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导

新纪元首页 > 公关处 > 媒体报导 > 华社缺重视 重要文献流失

华社缺重视 重要文献流失


杨进发姐姐杨娘乃(左 4)、妹妹杨金蓉(左 5)代领新纪元大学学 院颁发予杨进发的「杨 进发书库」永久会员证 书。左起为周增禧、 莫顺宗、叶观生、林源 德、林忠强。(摄影:陈启新)


    (加影30日讯)文化学者戴渊博士感叹,大马华人社团未足够重视华社文献保护与典藏,以致许多重要文献已流失。

    戴渊也是荷兰皇家东南亚暨加勒比研究所研究员,他指出,大马华社普遍不了解歷史文献的意涵,也不会主动地维护文献完整性,终让其隨时代演进而耗损流失。「儘管有团体长期保存文献、古物等, 但是拒绝对外开放,再丰富的歷史文化亦无法普及化。」他以坐落于吉隆坡的「陆佑故居」为例,感叹具歷史价值的建筑,被大部分华人所忽略。

    「陆佑故居是具有高度美学、歷史价值的建筑,却面临拆除厄运,令人惋惜。」建议採集歷史记忆他呼吁华社,应高度重视文化流失危机,设立基金会集中人力物力,普查、收集、保护华社文献。

    对于歷史遗跡和文字记录的缺失,他建议採集相关人物脑海的歷史记忆,「家族与行业歷史是华社重要文化精髓,需很大程度依靠採集口述歷史才能够完成。」

    戴渊今日在新纪元大学学院担任《吧城公馆档案:从印尼华人歷史文献的典范看马来西亚华人文化遗產的保护与开发》讲座会主讲人时,如此指出。

    出席者包括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理事会主席叶观生博士、大马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委会主席周增禧、陈六使研究所与南洋大学史料中心联委会主席林忠强博士等。

    戴渊也认为,我国华社应该借鉴「吧城公馆档案」之保存方法,该档案早前在印尼面临灭绝危机时,有心人士则將其从雅加达转移至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歷经20年大批专家学者的赞助与整理下,已上载网络供有兴趣者观赏。

    「香港亦已成立古物古跡办事处,总共评估1444栋古老建筑,显见该国甚有诚意保存歷史文化。」

    戴渊补充, 我国若想效仿国外做法,先得寻觅合適典藏地点及培训大量文献管理人才。否则,投入再多钱財也无法有效维护歷史文化。
 

百人赴新纪元见证 杨进发书库揭幕

    逾百位国內华社代表或学者等见证下,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图书馆內的「杨进发书库」, 今日举办书库揭幕礼。关心我国及新加坡华人社会、政党及领袖研究者,此后多一处资料阅览库。

    该书库主要收藏著名歷史学者杨进发博士之书本、研究资料、论文、解密档案等,中英刊物总计约4200本,让书库成歷史刊物典藏重镇。

    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博士致词时指出,歷经约1年的沟通与筹备,才促成这部部书刊掷地有声的书库。

    「杨进发特別重视原始材料, 特別是官方记录。从海量故纸堆阅读、写笔记卡、提炼观点、汇整, 以及再重构歷史现场,都考验著研究者坚毅的耐力。」

    莫顺宗也说, 经由杨进发妹妹杨金蓉告知,杨进发2015年因病身体受创后,已无法自理生活,视力、听力、行动能力都尚未完全康復,目前在悉尼一家疗养院静养。
 

9月首届硕博班

    大马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委会主席周增禧认为,杨进发已狠狠反击,外界轻视南大毕业生学术水平的態度。

    「1959年,有一份名为《白里斯葛报告书》的刊物,武断认定南大生没有前途。杨博士的成就,已证明该报告书『苍白』、『无聊』极了。」

    新纪元大学学院理事会主席叶观生博士也表示,为强化华社研究,该大学学院已从去年开始,积极筹备研究生院,近期成功获中文系、东盟研究所硕博士课程许可,今年9月开办第1届硕博班。

    杨进发出身南洋大学歷史系,尔后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其研究贡献包括澳洲华人移民史、新加坡战前华人社会、战前国民党在新马两地的发展等,为华社学术研究建立坚实基础。

(新闻转摘自东方日报)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