚、砂拉越与北婆(沙巴)的华人社会,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及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2012年9月30日。
  7. 文平强,《“唐人街”与“华人市镇”:对其起源、地位和特征的评论》,“历史情景下的马来西亚华人——诠释与评价”研讨会,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2012年11月24日-25日。
  8. 文平强,《马来亚二战前华人与鸦片问题》,“历史情景下的马来西亚华人—— 诠释与评价”研讨会,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2012年11月24日-25日。
  9. 文平强,《马来西亚人口的变化和趋势:影响和政策反应》,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回顾与再探”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学院,2014年11月8日-9日。
  10. 文平强,《海上丝绸之路里的汉语:趋势和前景》,“海外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中国广州暨南大学,2014年12月13日-14日。
  11. 文平强,<马来亚日剧时期的记忆——残暴、纪念、教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9月2日-3日。
  12. 文平强,<孔子教学理念与“成果为本教育”探析——以马来西亚为例>,2015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学院教育系,2015年9月5日-6日。
  13. 文平强,<马来西亚华人义山——文化、环境、可持续性>,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学院陈六使研究所,2015年10月10日-11日。
  14. 文平强,<略论马来西亚福建及其他方言群的人口与分布>,第二届“东南亚福建学研讨会”,雪隆福建会馆,2015年12月12日-13日。
  15. 文平强,<华人角色与东南亚经济表现之关系>,第一届东南亚华人研究国际会议,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与新纪元学院,2016年4月16日-17日。
  16. 文平强,<“一带一路”与华语传播的前景与挑战>, “2016南宁·东南亚华人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华社研究中心,2016年10月28日-30日。
  17. 文平强,<一带一路与中文的扩散>,马来亚大学语言学院,2016年12月13日。
  18. 文平强,<马来西亚2030年的人口发展趋势及其影响>,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探讨社会与人口变迁的趋势”论坛 ,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年6月10日。
  19. 文平强,“生活质量及其参数:马来西亚人的视角”,“教育与生命质量学术展望”国际研讨会,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教育学部、体育学院、国际学院,2017年9月23日-24日。
短文
  1. 文平强,《大马华人研究的 “开山鼻祖”》, 载《东方日报》,2014年6月27日。
  2. 文平强,《“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载《星洲日报》,2017年8月12日。
书评
  1. 文平强(2012),<书评:我的故事和黄庆昌传记>,页136-139,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ol.1。
  2. 文平强(2013),<书评:全球化下的东南亚唐人街>,页107-110,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ol. 2,No. 1。
  3. 文平强(2013),<书评:1900 -1941年马来亚英殖民地的华人企业>,页81-84,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ol. 2,No. 2。
  4. 文平强(2014),<书评:华人的流通:东南亚的资本,商品和网络>,页91-93,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 3, No. 2。
讲演经验
讲题 地点 时间
一带一路下的探索与概述 新纪元大学学院 2017.01.18

李锦兴 教授
副校长(企业发展)
kamhing.lee@newera.edu.my

学历:
澳洲蒙纳士大学博士
马来亚大学历史学硕士
马来亚大学历史学学士

主修专业 历史学
研究方向 经济史、政治史、海外华人商业
职历
  • 马来亚大学讲师(1973)
  • 马来亚大学教授(1993)
  •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 《星报》出版社编辑研究主任(1998-2008)
  •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10年-2017)
  •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
  • 荷兰莱登皇家语言及人类学学院访问学人
  • 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人
相关成果
专书
  1. Kam Hing Lee,The May Tragedy in Malaysia: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 Kinlay for 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Singapore Students' Association, 1969.
  2. Kam Hing Lee, Politics in Perak 1969-1974: Some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non-Malay political parties, Kuala Lumpur :Jabatan Sejarah, Universiti Malaya, 1977.
  3. Kam Hing Lee & Poh Ping Lee, Some socio-economic aspects of Perak society, Malaysia, Tokyo: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1978.
  4. Kam Hing Lee, Harold A. Crouch, Michael Ong, Malaysian Politics and the 1978 Ele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5. Kam Hing Lee, Robert Hunt, John Roxborogh, Christianity in Malaysia: a denominational history, Pelanduk Publications, 1992.
  6. Kam Hing Lee, The Sultanate of Aceh: Relations with the British 1760-182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7. Kam Hing Lee, Education and Politics in Indonesia, 1945-1965, 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1995.
  8. Kam Hing Lee & Mun Seong Cho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in Malaysia, Pelanduk Publications, 1997.
  9. Kam Hing Lee& Chee Beng Tan, The Chinese in Malays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0. Kam Hing Lee, A Matter of Risk: Insurance in Malaysia, 1826-1990,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2.
期刊论文
  1. Kam Hing Lee & Danny Wong Tze Ken, "Multi-Culturalism at the Fringe: Christianity and the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Malaysia", 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3.
  2. Kam Hing Lee, Poh Ping Lee & Kee Cheok Cheong, "Chinese overseas remittances to China: the perspective from Southeast Asi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2013.
  3. Kam Hing Lee, Kwan Hoong Ng & Danny Wong Tze Ken, "Dr Sun Yat-sen (1866 C1925): medical doctor and China’s founding president",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2013.
  4. Kam Hing Lee, "A Neglected Story: Christian missionaries,Chinese New Villagers, and Communists in the Battle for the hearts and minds in Malaya", Modern Asian Studies, 2013.
  5. Kam Hing Lee, Poh Ping Lee & Kee Cheok Cheong, "Robert Kuok: Family, Dialect, and State in the Making of a Malaysian Magnate",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2013.
  6. Kam Hing Lee, "Singapore as a Regional Film Hub in the 1950s and 1960s", Asian Culture, 2014.
  7. Kam Hing Lee, Kwan Hoong Ng & Danny Wong Tze Ken, "Dr Wu Lien-teh: moderning post-1911 China's public health service",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2014.
  8. Kam Hing Lee, "Aceh-Penang Maritime Trade and Chinese Mercantile Network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Archipel, 2014.
  9. Kam Hing Lee, Poh Ping Lee & Kee Cheok Cheong, "Developers and Speculators: Housing, Ethnic Chinese Business and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Malaysi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2014.
  10. Kam Hing Lee, Poh Ping Lee & Kee Cheok Cheo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amily firms: Case histories of two Chinese overseas family firms", Business History, 2015.
  11. Kee Cheok Cheong, Kam Hing Lee & Poh Ping Lee, "Surviving Financial Crises: The Chinese overseas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Asian Financial Crisis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2015.
  12. Kam Hing Lee, "State Policy, Community Identity,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Cemeteries in Colonial Malaya", Archipel, 2016.
  13. Poh Ping Lee, Kee Cheok Cheong & Kam Hing Lee, "From Patrimonialism to Profit: The Changing Flow of Funds from the Chinese in Malaysia to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47(5):607-703, 2017.

黄薇诗 博士
助理教授兼中文系系主任
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主任
waishee.wong@newera.edu.my

学历: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政治社会学
研究方向 当代中国研究、马来西亚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运动
讲授课目 当代中国、当今世界、时事关怀、基础社会科学
职历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讲师兼系主任(2020-)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合约讲师(2019-2020)
新纪元大学学院兼职讲师(2018-2019)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硕士】《从网民到公民:网络公民身份建构》,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11
【博士】
《政治机会结构视角下的大马净选盟运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9
专书文章
  1. 黄薇诗:《净选盟运动中的华裔政治认同研究》,载詹缘端,范若兰主编:《比较视野下的东南亚华人研究:2018年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论文集》,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19年12月。
  2. 黄薇诗:《当前中国网民的政治参与》,房宁主编:《政治参与蓝皮书: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9月,第13-37页。
  3. 黄薇诗:《新加坡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张中卫主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第94-130页。
  4. 黄薇诗:虚实交织的群体性事件对2009年网络事件的分析和讨论》,肖唐镖主编:《群体性事件研究-中国社会稳定研究论丛》(第2卷),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年,第86-97页。
已刊论文
  1. 吴理财、黄薇诗:《网民政治参与的生态与趋势——基于2016年网民参与的分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第63-73页。
  2. 黄薇诗:《广场舞与城市生活:社会转型下的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第18-23页。
  3. 黄薇诗:《中国网络公民崛起:网络公民身份建构与反思》, [马来西亚]《中国-东盟论坛》,第3期,第1册,2013年6/7月,第175-185页。
会议论文
  1. 黄薇诗:《净选盟运动中执政者镇压策略的转变及其效果》,发表于2022年4月24日,“东亚和东南亚的历史、政治与身份认同”国际研讨会,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现代语言文学与文化学院主办,线上。
  2. 2. 黄薇诗:《论华裔女性组织的社区服务参与》,发表于2021年11月14日,“历史构成、现代演进和角色流动:东南亚女性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院主办,线上。
  3. 3.黄薇诗:《净选盟运动中的华裔政治认同研究》发表于2018年6月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办,广州。
科研项目
  1.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馆藏文献目录提要,项目参与者,2021年(进行中)。
  2. 研究与出版《度引万千百姓家:佛教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及居士林的历史与人物》,项目参与者,联合主持人,2021年(进行中)。
书评 黄薇诗:《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第十卷第二期,2021年,页65-67。
报章、杂志

刊于中国报副刊琥珀拾芥专栏(2021年)
黄薇诗《乡愁》,2021.2.9
黄薇诗《擂茶》,2021.2.23
黄薇诗《缅甸!暴力!镇压!》,2021.3.9
黄薇诗《公民》,2021.3.23
黄薇诗《我的自由被恶人自由收割》,2021.4.6
黄薇诗《危险的自由》,2021.4.20
黄薇诗《世界不必太整洁》,2021.5.4
黄薇诗《考试是公平的机会平等》,2021.6.1
黄薇诗《逃出马尔萨斯陷阱》,2021.6.15
黄薇诗《精英主义的诞生》,2021.6.29
黄薇诗《你只是政客的工具》,2021.7.13
黄薇诗《天道酬勤:优绩制的外衣》,2021.7.21
黄薇诗《权力使人腐败》,2021.8.10
黄薇诗《假民主的民粹主义》,2021.8.24
黄薇诗《通往极权主义之路》,2021.9.7
黄薇诗《汉娜阿伦特》,2021.9.21
黄薇诗《极端之恶的暴力》,2021.10.5
黄薇诗《极权统治下的“人格”的消失》,2021.10.19
黄薇诗《恶的平庸性》,2021.11.2

演讲经验/ 社区服务
  1. 主讲人之一,疫情视野下的华文教育共话“学术交流会,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院主办,雪兰莪州教育厅华文组联办,2021.9.25
  2. 主讲,《玩转历史》,2021年第八届《我爱华文,我考华文》,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主办,2021.7.20
  3. 主讲人之一,《前瞻中文大未来》》,新纪元升学与职业规划系列讲座,新纪元大学学院,2021.3.20
  4. 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政治发展》,新纪元国际教育学院,2020.7.22
  5. 主讲,《文言文之美》,尊孔华中华文讲座,尊孔华中,2019.8.16
  6. 主讲,《中文系的出路》,新纪元科系选择与职涯规划,新纪元大学学院,每学期一次。
  7. 主持,《一文不值,还是一字千金》,新纪元大学学院,2021.5.15
  8. 主持,《如果你是中文系生,我讲的第一堂课》,新纪元大学学院,2021.5.29
  9. 主持,《蓬转忽麦秋》,新纪元大学学院,2021.10.27
  10. 主持,《“郑良树书库”仪式暨郑良树逝世五周年纪念座谈会》,新纪元郑良树汉学研究中心,2021.11.19

廖朝骥 博士
助理教授、媒体传播与影视演艺学院院长
siauchi.liaw@newera.edu.my

学历:
中国厦门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
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文学学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 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 马来西亚政党政治(包括左翼);伊斯兰激进化现象与区域安全;冷战与马来西亚;政治传播
讲授课目 国际时事分析;时事分析;政治学;性别与社会;政府与政治;马来西亚研究;哲学与当代社会;哲学概论
职历 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传播与影视演艺学院院长(2020.12- 至今 )
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与艺术学院副院长(2019.05-2020.11)
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交流处副主任(2018.09-2019.04)
外聘/荣誉/专业相关学术资历
  1. 马来西亚冷战研究小组(马来亚大学):小组成员(2023-2024)
  2. 中国华中科技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22-2025)
  3. 东南亚社科研究所(Search):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主任(2021-2023)
  4.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会员(马来西亚,吉隆坡)。(2018-至今)
  5. 中国海南公共安全研究院高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18-2020)
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

【硕士】廖朝骥(2003)。《物理学之后诸篇研究》附从者(Sumbebekos)的意义-困惑四(995b18-27,997a25-33)的分析及恰当的理解。未出版之硕士论文论文,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香港。

【博士】廖朝骥(2018)。马来(西)亚左翼政党发展与沿革:从大马计划到马印对抗(1961-1965)。未出版之博士论文,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厦门。

著作 【合著】
  1. 范若兰、李婉珺、廖朝骥(2018)。《马来西亚史纲》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广东有限公司。

【编著】

  1. 廖朝骥(主编)(2019)。《马来西亚发展论坛(2019)》,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吉隆坡: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联合出版。
【参著】
  1.  廖朝骥(2022)。〈印马对抗与马来左翼领袖:以白皮书《一项被拆穿的阴谋》为中心的讨论〉。载于丘克威, 江柏炜, 徐威雄, 陈琮渊, 詹缘端, & 庄仁杰(主编),2021年第五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论文集:蜕变中的马来西亚与东南亚华人社会。(页 159-186)。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
  2. 廖朝骥, & 申乐云(2022)。廖朝骥:将学问植根于现实。载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主编),问道中国:我的新汉学之路。(页 269-2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3. 廖朝骥(2019)。〈马华公会党内改革分析(2014-2018)〉,载于潘永强(主编),《未巩固的民主:马来西亚2018选举》,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页135-145。
  4. 廖朝骥(2019)。〈导论〉,载于廖朝骥(主编),《马来西亚发展论坛(2019)》,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吉隆坡: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联合出版,页 v-xii。
论文/书评报告
(已刊)

【期刊】

  1. Ho, K. C., Qian, S., Liaw, S. C., & Lee, K. Y. (2023). Cold War Elements: A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Cold War 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Malaya from 1948 to 1989. Translocal Chinese: East Asian Perspectives.(Accepted for Publication)(Scopus).
  2. 刘庆科, 廖朝骥, & 薛峰(2022)。“元宇宙”背景下数字虚拟角色的发展趋势研究。工业工程设计, 4(6),页 44-52。 doi: 10.35609/gcbssproceeding.2021.12(61)
  3. Ong, S. S. M., Chan, K. C., Liaw, S. C., & Chong, S. C. (2021). Bentong Constituency Study Before and After 14th General Election in Malaysia: A Preliminary Chinese News Analysis. Glob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 Proceeding,12(1),2021. doi:10.35609/gcbssproceeding.2021.12(61)
  4. 廖朝骥 (2020)。〈通敌与效忠:印尼对马来西亚1964年大选的干预〉,《马大华人文学与文化学刊》,第8卷第1期,页66-83。(MYCITE)
  5. 廖朝骥(2019)。〈印马对抗与砂拉越解放同盟建军过程〉,《台湾东南亚学刊》,第14卷第2期,页25-42。(ERA)
  6. 廖朝骥(2017)。〈 “伊斯兰国” 在马来西亚的扩张:基础及其应对〉,《南洋问题研究》,第3期 ,页 65-78。(CSSCI)
  7. Liaw,S.C.(2017). Expansion of Isis in Malaysia: Root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3, 65–78. (CSSSI)
  8. 廖朝骥(2016)。〈从大马计划到印马对抗〉,《学文》,第1期,页40-45。

【书评】

  1. Liaw, Siau Chi. "Review of the Book Revisiting Malaya: Uncovering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s in Nusuntara Ed. By Show Ying Xin and Ngoi Guat Peng ".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94, no. Part 2 (2021): 234-36. (Scopus)
  2. 廖朝骥(2019)。〈交易、拿督们与达雅人:马来西亚计划中的砂拉越与汶莱〉, 载于《马大华人文学与文化学刊》,第7卷第1期,页131-134。(MYCITE)

【报告】

  1. 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组. (2022年7月). 马来西亚大选报告. 吉隆坡: 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Search).
  2. 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组. (2022年8月). 巫统备战大选与第 15 届全国大选精简报告. 吉隆坡: 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Search).
  3. 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组. (2022年12月). 马来西亚联合政府外交政策走向. 吉隆坡: 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Search).

【评论/序】

  1. 廖朝骥(2018)。〈序:改朝换代的注脚〉,载雷子健,《翻江倒海509》,Serdang:I-Serdang,页 5-6。
  2. 廖朝骥 (2018)。〈三个人的恩怨情仇构成政局要素〉,《世界知识》,第12期,页22-23。
  3. 范若兰、廖朝骥(2018)。〈追求公正:马来西亚华人政治走向〉, 《世界知识》,第12期,页17-19。
科研项目
  1. 上官小红博士主持:《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流变研究》(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2CDJ023)(2022-2027)
  2. 何启才博士主持:《冷战时期马共对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的看法与回应:以“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稿为研究題材》(马来亚大学校内研究计划:GPF034C-2020)(2022-2023)
  3. 刘庆科主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动画在东南亚的合作与交流研究》(三一一孔子学院BRI研究课题)2022
  4. 莫顺宗教授、郭思韵助理教授主持:《南洋大学之父陈六使传》(2020)
  5. 高艳杰副教授主持:《冷战时期东南亚华文报刊中有关印支三邦与印度尼西亚对华关系的文献选编》(2017-2019)
  6. 李一平教授主持:《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的经贸关系:基于1949年以来档案文献与报刊资料的研究》(2016-2018)
  7. 李一平教授主持:《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料搜集与研究》(2014-2018)
学术期刊编辑/审稿

【编委】

  1.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编委会成员 (2018-2020)

【审稿】

  1.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审稿人(2020-至今)
  2. 《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审稿人(2019-至今)
  3.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审稿人(2022,April)
  4. 《南洋问题研究》审稿人(2019-2021)
  5.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26期,审稿人(2021)
  6. 《华人文学与文化学刊》,第七卷第一期(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Volume 7, No. 1, 2019)审稿人(2019)
奖项/荣誉
  1. 2021年获选孔子新汉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2. 厦门大学2018年国际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3. 中国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奖学金(2014-2018)。
  4. 2000年国立政治大学陈百年先生学术论文奖(大学生组第三名)。
硕/博士生指导
  1. 李嘉欣(硕士):《中国地方美食类自媒体研究》,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22年8月毕业)
学术会议
  1. 廖朝骥(2022年11月27日)。百代新闻社与路透社有关南洋大学的历史新闻片段。「纪念陈六使逝世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纪元大学学院。
  2. 廖朝骥(2022年7月3日)。〈永平宫庙发展〉。 “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台湾与马来西亚的比较视野” ,台北(线上)。
  3. 廖朝骥(2021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中文媒体在疫情下的挑战与回应〉。“百年变局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 ”,汕头大学(线上)。
  4. 廖朝骥(2021年7月24日-26日)。评论人,〈政治史(1945以后〉。“海洋亚洲全球化与去全球化:人文学科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 ” 。香港/马来西亚/台北(线上)。
  5. 廖朝骥(2021年10月24日)。〈“ISIS”在马来西亚的扩张与反恐工作进展(2018-2020)〉。“第四届中国-东盟地区安全与反恐国际研讨会”,广西民族大学(线上)。
  6. 廖朝骥(2021年5月30日)。〈印马对抗与马来人左翼领袖:民族主义、国家效忠、通敌疑云〉。“2021年第五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视讯会议”,吉隆坡(线上)。
  7. Liaw,S.C.(6 November 2020). Moderator(Section 3)at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Prosperity Sharing under the New Regional Order, Kajang: New Era University College.
  8. 廖朝骥(2019年12月7日-8日)。〈“爱国者”与“叛国者”的争议——印马对抗下的马来西亚1964年大选〉,2019“东南亚华人与新文化运动国际研讨会”,载伍燕翎(主编),《2019东南亚华人与新文化运动国际研讨会大会手册》,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页132-141。
  9. 廖朝骥(2019年9月15日)。主持人兼讲评。“第三届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吉隆坡:林连玉纪念馆。
  10. 廖朝骥(2019年7月20日)。主持人兼讲评。“2019年客家论坛”,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客联会)。
  11. 廖朝骥(2018年12月7日-11日)。〈印马对抗与砂拉越解放联盟建军过程〉,“第四届婆罗洲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载陈琮渊(主编),《第四届婆罗洲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orneo Chinese Studies)会议手册》,厦门:华侨大学。
  12. 廖朝骥(2018年11月10日)。〈跨越疆界与建军冲突:砂拉越左翼华人的越界出走〉, “东南亚华人华文国际研讨会”,载伍燕翎(主编),《第二届东南亚华人华文国际研讨会》(2nd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hinese of Southeast Asia),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页91-100。
  13. 廖朝骥(2017年11月25日)。〈ISIS在马来西亚的扩张:内忧与外患的研究〉,第二届中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华侨大学。
  14. 廖朝骥(2016年11月11日至14日)。〈“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在马来西亚的扩张与渗透:特点与影响〉,第四届环东海与边疆论坛——“海陆丝绸之路上的东亚社会与文明交流”,浙江金华。
  15. 廖朝骥(2016年5月7日-8日)。《马来西亚史纲》进展汇报,“东南亚历史与《东南亚各国史纲》编纂学术讨论会”,北京大学。
  16. 廖朝骥(2015年10月16日-18日)。〈和平共处时期中共与苏共对马共的影响——试论《中共与苏共联合书面意见》的争议〉,“第六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厦门:华侨大学。
  17. 廖朝骥(2015年7月17日-27日)。〈冷战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冲突〉,第一届“当代史:文献与方法”研习营,广东。
学术演讲

国际

  1. 廖朝骥(2023年3月7日)。马来西亚中文媒体的发展、挑战与展望。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发表之演讲,宿迁学院。
  2. 廖朝骥(2023年3月3日)。马来西亚第十五届全国大选及联合政府施政的挑战。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26)发表之演讲,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3. 廖朝骥(2021年12月12日)。〈新时代传播职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 发表之演讲,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线上)。
  4. 廖朝骥(2019年11月19日)。抗争、语言与书写。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发表之演讲。
  5. 廖朝骥(2019年5月24日)。希盟执政一周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表之演讲。
  6. 廖朝骥(2018年12月11日)。509大选与新马来西亚的观察与省思。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发表之演讲。
  7. 廖朝骥(2018年3月16日)。从异(族)而中(华):韩素音与Syed Husin Ali,“第四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首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发表之演讲。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8. Liaw,S.C.(30 Dec 2015).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An overview. Talk at the Chinese Language Unit, Department of Modern languages, Faculty of Humanities, University of Kelaniya,Sri Lanka.
  9. 廖朝骥(2015年12月18日)。论坛讨论:马来西亚福州人对一带一路的贡献。“第四届闽都文化论坛”发表之演讲,吉隆坡。
  10. 廖朝骥(2015年1月15日)。概述60年代中国外交的转向—冷战、革命—建国、革命。厦门大学“跨界博思”发表之演讲,厦门:厦门大学。
  11. 廖朝骥(2014年11月17日)。Asia Dream, Truly Asia?,“厦门大学博士生论坛”发表之演讲,厦门:厦门大学。
  12. 廖朝骥(2014年11月1日)。中马建交40周年回顾及展望,厦大南洋学院研究生学会主办“中马建交40周年”交流会发表之演讲,厦门:厦门大学。

【马来西亚】

  1. Liaw, S. C. (2023 April 7th ).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s: Navigating the China-US Narrative. Panel Speaker at the HEYA 2023 Global Discourse Series Zoom (Online).
  2. Liaw, S. C. (2022 October 17th ). Survey on GE15 related matters. Speech at the Centre For A Bett er Tomorrow (CENBET),Petaling Jaya.
  3. 廖朝骥(2022年8月4日)。辣或不辣:谈雪隆地区的中国菜系。“中文大讲堂 ”發表之演讲。新纪元大学学院。
  4. 廖朝骥(2022年1月28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软件One Note攻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座 ”发表之演讲
  5. 廖朝骥(2019年11月16日)。向死而生:哲学家开的“救命”药方,“新纪元生命教育学堂”发表之演讲,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6. Liaw,S.C.(2019 April 28th). 45 Years of Malaysia China Relation - The Future Power Play. Speech at The Higher Education Malaysia Association (HEYA), UPM Golf Club.
  7. 廖朝骥(2017年1月14日)。白皮书《一项被拆穿的阴谋》初探——“阴谋论”对印马对抗的影响。“马中关系与亚洲地缘政治发展”学术沙龙发表之演讲,吉隆坡: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媒体

【评论】
•马来西亚国营电台Aifm 、8TV电视台、NTV7电视台、City Plus FM特约新闻时事评论员。

【专访】

  1. 忠美(2022年11月22日)。“You讲”谁主布城:专访廖朝骥博士。优内容《伟美观点》Podcast
  2. 向凌(2022年11月21日)。廖朝骥:马来西亚大选无任何政党席位过半美中因素或是影响选举的间接因素。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
  3. 廖朝骥(2022年11月19日)。马来西亚第十五届大选开票夜点评。于「爱FM」电台,担任点评嘉宾。
  4. 吴思慧(2022年8月4日)。学者:两岸相当克制:台海开战几率不大。《南洋商报》A20页。
  5. 廖朝骥(2022年4月28日)。蚊型脚车事件:一起来反思:谁错了。于「风采杂志:生活讲谈」论坛嘉宾
  6. 王能杰(2022年4月1日)。廖朝骥博士:疫情与战争阻碍全球化让世界加速分裂,财今(CAI JIN)Podcast

【评审】

  1. 马来西亚华人报业拿督黄纪达编协新闻奖,评审(报道文学奖组)(2018-2022)。
  2. 2021,2021全国廉正大使演说家大赛 ,初赛评委。(华青反贪宣导特工队 & 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举办)
  3. 2020,8TV学霸,总裁判。
  4. 2019,8TV学霸,总裁判。

【电台】

  • 先后在988Aifm主持节目,包括988《b咖讨生活》、988《早点说玛》、Aifm周末节目、Aifm《周末超级酱料配》、Aifm 《博士来聊》、Aifm《廖聊地名》、客座Aifm爱谈天下事-《一周国际时事》点评嘉宾。

【专栏】

  • 先后在《星洲日报》、《东方日报》、《中国报》撰写专栏,栏目名有《宅兹中国》(2016)《加影厨房》(2017)《记一忘二三》(2018-2021),积累专栏文章近500篇。
  • 目前在《中国报》撰写《有点意思》(2021-至今);《南洋商报》《长午餐》(2023-至今);《风采》两性专栏(2023-至今)

【影视】

  • 《精致马六甲》制作美食节目,大型美食人文纪录片“老饕.吃货”第二季,特约嘉宾
  • 《精致马六甲》制作美食节目,大型美食人文纪录片“老饕.吃货”第三季,特约嘉宾

胡禄铭 副教授
乐龄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
lokemin.foo@newera.edu.my

学历:
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社会服务荣誉学士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政策管理循证理学硕士
英国卡利多尼安大学管理学哲学博士

主修专业 高龄化社会政策与养老产业管理
研究方向 私人主导融资(PFI)与公私联营模式(PPP)设立社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国际案例比较,尤其在高龄化社会与养老产业领域;长期照护;介护,养老城相关商业模式与投资。
讲授课目 Economic Principles & Issues;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Economics & Strategic Behaviour; Strategic Management;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Business Ethics; Foundations of E-Commerce; Business Strategy; Marketing Management;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HR;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ic Global Operations; Academic Writing;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 Management
职历 英国卡利多尼安大学研究员兼讲师 (2007-2009)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高级讲师与系主任(2009-2013)
中国安邦智库有限公司马来西亚首席代表(2014-2018)
马来西亚养老与休闲管理有限公司顾问与董事经理(2018-2020)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教授兼乐龄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2020-)
相关成果
期刊论文/
著作

Jamilah Mohamad and Edward Foo Loke Min. (eds.) 2015. University of Malaya Researcher's Handbook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Kuala Lumpur: 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http://umexpert.um.edu.my/file/publication/00001107_132719.pdf last accessed on 23 December 2015)

Foo, L. M., Jiang, G.Y., Du, X, 2013, ‘China-Asean Prospects for 10 Years Ahead in Guanxi’ 胡禄铭,蒋工颖 &杜新2013, 中国-东盟新十年与广西机遇. China Economic Report. 中国经济报告, (10):95-98.

Foo, L. M., Asenova, D., Bailey, S. & Hood, J. 2011,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Compliance Culture: An Empirical Study of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in Scotland’,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13(5) pp.707-730 (ISI-indexed journal)

Foo, L. M. 2007.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Emerging Economies: Considering the Strategic Benefits of Stakeholder Management in a Cross-cultural and Geopolitical Context’.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 Society. 7 (4) pp. 379-387 (SCOPUS-indexed journal)

Foo, L.M. & Asenova, D. 2006.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Scottish Educational PFI Projects.’ i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Scottish Trade Union Research Network Conference, pp.52-61. (Book chapter)

Foo, L. M. 2007. ‘Third-World CSR and Third-Way CSR: In What Way Should Responsible Corporations Serve the World? in Hooker, J, (ed). Controversies in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Series Vol. 3. Carnegie Bosch Institute, Pittsburgh. pp. 34-52 (Book chapter)

讲演经验

‘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马来西亚的国际博弈’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7 June 2013 (As Speaker)

‘Stakeholder Theory and Chinese Businesses’, RMIT School of Management, held in Melbourne, Australia, 9 June 2010 (As Guest Speaker)

‘Stakeholder Theories and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SEAD-IBIS CSR Workshop, held in Fontainebleau, France, 17 May 2007 (As Panel Member of Roundtable Discussion)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for Instrumental Stakeholder Theory’, BAM Annual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the British Academy of Management, held in Warwick, England, 11-13 Sep 2007 (As Speaker)

‘Third Way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vs. Third Worl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4th International CSR Conference of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SA, held in Hong Kong, China, 22-24 Sep 2006 (As Speaker)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Scottish Educational PFI’, 2nd Annual Postgraduate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Aberdeen University, held in Aberdeen, Scotland, 27-28 Jun 2006 (As Speaker)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Scottish Educational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5th STURN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Scottish Trade Union Congress, held in Glasgow, Scotland, 2 Jun 2006 (As Speaker)

‘Two ends of Stakeholder Engagement’, 6th Annual Symposium, organized by European Academy of Business in Society, held in Milan, Italy, 11-12 Sep 2006 (As Speaker)

非期刊论文

胡禄铭. 2011. 经济转型计划中的大蛋糕——有没华企的份?华研通讯第七期, 华社研究中心

胡禄铭. 2012. 剖析经济转型计划。 经济转型专栏,南洋商报 16-12-2011

胡禄铭. 2012. 参考英国私人主导融资经验:私人主导融资。经济转型专栏,南洋商报20-12-2011

胡禄铭. 2012. 给华商的行动建议:私人主导融资——华商靠自己。经济转型专栏,南洋商报03-01-2012

胡禄铭. 2012. 通过PFI促进私人投资。经济转型专栏,南洋商报10-01-2012

胡禄铭. 2012. 大吉隆坡重要性在哪里?经济转型专栏,南洋商报03-06-2012

胡禄铭. 2012. 油气与能源领域的发展。经济转型专栏,南洋商报06-07-2012

胡禄铭. 2012. 衔接人与人化成商机。经济转型专栏,南洋商报02-09-2012

胡禄铭. 2014. 一个大马梦和中国梦。马中视窗专栏,南洋商报05-08-2014

胡禄铭. 2014. 中国对虚热经济保持警惕。马中视窗专栏,南洋商报15-07-2014

胡禄铭. 2014. 中国消费拉动投资。马中视窗专栏,南洋商报19-08-2014

胡禄铭. 2016. 马中合作可推动新型城镇化。名家专栏,东方日报 17-12-2016

胡禄铭. 2017. 城镇发展不宜过快过大。名家专栏,东方日报 12-01-2017

胡禄铭. 2017. 城市化还需以人为本。名家专栏,东方日报 17-02-2017

胡禄铭. 2017. 如何应付中对外投资政策性大跌言路,星洲日报19-04-2017

胡禄铭 2011-2017 (ed) 主编《华商与经济转型系列》南洋商报/华社研究中心:

系列280:中国大市场不容忽视 | 22-05-2017
系列279:提升生产力推动增长引擎 | 15-05-2017
系列278:政策资本齐拼高生产率 | 08-05-2017
系列277:平等规划教育提升生产力 | 01-05-2017
系列276:大马的通胀率与消费力(下)国人储蓄续缩水 | 24-04-2017
系列275:景气低迷牵制消费 | 17-04-2017
系列274:中国消费转型撑经济 | 10-04-2017
系列273:转型突破瓶颈 中小企业伺机进军海外 | 03-04-2017
系列272:生产力带动贷款与经济 | 27-03-2017
系列271:平衡发展房地产利经济 | 20-03-2017
系列270:带动技术转移和创新 扩大开放加速引进外资 | 13-03-2017
系列269:提高投资率加强竞争力 | 06-03-2017
系列268:中国红色资金5大忧虑 | 27-02-2017
系列267: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国 中国拉动东盟4领域 | 20-02-2017
系列266:中国资金在东盟吃重 | 13-02-2017
系列265:互联网用户占人口68% 网络渗透促进电商 | 06-02-2017
系列264:新商业模式:共享经济 | 31-01-2017
系列263:外围利淡左右资金动向 外资持债高成定时炸弹 | 23-01-2017
系列262:货币急贬经济恐衰退 | 16-01-2017
系列261:搭上数码经济列车 推动共享经济刻不容缓 | 09-01-2017
系列260:千禧新生代 共享经济重要推手 | 03-01-2017
系列259:拓绿色行业商机大 | 19-12-2016
系列258:责任企业 推广环保 绿色经济大势所趋 | 12-12-2016
系列257:每秒钟出现新网购者 东南亚电商潜能大 | 05-12-2016
系列256:有利民生经济 带动行业升级 军民通用科技缔双赢 | 28-11-2016
系列255:为政府财政紧缩买单 公共医保处于紧张状态? | 21-11-2016
系列254:成为先进国标准 福利国惠及全民 | 14-11-2016
系列253:稳定发展面对环球竞争 适时调节市场经济 | 07-11-2016
系列252:潜在商机无限 流动商务未来王道 | 31-10-2016
系列251:经济转型关键 技职教育任重道远 | 24-10-2016
系列250:快捷物流为电商添翼 | 17-10-2016
系列249:网络发达走入生活 电子商务势不可挡 | 10-10-2016
系列248:投资绩效创双赢 金融衍生品避险升温 | 03-10-2016
系列247:完善公交系统带动经济 | 26-09-2016
系列246:中国旅客出国求医成趋势 瞄准高价医疗旅游市场 | 19-09-2016
系列245:密集行销 跨境结盟 促进医疗旅游 | 12-09-2016
系列244:花费比一般出国高6倍 医疗旅游含金量高 | 05-09-2016
系列243:强化智慧资本提升绩效 | 29-08-2016
系列242: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 | 22-08-2016
系列241:第11大马计划制定策略 产能创新化为国富 | 15-08-2016
系列240:大马创新力傲视东南亚 | 08-08-2016
系列239:整体效率低下 损企业竞争力 政府参商适得其反 | 01-08-2016
系列238:推动公共改革 小政府大效率 | 25-07-2016
系列237:提升人力资本 留住人才 | 18-07-2016
系列236:牵动经济发展之手 扩大熟练劳力规模 | 11-07-2016
系列235:构建研发与经济模式 绩效评估影响创新系统 | 04-07-2016
系列234:提升国际竞争力 创新系统经济增长引擎 | 27-06-2016
系列233:优惠福利须有限制 重塑系统打造高效平台 | 20-06-2016
系列232:世界遗产创庞大经济效益 古迹文化游不输邻国 | 13-06-2016
系列231:做好监管吸引外资 | 06-06-2016
系列230:推进经济转型目标 外来直接投资角色吃重 | 30-05-2016
系列229:收270亿却削减预算案 消费税去向受关注 | 23-05-2016
系列228:栽培知识型员工 提高国家生产力 教育开销省不得 | 16-05-2016
系列227:重返亚洲战略 美积极主导跨协 | 09-05-2016
系列226:收入追不上屋价 房地产加重家债 | 25-04-2016
系列225:亚洲负债激增慎防经济失衡 大马需监管家庭债务 | 18-04-2016
系列224:科技与创新 牵动经济增长 | 11-04-2016
系列223:东盟-中国文化交流 日趋密切 | 04-04-2016
系列222:提升经济指标与人均收入 大马晋高收入国不是梦 | 28-03-2016
系列221:中国东盟共建蓝色经济区 福建拓双边海洋合作 | 21-03-2016
系列220:21世纪海上丝路核心区 福建要当东盟桥梁 | 14-03-2016
系列219:迈向高收入国 贸易自由势在必行 | 07-03-2016
系列218:确保最佳共同利益 企业结构应以人为本 | 29-02-2016
系列217:中国—东盟信息港 3发展方向推经济 | 22-02-2016
系列216:中国—东盟信息港 共建信息海上丝路 | 15-02-2016
系列215:完善制度加强竞争 避免脆弱中产返贫 | 01-02-2016
系列214:提高消费带动内需 中产阶级撑经济 | 25-01-2016
系列213:控制通胀应对全球化 实现人民经济 | 18-01-2016
系列212:积累与利用资本促进经济 财政赤字阻碍人民经济 | 11-01-2016
系列211:善用智慧资本 走向知识型经济 | 04-01-2016
系列210:我国晋“去工业化”阶段 攀上高价值链服务业 | 28-12-2015
系列209:取代工业具独特价值 服务业助打造先进国 | 21-12-2015
系列208:互联网掀电商热潮 | 14-12-2015
系列207:均衡发展发掘各州优势 优质城市化晋高收入国 | 07-12-2015
系列206:缺乏道德伦理 不健康增长代价大 | 30-11-2015
系列205:富 如何定义? | 23-11-2015
系列204:当工厂变服务柜台 你准备好了吗? | 16-11-2015
系列203:思维与方针转型 中小企须扩大出口 | 09-11-2015
系列202:享有特定税务减免 跨协助扩展海外销售 | 02-11-2015
系列201:发展至关重要一环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 | 26-10-2015
系列200:中国狂撒巨资满足需求 亚投行钱进东盟基建 | 19-10-2015
系列199:消费税 令吉贬 双冲击 人民苦 | 12-10-2015
系列198:令吉贬值激起千层浪 裁员潮再起就业更渺茫 | 05-10-2015
系列197:接近30%爆发点 令吉狂贬 金融风暴重临? | 28-09-2015
系列196:善用资源 打造新能源契机 | 21-09-2015
系列195:缓和原料价格波动冲击 减少依赖石油转型上策 | 14-09-2015
系列194:家庭收入相差3倍 城富乡穷转型绊脚石 | 07-09-2015
系列193:谁是穷人? | 03-09-2015
系列192:7943亿仍属温和水平 大马外债未亮红灯 | 24-08-2015
系列191:降低利率和汇率风险 妥善管理公债防患未然 | 17-08-2015
系列191:庞大国债 全球隐忧 | 10-08-2015
系列189:贫富悬殊严重 大马中产家庭仅占20% | 03-08-2015
系列188:大马华裔最富有? | 27-07-2015
系列187:房屋让人欢喜 让人忧 | 20-07-2015
系列186:关注国家问题和社会现象 大马新群体运动崛起 | 13-07-2015
系列185:非政府组织参与区域治理 公民社会共治时代来临? | 06-07-2015
系列184:政府应改变思维 让全民监管公共事务 | 29-06-2015
系列183:中小企业 应变通迎战新局 | 22-06-2015
系列182:市场开放 竞争激烈 中小企迎战全球化困境 | 15-06-2015
系列181:海外华人应赶搭 “一带一路”契机 | 08-06-2015
系列180:多管齐下 缩小贫富差距 | 01-06-2015
系列179:普通人捡拾富人面包屑 贫富分配不均扭曲经济发展 | 25-05-2015
系列178:攫取全球化 城市化 数码海啸商机 | 18-05-2015
系列177:全球化 城市化 数码海啸 大马是游泳或溺水 | 11-05-2015
系列176:85富豪占世界过半财富 全球贫富悬殊成烫手山芋 | 04-05-2015
系列175:监管系统须完善严谨 中小企品管挑战大(完结篇) | 27-04-2015
系列174:平均贡献经济逾30% 中小企业实力不容小觑 | 20-04-2015
系列173:牵动内需与就业 航空经济效益举足轻重 | 13-04-2015
系列172:航空业4高隐忧 | 06-04-2015
系列171:城镇化催升便利店商机 | 30-03-2015
系列170:全方位应对消费税 | 23-03-2015
系列169:危机还是颠簸? | 16-03-2015
系列168:服务经济(下)—工业服务化催生外包 | 09-03-2015
系列167:服务经济(上)全球走向服务经济 | 02-03-2015
系列166:中国-东协跨境电子商务之路(下)AEC贸易质的飞跃 | 23-02-2015
系列165:跨境电子商务发力(上篇) | 16-02-2015
系列164:零售市场大剖析(下)杂货店转向现代化 | 09-02-2015
系列163:零售市场大剖析(上)东协零售业增长潜能大 | 02-02-2015
系列162:21世纪海上丝路经济列车 | 26-01-2015
系列161:找出超级服务业 | 19-01-2015
系列160:强打服务业创高薪 | 12-01-2015
系列159:生活成本vs素质 | 05-01-2015
系列158:中国-东协造高铁丝路 | 29-12-2014
系列157:旅游经济牵动百业 | 22-12-2014
系列156:我国退休计划(下)国人退休储蓄意识提高 | 15-12-2014
系列155:我国退休计划(上)半数国人5 年耗尽公积金 | 08-12-2014
系列154:四个经济三角(下)资本系统比上不足 | 08-12-2014
系列153:四个经济三角(上)检视人力与科学实力 | 24-11-2014
系列152:慎防通胀高消费低投资少 | 17-11-2014
系列151:消费税时代的内需与通胀(上)实际消费力正萎缩 | 10-11-2014
系列150:中国东协贸易升级机遇 | 03-11-2014
系列149:反洗黑钱(下)善良民众随时成帮凶 | 27-10-2014
系列148:反洗黑钱(上)黑色产业全民公敌 | 20-10-2014
系列147:转型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 13-10-2014
系列146:别为虚荣盲目消费 | 06-10-2014
系列145:马航浴火重生(下)马航3次改组前车之鉴 | 29-09-2014
系列144:马航救或不救? | 22-09-2014
系列143:托儿服务不完善 劳动市场损失的根源 | 15-09-2014
系列142:7000万人口的迷思 | 08-09-2014
系列141:政府转型计划(下)先进国不是梦 | 01-09-2014
系列140:政府转型计划(上)先进国目标在望 | 25-08-2014
系列139:伊拉克乱局牵动油价(下)补贴压力加重 | 18-08-2014
系列138:伊拉克乱局牵动油价(上)国际油市机制可应变 | 11-08-2014
系列137:如何解决贫富悬殊? | 04-08-2014
系列136:居者有其屋遥不可及? | 30-07-2014
系列135:马华施政框架建议 | 21-07-2014
系列134:退休人士就业利与弊 | 14-07-2014
系列133:教育素质牵制经济 | 07-07-2014
系列132:大学毕业等于失业? | 30-06-2014
系列131:东南亚迈向世界工厂 | 23-06-2014
系列130:消费税机遇挑战并存 | 16-06-2014
系列129:消费税势在必行(下)应考虑富人税及暴利税 | 09-06-2014
系列128:消费税势在必行(上)借镜日本消费税 | 02-06-2014
系列127:招揽中东资金好处多 | 26-05-2014
系列126:大马房地产发展前景(下)打房措施未奏效 | 19-05-2014
系列125:大马房地产发展前景(上)房价为何飙涨? | 12-05-2014
系列124:加盟全球价值链(下)贸易兴衰环环相扣 | 05-05-2014
系列123:加盟全球价值链(上)发展中国家的喜与忧 | 28-04-2014
系列122:大马航空服务业前景(下)廉航化危为机 | 21-04-2014
系列121:大马航空服务业前景(上)911恐袭拖垮航空业 | 14-04-2014
系列120:乌克兰与俄国纷争(下)乌俄纷争影响油价 | 07-04-2014
系列119:乌克兰与俄国纷争(上)乌俄外交关系密切 | 31-03-2014
系列118:检视全球贫富悬殊(下)税务结构纰漏多 | 24-03-2014
系列117:检视全球贫富悬殊(上)如何实现永续增长? | 17-03-2014
系列116:美元黄金攻防战 | 10-03-2014
系列115:强化经济应对货币贬值 | 03-03-2014
系列114:改变政策提高女性就业 | 22-02-2014
系列113:女性劳动力停滞 | 19-02-2014
系列112:劳动市场定成败(下)不成熟转型导致职高薪低 | 10-02-2014
系列111:劳动市场定成败(上)就业率反映经济实况 | 05-02-2014
系列110:房产泡沫将爆破? | 27-01-2014
系列109:经济动力(下)通胀加剧消费力萎缩 | 20-01-2014
系列108:经济动力(上)内需经济萎缩中 | 14-01-2014
系列107:金融危机(下)家债国债如计时炸弹 | 06-01-2014
系列106:金融危机(上)公债还是私债惹的祸? | 31-12-2013
系列105:需要与想要(下)腐败病毒击垮经济 | 23-12-2013
系列104:需要与想要(上)债务膨胀 政府效率偏低 | 16-12-2013
系列103:ETP 降低失业率 | 09-12-2013
系列102:马中关丹产业园提升经贸合作 | 02-12-2013
系列101:罪案滋扰国家经济(下)经济vs罪案 | 25-11-2013
糸列100:罪案滋扰国家经济(上)治安不靖冲击发展 | 18-11-2013
系列99:大马与新兴国家抢外资 | 11-11-2013
系列98:永续增长靠制度改革 | 04-11-2013
系列97:油价动荡(下)石油减产是经济衰退祸首 | 28-10-2013
系列96:油价动荡(上)叙利亚局势如何刺激油价? | 27-10-2013
系列95:贫富两极化(下)重新思考济富政策 | 14-10-2013
系列94:贫富两极化(上)贫富不均全球蔓延 | 07-10-2013
系列93:转型能否弥合差距? | 30-09-2013
系列92:经常账危机(下)再平衡解结构问题 | 23-09-2013
系列91:经常账危机(上)外资退潮暴露结构问题 | 17-09-2013
系列90:木材出口(下)中国价廉威胁大马 | 09-09-2013
系列89:木材出口(上)木材业展现新契机 | 02-09-2013
系列88:捷运高铁发力(下)二线城市房产看涨 | 26-08-2013
系列87:捷运高铁发力(上)产业火红利商惠民 | 19-08-2013
系列86:服务业为先进国奠基 | 12-08-2013
系列85:东协经济社区(AEC)(下)各国差距大 统一是梦想? | 05-08-2013
系列84:东协经济社区(AEC)(上)经济一体化价值与挑战 | 29-07-2013
系列83:SWOT救活棕油业 | 22-07-2013
系列82:基建发展(下)马新高铁催旺周遭经济 | 15-07-2013
系列81:基建发展(上)建筑产业提升带动经济 | 08-07-2013
系列80:如何提高生产力(下)打造强大现代服务业 | 01-07-2013
系列79:如何提高生产力(上)开放市场果实丰硕 | 24-06-2013
系列78:贪婪与道德须平衡 | 18-06-2013
系列77:人口老化挑战(下)各式政策应对人口失衡 | 10-06-2013
系列76:人口老化挑战(上)延长退休舒缓家庭压力 | 03-06-2013
系列75:欧盟法令冲击木材家具业? | 27-05-2013
系列74:区域自贸协议(下)大型自贸协议急不来 | 20-05-2013
系列73:区域自贸协议(上)通往全球多边贸易 | 13-05-2013
系列72:最低薪制危与机 | 06-05-2013
系列71:槟城经济新浪潮(下)学习韩国重塑品牌 | 30-04-2013
系列70:槟城经济新浪潮(上)自由港+服务业=竞争力 | 23-04-2013
系列69:服务业临分岔路口 | 16-04-2013
系列68:中国梦,亚洲痛? | 09-04-2013
系列67:槟城恢复自由港(下)自由港利大于弊 | 02-04-2013
系列66:槟城恢复自由港(上)免税效益不可小觑 | 26-03-2013
系列65:妇女人力市场参与不足(下)多管齐下让妇女重回职场 | 19-03-2013
系列64:妇女人力市场参与不足(上)掉队女性太多 | 12-03-2013
系列63:绿色经济永续发展关键 | 05-03-2013
系列62:经济不平等 发展绊脚石 | 26-02-2013
系列61:全球服务贸易趋势VS商机 | 19-02-2013
系列60:华人人才流失(下)对症下药留住人才 | 05-02-2013
系列59:华人人才流失(上)外国月亮比较圆? | 29-01-2013
系列57:费用低廉沟通无碍 医疗旅游卖点突出 | 22-01-2013
系列56:特区推动经济脉搏 | 15-01-2013
系列55:商业化农业华裔成先锋 | 08-01-2013
系列54:新农业重新定位 | 01-01-2013
系列53:美房市回温 大马木业趁势进攻 | 25-12-2012
系列52:华人清真食品认证困境 | 18-12-2012
系列51:主题公园推高旅游消费 | 11-12-2012
系列50:打造威省金融中心华商受惠 | 04-12-2012
系列49:经济转型存在价值(下篇)推动第三波结构转型 | 27-11-2012
系列48:经济转型存在价值(上篇)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 | 20-11-2012
系列47:商业服务经济升级 | 13-11-2012
系列46:依职场所需培育专才 | 06-11-2012
系列45:通讯发展软硬兼施 | 30-10-2012
系列44:迅扩教育体系培育多方人才 | 24-10-2012
系列43:打造区域教育枢纽 | 16-10-2012
系列42:批发零售业转型在望 | 09-10-2012
系列41:重点发展医疗旅游 | 02-10-2012
系列40:农业转型 赶搭需求大势 | 25-09-2012
系列39:发掘农业增值潜能 | 18-09-2012
系列38:官私合作 发掘医疗商机 | 11-09-2012
系列37:人口老化 保健业商机无限 | 04-09-2012
系列36:助零售业转型 百货业出国抢滩 | 28-08-2012
系列35:3 大主题推动批发零售业 | 14-08-2012
系列34:全球再生能源出口商机 | 07-08-2012
系列33:释放绿色经济潜能 | 31-07-2012
系列32:回教金融 市场新势力 | 24-07-2012
系列31:捷运系统 解决交通拥挤 | 17-07-2012
系列30:大吉隆坡乘数效应 | 10-07-2012
系列29:专注改善资金市场体制 | 03-07-2012
系列28:金融服务健全惠及全民 | 26-06-2012
系列27:发达通讯 先进国必备条件 | 19-06-2012
系列26:回教金融契机(下) 共同创造与分享盈利 | 12-06-2012
系列25:回教金融契机(上):大马希望无限 | 05-06-2012
系列24:杂货店转向何方? | 29-05-2012
系列23:开拓网络无限商机 | 22-05-2012
系列22:旅游业发展策略 | 15-05-2012
系列21:出口导向工业推升经济 | 08-05-2012
系列20:电子业靠增值脱困境 | 01-05-2012
系列19:服务品质定虚拟商场成败 | 24-04-2012
系列18:大吉隆坡 高铁系统 | 17-04-2012
系列17:发光二级管商机无限 | 10-04-2012
系列16:政府致力发展发光二级管上游工业 固态照明占据优势 | 03-04-2012
系列15:我国人力资本的困境与商机(二) 技能培训创商机 | 27-03-2012
系列14:我国人力资本的困境与商机(一)缺人力影响经济 | 20-03-2012
系列13:掌握棕油产品风向 | 13-03-2012
系列12:太阳能契机多 | 06-03-2012
系列11:大马着重太阳能转型 | 28-02-2012
系列10:杂货店转型寻出路 | 21-02-2012
系列9:大吉隆坡可行性待商榷 | 14-02-2012
系列8:棕油业转型问题待克服 | 07-02-2012
系列7:棕油业转型商机无限 | 31-01-2012
系列6:电子与电器业商机与挑战 科技转移加强优势 | 23-01-2012
系列5:电子与电器业转型计划 鼓励外资设半导体厂 | 17-01-2012
系列4:胡禄铭:通过PFI促进私人投资 | 10-01-2012
系列3:胡禄铭:给华商的行动建议 私人主导融资 华商靠自己 | 03-01-2012
系列2:胡禄铭:参考英国私人主导融资经验:私人主导融资PFI | 20-12-2011
系列1:胡禄铭:南洋商报携手华研 剖析经济转型计划 | 16-12-2011

黄裕端 助理教授

yeetuan.wong@newera.edu.my

学历:
澳洲国立大学历史博士
澳洲五龙岗大学历史硕士
澳洲塔斯玛尼亚大学历史学士

主修专业 东南亚华人商业史、东南亚史、马来西亚史
研究方向
  1. 商业史:马来亚华人商业网络
  2. 地方与区域史研究
  3. 重建东南亚历史和英国殖民档案
讲授课目 研究方法
职历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研究员(7/2009-3/2010)
马来亚大学博士后(2010-2011)
槟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6/2011-3/2020)
新纪元大学学院助理教授及研究生院副院长(3/2020- )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编辑部委员(2020 -  )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硕士】《海外华人(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越南的投资》,卧龙岗大学历史系1997年硕士学位论文,李塔娜教授指导。
MA: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from Taiwan,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Malaysia) in Vietnam: Magnitude, Reasons, Trend, and Implication, 1991-1995

【博士】《槟城五大家族的崛起与没落》,澳洲国立大学历史系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李塔娜教授指导。
Ph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ig Five of Penang and their Regional Networks, 1800s – 1900s.

著作 【专著】
  1. Penang Chinese Commerce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ig Five,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15.
  2. 《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编著】

  1. From Free Port to Modern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 Social Change in Penang (with Chet Singh & Rajah Rasiah) (eds), ISEAS & Penang Institute, 2019.
    《从自由港到现代经济:槟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变》
  2.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ercantile Personalities of Penang (with Loh Wei Leng, Badriyah Salleh, Mahani Musa, and Marcus Langdon) (eds), Think City and MBRAS, 2013.
    《槟城商贾人物传记字典》
期刊论文
  1. Book Review on ‘The Malayan Emergency: Essays on a Small, Distant War, by Souchou Yao. Copengagen: NIAS Press, 2016’, Kajian Malaysia, Vo..35, No.1, 2017, 133-137.
    《书评 —马来亚紧急状态:文集关于一个小和遥远的战争 》
  2. ‘Hokkien Merchants and the Kian Teik To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in Nineteenth-Century Penang and Its Regio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ume 11, Number 4, December 2016, 600-627.
    《福建商人与建德堂:政治与经济影响在十九世纪的槟城与其区域》
  3. ‘19世纪槟城的崛起于繁荣:五大家族的商业网络’,闽商文化研究,第2期,2015,36-43. (The Rise and Prosperity of Penang in the 19th Century: Big Five Families’ Business Networks), (Journal of Studies on Fujianese Entrepreneurs Culture).
  4. ‘Family Firms and Brand Products in Malaysia: Originality,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with Terence Gomez), 76-98.
    《马来西亚家族公司与品牌商品:创意、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5. ‘Aceh-Penang Maritime Trade and Chinese Mercantile Networks in the 19th Century’, Archipel 87 (with Lee Kam Hing), 173-202.
    《19世纪的亚齐-槟城海上贸易与中国商业网络》
  6. ‘Baba Hokkiens, Big Business, and Economic Dominance in Penang and its Region’,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ume 2, Number 2, 2013, 65-76.
    《槟城及其区域的峇峇福 建人、大企业和经济优势》
  7. ‘Uncovering the Myths of Two 19th-century Hokkien Business Personalities in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 Studies, Volume.5, 2011-12, 146-156.
    《揭示两位19世纪海峡殖民地福建商业人物的谜团》
  8. ‘More Than a Tea Planter: John Archibald Russell and his Businesses in Malaya 1899-1933’,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JMBRAS), Volume 83, Part 1, 2010,29-51.
    《不仅是茶农:约翰·阿奇博尔德·拉塞尔及其在马来亚的生意1899-1933年》
  9. ‘Khean Guan Insurance Company and Penang’s Big Five Families, 1855-1911’, Asian Culture (亚洲文化), No.33, June, 2009,56-71.
    《乾元保险公司和槟城五大家族》
  10. ‘The Big Five Families in Penang, 1830s-1890s’, 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 Studies, Volume 1, 2007,106-115.
    《槟城五大家族,1830年至1890年》
  11. ‘Australian Diplomatic Policy towards 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 1945-1965’, Sejarah: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Malaya, No.10, 2002, 139-158.
    《澳大利亚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政策1945-1965年》
  12. ‘The Censorship and the Truth: An Analysis of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s Coverage on the World War II in the Pacific, 1941-1942’, Sejarah: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Malaya, No.7, 1999, 146-156.
    《审查制度与真相:分析对悉尼晨报报道的太平洋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2年》
书的章节

‘The Penang’s Baba Businesses and Networks: From Regional Dominance to Disintegration and Resurgence/Disappearanc’, in ed. Leo Suryadinata, Peranakan Communities in the Era of Decolo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Singapore: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and NUS Baba House. 2014
“槟城的Baba业务和网络:从地区主导地位到瓦解与复兴/消失”载于《非殖民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土生华人社群》

‘Loh Boon Siew’ in ed. Leo Suryadinat,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ISEAS Singapore, 692-694. 2012.
“骆文秀” 载于《东南亚华裔人物:传记字典》

‘Penang’s Big Five Families and Southern Siam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ed. Michael J. Montesano and Patrick Jory, Thai South and Malay North: Ethnic Interactions on a Plural Peninsula, Singapore: NUS Press, 2008, 201-213. (Also available in Thai language)
“十九世纪的槟城五大家族和南部暹罗” 载于《泰南和马来北部:多元半岛上的族群互动》

科研项目
  1. History of Inter-Ethnic Business Relations in a Diaspora Space: Russell Family’s Businesses in Malaya as a case study,2008-2009.
    散居区域的族群间的商业关系史:罗可素家族在马来亚的商业为例
  2.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ercantile Personalities of Penang2010-2013
    槟城商贾人物传记字典
  3. Towns of Malaya 2018-2019
    马来亚小镇
  4. Book on History of Penang Hill 2018-19
    槟城升旗山历史撰书
  5. First Generation Buddhists in British Malaya: A Transnational History (The Chiang Jing-kuo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2020–2022
    亞洲跨文化視角下的馬來亞第一代南來佛門人物群像(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
学术会议与演讲

‘19 世紀檳城區域:五大姓福建商人網絡的角色與功能’ (19th-century Penang Region: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Big Five Hokkien families’ Mercantile Networks), a talk presented at the Penang Seminar 2019: When the Wind of the Sinophone Blows (華夷風起:檳城文史研習營), 8 July to 13 July 2019.

‘Straits Settlements Colonial Records: Re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History of the Penang’s Big Five Hokkien Families’, a talk presented at Fujianese Cultural Research Group of Zhong Hua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Tunku Abdul Rahman, Kampar Campus, Perak, 31 October 2018.
“海峡殖民地记录:槟城五大家族商业史的重”

‘Research on Penang’s Chinese Business History: English Colonial Sources’, a talk presented for Wacana Penyelidikan Sejarah 2018 organized by the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24 September 2018.
“槟城华人商业史研究:英国殖民资料”

‘The Rise of Singkeh Chinese Businessmen and Their Business Networks in Penang, 1900s – 1960s’, a talk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Exploring history of Penang as a port city" – organized by Yale-NUS College and Penang Heritage Trust, 24-25 April 2018.
“新客华商及其商业网络在槟城的崛起,1900年代 – 1960年代”

Business Networks and Business Ascendancy of the Hokkien Merchants in the 19th-century Penang Region’, a talk presented to post-graduate students at 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 Kuala Lumpur campus, 18 March 2018.
“19世纪槟城区域福建商人的商业网络和商业优势”

‘Mercantile Networks and Economic Ascendency of the Hokkien Merchantsin the 19th-century Penang Region’, a talk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Maritime Southeast Asia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SEAS, Kyoto University, December 23, 2017.
“19世纪槟城地区福建商人的商业网络和经济优势”

‘Baba Hokkien Merchants and Kian Teik Tong: Socioeconomic Dominance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in the 19th-century Penang and Its Region’,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cret Societies and Popular Movements in Chinese and Southeast Asian History” University of Macau, 17-19 December 2014.
“峇峇福建商人和建德堂:19世纪槟城及其区域的社会经济主导地位和政治影响”

‘Penang’s Baba Businesses and Networks: From Regional Dominance to Disintegration and Resurgence/Disappearance’,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anakan Communities in the Era of Decolo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co-organized by Baba House (NUS),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and National Library Singapore on 27th September, 2013.
“槟城的Baba业务和网络:从地区主导地位到瓦解与复兴/消失”

Resource person for the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useum Society Tour in George Town,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from 9 to 12 September 2012.
“香港大学博物馆学会乔治城之旅成员的顾问”

‘Penang’s Chinese Diaspora: Baba Hokkiens, Big Business, Kongsis, and Regional Networks, 1800s – 1900s’, a lecture delivered to 2012 Fulbright U.S. Scholars to Penang at Penang Heritage Trust in July 2012.
“槟城华人:峇峇福建,大商业,公司和区域网络,1800年代至1900年代”

‘Penang Hokkien Merchants and Indian Ocean’, a paper presented for the Nalanda-Sriwijaya Lecture Series, organized by Nalanda Sriwijaya Cent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SEAS), Singapore on 14 March 2012.
“槟城福建商人和印度洋”

‘The Big Five Families in Penang, 1830s-1890s’,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The Second Water Frontier Workshop’, organized by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 of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n Phuket, Thailand, on 18-19 February, 2006.
“槟城的五个大家族1830年代至1890年代”

‘Penang’s Big Five Families and Southern Thailan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 Plural Peninsula: Historical Interactions among the Thai, Malays, Chinese and Others’, organized by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Regional Studies Program of Walailak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of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Thailand on 5-7 February 2004.
“十九世纪的槟城五大家族和南部暹罗”

评优评奖 1994年澳大利亚-亚洲协会塔斯马尼亚奖
Australia-Asian Society of Tasmania Prize 1994
黄招勤博士
高级讲师
chiewkung.wong@newera.edu.my
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博士学位学程博士
台湾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学系学士
主修专业 传播与发展
研究方向 马来西亚华文报业研究、马来西亚传统报业数码转型
讲授课目 新闻学、数码影音制作与剪辑、报章出版实务及实习
职历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研究系专任讲师(2017/1-迄今)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专任讲师(2015/4-2016/12)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专任讲师兼主任(2014/4-2015/3)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及马来西亚大同韩新传播学院兼任讲师(2013/12-2014/4)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专任讲师(2013/7-2013/11)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研究与实践》期刊编辑助理(2010-2011)
台湾世新大学多媒体中心影音多媒体制作员(2008-2012)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专任讲师(2005-2008)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计算机技术维护员(2003-2004)
马来西亚《中国报》驻台北特派摄影记者(1999-2001)
马来西亚《中国报》摄影组主任(1997-1999)
马来西亚《中国报》助理摄影主任(1995-1996)
马来西亚《中国报》/《新晚报》摄影记者(1993-1994)
马来西亚《诗华日报》美里市地方办室处记者(1988-1990)
其他:《今日直销》杂志特约摄影记者、《健康与休闲》杂志特约摄影记者及《食家》杂志特约摄影记者。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博士】黄招勤(2017)。马来西亚华文报业的国族建构-以六零年代《中国报》视角为例。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博士论文。
【硕士】黄招勤(2004)。《西马来西亚华文报之发展与困境──多元社会环境中报纸角色和功能的转变》。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论文。
著作 单刊本论文:
曾丽萍、黄招勤(2014)。〈马来西亚「华文日报研究」回顾与整理(2001~2011)〉,黄顺星(编),《新闻媒介的历史脉络》,页175-199。台北:舍我纪念馆。
论文(已刊) 期刊:
黄招勤(2012)。〈失落的文化主体:《我来自新村》系列专题影片之研究〉,《文化研究月报》,134:2-18。
简讯/特刊:
黄招勤(2010.06.10)。〈摄影记者转型为「摄影操作员」?─谈马来西亚中文报社摄影作业数字化现象〉,《传播研究与实践简讯》,2:15-16。

论文(会议)

  1. 黄招勤 (2018年9月)。〈数码影音时代与传统新闻教学变革:学界与业界对话的契机〉,「2018年马来西亚传播教育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2. 黄招勤、高佩瑶(2018年9月)。〈从马来西亚华文报摄影记者专业认知与工作流程变迁思考新闻摄影教学内涵〉,「2018年马来西亚传播教育研讨会」,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3. 黄招勤、高佩瑶(2017年6月)。〈他的新闻,我的摄影?西马来西亚华文报摄影记者的专业实践〉,「中华传播学会2017年会」,台北台湾大学。
  4. 黄招勤(2016年12月)。〈马来半岛华文报与建构中的马来(西)亚及国家现代化(1960年至1970年)〉,「第三十三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学术研讨会」,吉隆坡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5. 曾丽萍、黄招勤(2012年5月)。〈马来西亚华文日报研究回顾与整理(2001-2011)〉,「第二届中国新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市木栅。
  6. 黄招勤(2011年7月)。〈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国卿与商品化的马来西亚华裔族群想象〉,「2011年中华传播年会」,新竹县竹北市。
  7. 黄招勤(2011年4月)。〈失落的文化主体:《我来自新村》系列专题影片之研究〉,「2011传媒的公共性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嘉义县大林镇。
  8. 黄铃媚、陈晓宜、陈怡蒨、黄招勤、李明炫、林昭慧(2009年7月)。〈媒体汇流抑或文本汇流:从论述分析观点探讨数字时代记者的论述素养〉,「中华传播学会2009年会」,新竹玄奘大学。

作品

影像创作

  1. 《我的柒拾捌拾》纪录片(2016)
  2. (「马来西亚华文高资深新闻从业员口述历史研究计划I:摄影记者、社会新闻记者」成果之一)

获奖记录

  1. 2017年「侨委会侨务研究硕博士论文奖」(《马来西亚华文报业的国族建构-以六零年代《中国报》视角为例》)
  2. 2004年「华侨事务研究硕博士论文奖」(《西马来西亚华文报之发展与困境──多元社会环境中报纸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高佩瑶博士
高级讲师
paiyeow.kaw@newera.edu.my
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博士
台湾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传播管理硕士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系学士
主修专业 新闻、传播管理、环境教育
研究方向 华文报资深媒体人口述历史研究、社区环境教育研究
讲授课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专题写作、永续报导、保障出版制作
职历 《新明日报》普通组记者(1993)
《中国报》专题记者(1993-1999)
《中国报》驻台北特派记者(1999-2001)
董总《中学生》月刊主编(2005-2007)
《光明日报》副刊主任(2007-2008)
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讲师(2008-2009、2013至今)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硕士】高佩瑶(2004)。多元文化环境下的社会营销策略运用:以马来西亚槟城消费人协会为例。未出版硕士论文,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台北市。
【博士】高佩瑶(2018)。女性日常生活的环境知识建构:一个马来西亚新村的探索。未出版博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论文(已刊)
  1. 高佩瑶、王顺美(2015)。跨界移动的环境观──东南亚籍新移民女性的环境理解方式初探:以泰国、柬埔寨及越南三国为例。台湾东南亚学刊,10(2), 03 -40。
  2. 高佩瑶、王顺美(2014)。日常环境风险因应的经验学习历程:以北部都会区东南亚籍新移民女性为例。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14(1),47-91。(TSSCI)
  3. 高佩瑶(2011)。学术型环境组织倡导《环境教育法》之沟通行动研究──以中华民国环境教育学会为例。环境教育研究,9(1),109-142。
论文(会议)
  1. 高佩瑶、黄招勤(2018年9月)。从西马来西亚华文报摄影记者专业认知与工作流程变迁思考新闻摄影教学内涵。论文发表于「2018年马来西亚传播教育研讨会」。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世纪大学,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年9月30日。
  2. 高佩瑶(2018年6月)。传统药食知识的在地化:马来西亚新村女性地方感建立初探。论文发表于「第四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中国中山大学,广州新珠江大酒店,2018年6月9日至10日。
  3. 黄招勤、高佩瑶(2017年6月)。他的新闻,我的摄影?西马来西亚华文报摄影记者的专业实践。中华传播学会2017年年会。台湾中华传播学会,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2017年6月24日至25日。
  4. 高佩瑶、蔡佩娟(2015年10月)。独立后华人女性的职业生活图像初探:四名加影女性的生命叙述。发表于「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学术研讨会。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陈六使研究中心,2015年10月10日至11日。
  5. 高佩瑶、王顺美(2012年11月)。环境成人教育的台湾实践──以台北市文山小区大学为例。发表于「2012 环境教育学术暨实务交流研讨会」。中华民国环境教育学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6. 王顺美、高佩瑶(2012年11月)。日常环境风险因应的经验学习历程:以北部都会区东南亚籍新移民女性为例。发表于「2012环境教育学术暨实务交流研讨会」。中华民国环境教育学会、国立东华大学。
  7. 高佩瑶、王顺美(2011年11月)。新移民女性环境知识建构初探──以新北市新店区为例。发表于「2011 环境教育学术暨实务交流研讨会」。中华民国环境教育学会、台北市立大学。
写作/
翻译等
【专栏】
  1. 中学生》月刊2013-2014年(274-293期),〈与自然谈心〉专栏。
  2. 《中国报》〈人人咖啡馆〉版2019年5月1日至今,〈不外天地〉专栏。

黄诗杰 博士
助理教授
szechieh.ng@newera.edu.my

学历:
美国威奇托州立大学文学士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文学学士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文学硕士
墨尔本大学博士
主修专业 东南亚历史
研究方向 亚洲冷战,东南亚研究,马来西亚历史,东南亚的共产主义
职历
  • 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办公室高级讲师,2021年-当前
  • 马来西亚新山Seri Omega私立与国际学校英语和人文科老师 (IGCSE),2017年-2019年
  • 马来西亚居銮居銮中华中学学术事务助理主任兼英语系主任(高中组),2016年-2017年
  • 澳洲墨尔本大学历史与哲学研究学院本科生导师和客座讲师,2015年第2学期
  • 澳洲墨尔本大学历史与哲学研究学院本科生导师,2014年第2学期
  • 澳洲墨尔本大学历史与哲学研究学院本科生导师和客座讲师,2013年第1学期
  • 马来西亚居銮居銮中华中学英语系主任 (高中组),2012年-2013年
其它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
  • 澳洲和纽西兰教育历史学会(ANZHES)成员(2016-)
  • 皇家亚洲学会马来西亚分会期刊(JMBRAS)初级编辑(2015-)
  •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学会(MASSA)研究生代表(2014-)
  • 《墨尔本历史杂志》董事会成员(2013-2014)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博士】《红影》:马来亚共产主义回忆录,是马来西亚的平行历史
专书文章 “Nostalgia and Memory: Remembering the Malayan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the Online Age,” in Catherine Gomes (ed.), The Asia Pacific in the Age of Transnational Mobility: The Search for Community and Identity on and through Social Media (New York: Anthem, 2016)
“When the Reds Go Marching In,” in David P. Chandler, Robert Cribb, and Li Narangoa (eds.), End of Empire: 100 Days in 1945 that Changed Asia and the World (Copenhagen: NIAS 2016)
书评 Decolonizing the History Curriculum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by Kevin Blackburn and ZongLun Wu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9). 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94 Part 1 (June 2021): 232-234.
研讨会文章 Revisiting the Education Policy during the British Malaya Er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History of Education Society (ANZHES) Mid-Year Symposium, Melbourne, 8 - 9 July 2016
Jungle Lives: Malaya as Depicted in Malayan Communist Memoirs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Conference (AAS), Chicago, IL, USA, 26 - 19 March 2015
Readings on the Malayan Emergency, New Research in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Workshop,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elbourne, 22 Aug 2014
获奖记录
  • 2015年获 Ronald Provencher旅行补助金,获得了在芝加哥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2015大会上发表论文的机会。
  • 2014年获研究与研究生补助计划(Research and Graduate Studies Scheme,RAGS)
  • 2014年获文科研究生研究旅行补助计划(Graduate Research in Arts Travel Scheme,GRATS)
  • 2014年获研究支持基金(Research Support Fund,RSF)和竞争加值基金(Competitive Additional Fund,CAF)
  • 2013年获墨尔本国际学费减免奖学金(MIFRS)和墨尔本国际研究奖学金(MIRS)
  • 2013年获得新加坡国大研究奖学金和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高潜能研究生奖学金
演讲经验
讲题 地点 日期
Silenced Revolution: The Malayan Communist Struggle in Retrospect 新纪元大学学院 21 April 2021年4月21日
Malayan Communist Memoirs: Reclaiming Historical Agency and a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Anti-Colonial Struggle in Malaysia 西澳大学 2014年7月8日-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