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d/owned by New Era Edu Sdn Bhd[201401008960 (1085038-D)]
先说一个故事。
话说清代文人刘蓉年少时在家中书斋读书。他埋首书堆,时而仰头思索,思之不得则在室内踱步。室内某处有一个洼坑,直径一尺,他经常反复来回,洼坑久之越来越深。起初,每次经过,刘蓉几乎要被洼坑绊倒。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洼坑虽深,他却如履平地。
一日,父亲来到室内坐下,发现洼坑,对他说:“你连一间居室都治理不好,将来如何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洼坑填平之后,刘蓉如常读书思索问题,如常在室内踱步来回。但这一次当他走到原来洼坑处,突然感觉地面凸起一块,不禁一惊,低头望去,地面却是平平整整。原来他早已习惯了深陷的洼坑,填平之后,一时之间反而不能习惯。
这故事是少年刘蓉一个真实经历。刘蓉据此写成文章,篇名就叫做〈习惯说〉。我在初中时期的华文课本读过此文,四十年来,仍然印象深刻。尤其刘蓉父亲那一句话:“你连一间居室都治理不好,将来如何治理好国家呢?”这白话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小事做不好,如何做大事,对很多人而言,犹如当头一棒。
瘟疫来袭,这是一场对国力,对领导治国能力的检测。疫情如何管控,大多数国家犹豫难做决策。封城或封国,受到非议,亦获得谅解。谁能迅速控制疫情,谁可稳定局势民心,国之实力,领导的能耐,于世人眼里,无所遁形。
瘟疫扩散,这是一场对人性的考验。疫情一旦升温,谁都会心生恐惧,人人几乎坐立难安。但是行动限制令颁布实施以来,谁居家响应防疫,谁外出游走添乱,人的素质,人的教养,在灾难面前,原形毕露。
行动不得自由,居家仿如隔世,对于此般处境,这段日子以来大家难免有所埋怨。但人们必须明白,此时此刻,居家隔世是为了救国,是为了众人的利益。暂且困于斗室,是为了兼善天下。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尝试设想我们到底可以做一些什么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事。
2020年3月18日行动限制令颁布与执行之前,新纪元早已规定进出校园的师生访客,必须接受我们实施的体温测量,以及双手消毒之防疫举措。
在行动限制令付诸实现之前,我们已经开展线上教学,尽量避免师生外出并且聚集一室,减低交叉感染病毒的机率。
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希望做到保护校园,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为国家为社会大众守住一方净土,阻挡病毒之入侵。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新纪元人人齐心协力为防疫出一份力。新纪元学生会,新纪元不少学生,纷纷响应和配合学校防疫工作。学生会干部和这些爱校护校的学生们,不断帮助转发防疫消息,以及努力安抚同学们情绪。
行动限制令实施以后,我们遵令全面在家工作和教学。非常时期,正常运作,我们借助线上各种工具,达到不停工,不停学的目标。师生们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起初问题接二连三,幸得同事们一一处理妥当,确保在家学习模式顺利进行。至今已是渐入佳境。
人人居家期间,那些滞留在宿舍的国际生和本地生,最是辛苦。为此,我们建设群组与宿舍生联系,我们有的老师放心不下这些学生,担心他们三餐无以为继,主动联系学生,甚至亲自将各类食粮送到他们手中。
与此同时,新纪元的师生抱持积极心态,做了各类图案、标语、视频设计,传达正面讯息,希望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眼睛,不造谣不传谣,希望新纪元的学生在求知路上绝无须臾停顿,学无止境,奋力向前。值此纷纷扰扰的这一刻,学习如何宁静致远,学习个人与社会的密不可分,洗手戴口罩是为人为己,个人卫生即是公共卫生。这个瘟疫,再度提醒我们何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当那病毒来袭时,当那恐惧弥漫空气中,我们唯有怀抱无比信心,无比勇气,在我们蜗居的小小斗室里,与之战斗,为了天下,为了家国,为了你和我。
(转载自《新光杂志》第十一期)
地址
电话号码
电邮
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8点半至下午5点(星期六、星期日及公共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