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学系

新纪元首页 > 文学与社会科学院 > 东南亚学系 >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发展的新愿景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发展的新愿景

东南亚学系系主任
廖文辉副教授

        2019年2月下旬,新纪元大学学院迎来了升格以后成立的第一个新科系——东南亚学系。东南亚学系隶属于本校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并在3月中旬正式委任系主任。

        东南亚恰好在中国一带一路的范围内,同时台湾也提出新南向政策,益发凸显东南亚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目前中国不少南部沿海的院校都成立以东南亚为研究对象的科系,甚至还有东盟学院的成立,其发展可谓方兴未艾。目前在马来西亚仅有国立的马来亚大学开办以东南亚为研究对象的硕博课程,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作为马来西亚第一所开办以东南亚为研究对象硕博课程的私立学校,我们开拓了另外一条培养区域研究人才的管道,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做出贡献。此外,我们也招收国际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研究生,也为马来西亚成为区域教育中心付出努力。
 

近年研究方向与成果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成立之初,研究经费较为匮乏,研究人员不足,为此只能尽其所能发挥我们的长处,充分使用现有资源。目前的的研究重点只能以东南亚华人研究为中心,尤其是马新的华人研究,这是目前国内英文源流东南亚学系较为不关注的领域。马新华人研究是校内人员的研究核心,也是较有成果的部分。同时,不论在资料和文献的取得上,或者是田野的接触上,我们也占据在地的优势。在学生选题上,鼓励以此为方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假以时日,除了收获丰硕的成果,将会逐渐形成一个研究团队。

        由于新纪元大学学院是由华社发起并共同努力建设的华人高等学府,华人研究在我校有其传统,从建校以来就设立研究中心进行相关的研究,出版学报、专书和文献,并积极主办和参与国内外研讨会,广泛交流,逐渐形成一个研究规模。我们主要的成果有如下几项。

        首先,对马新学术史的研究和文献整理。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分别出版《马新史学80年-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上海:三联书店,2011)和《许云樵评传》(新加坡:八方文化出版社,2014)等著述。此外也编辑出版《张礼千文集》(加影:新纪元学院,2013),并同马来西亚创价学会耗时12年出版23巨册,约七八百万言的《许云樵全集》,堪称马来西亚目前最庞大的全集出版。接着《叶华芬文集》也已经准备就绪,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面世。

        其次,地方研究的推动。村镇研究在马来西亚至今仍属一块较为空白的领域,有待努力的地方不少。为此在2012年,我以彭亨内陆的新村直凉为试点,进村采集资料,以中国的方志学为基础,尝试做出一个具有马来西亚在地特色的方志。2013年,在村民的配合努力下,终于以“马来西亚方志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版了《直凉华人志》(加影:新纪元学院,2013)。此书出版后,华社开始注意及地方研究的重要,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版。为此,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再接再励先后出版《走进巴生神庙——巴生港口班达马兰新村庙宇文化初探》(2014)《柔佛新山华人社会的变迁与整合,1855-1942》(2015)和《雪兰莪吉胆岛五条港村之渔村产业与社会文化变迁》(2017)等系列丛书,是国内村镇出版品的第一套丛书。2016年,我们与华侨大学合作共同研究村镇,两校联合主持“闽籍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学术工作坊计划”,拣选了柔佛东甲、雪兰莪班达马兰新村和五条港、槟城日落洞、砂拉越老越等村镇为研究对象,先后在华侨大学、马来亚大学、砂拉越华人文化协会和新纪元学院召开了五次大小不等的研讨会和工作坊,这些成果将会在不久将来刊行出版。未来,这也会成为我校硕博收生重点培养的方向。

         第三,华人民俗文化研究的努力。长久以来我们皆以高层文化来理解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实际上华人民俗才是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核心,在这样的认知和理解上,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推动华人民俗文化的研究,在2015年开始主办两年一次的“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研讨会”,并将会议论文结集出版,冀望形成马来西亚民俗研究的传统。目前已经出版有《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论文集》(加影:新纪元学院,2017)和《2019年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论文集》(加影:新纪元学院,2019)。

        第四,民间历史文献的蒐集。马来西亚的史学乃至华人研究,除了少数几位民间文史工作者,一般皆以传统文献切入,学者下乡采集文献资料的风气是近几年才慢慢形成风潮,故此民间历史文献的采集和研究工作仍属起步阶段,仍需多加努力。事实上,不少地方上的人士,也逐渐意识地方文献整理和保存的重要,并进行了简单的编辑和出版,但类似的出版存有不少局限和不足。民间历史文献的重要在于可补传统文献在华人研究上的空白和不足,因此我校将培养研究生使用民间历史文献,尽早“预流”,为华人研究打开一条新路向。假以时日,在大量民间历史文献的加持下,马来西亚的华人研究必能大放异彩,打开全新的局面。

 

在地思考,放眼世界

        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效应下,马新恰好位处东南亚的中心,是东西交通的枢纽,战略位置价值明显,相关的国际关系和现代政经课题也是东南亚学系未来可以发展的重点之一。这也是我系目前可以极力发展的另一研究方向,在不久的将来,相关学者的引进将是本系的重点之一。

        东南亚学系本着“在地思考,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提供多元的课程设置,也安排了来自不同背景与学科专业的师资,例如从本地、台湾、中国、英国、德国所训练的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等领域背景的师资,致力于为各相关领域培养兼具在地与环球视野的专业人才。

        东南亚学系目前开办东盟研究硕士与博士的研究生课程。东盟研究硕士课程主要聚焦于东盟及其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安全、教育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整合相关课题;东盟研究博士课程研究范畴较广,除了东盟相关课题外,也关注东南亚内部多样丰富的历史、族群和语言文化,以及人口趋势、教育发展、环境复杂性等相关课题。

 

        对东南亚的研究,这百余年来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印度殖民论到印度化,进而提出东南亚自主发展,有其主体性和完整性,同时也经历了欧洲中心论到亚洲中心论的历程。近来由于一带一路的效应,东南亚研究炙手可热,现今东南亚也是区域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可见在研究发展上东南亚研究不仅与时俱进,并且推成出新。当然,无法否认的是,东南亚研究目前仍然以西方国家为主导,中国近二三十年正在迎头赶上,缩短差距。作为东南亚一份子的马来西亚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好,更是责无旁贷。

        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未来的三年,我们将逐步把如下几项工作建设起来。第一,成立三个研究小组,即历史与民俗研究组、经济地理与社会研究组和当代中国研究组,分别由廖文辉、白伟权和廖朝骥担任组长,以便推动与东南亚相关的研究工作;第二,举办马来西亚的东南亚年会,以一年研讨会一年小型论坛的间隔形式来进行,以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单位的合作和加强学者间的交流和联系;第三,创办国际关系或东南亚研究的相关中英文学报。第四,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以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后,让我们立足本土,胸怀世界,兼容并蓄,希望有志一同者加入共同耕耘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