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室

新纪元首页 > 行政/服务部门 > 校长室 > 校长的话

校长的话

迈向新纪元大学:董教总华文高教之路


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
莫顺宗教授

 

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教授撰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队伍里的新纪元学院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高教篇章始于1955年创办的南洋大学,此后历经南大改制和关闭,以及独大壮志未酬等厄运,如今铁树开花希望完全寄托在三所华社民办学院身上。

    三所民办学院之中,董教总于1998年创办的新纪元学院经历2008年风波后,重新回到发展轨道,并且积极申请升格大学学院。308大选后,国内政治开创新局,有利华文教育的发展,此时放眼升格,事半功倍,时机最佳。

    此外,国外局势,随着中国国力持续增强,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迅速复苏,华文教育前景大好,董教总和新纪元学院若能善加把握,必可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推向新高峰。值此再出发之重要关头,我们应当整理思绪,重整原有资源,配合时局之变化,再造新的基础,期待董教总新纪元学院之展翅高飞。

    但我们若欲推动新纪元学院继续往前发展,必须认清一个重要原则。这原则其实广为华文教育同道接受:即新纪元学院的使命、定位,皆须与整体华文教育发展方向契合一致,一旦离开华教队伍,则无以立。新纪元首先是为华教发展而生,这是其货真价实的“质”。因此,探讨新纪元学院未来的发展和方向,必须始终置之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大框架中,否则难以看清前路。这是新纪元学院的最大特色,是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韩江学院明显与马来西亚其他私立大专不同之处。

    过去十余年来,华教中人对新纪元学院之路向早有共识,认为新纪元学院之兴办,乃承继南大独大华文大学未竟之梦,建设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以完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完整母语教育体系,并落实董教总多元教育理念,回应建国以来政府的单元教育政策。

    但对于新纪元学院这些理念的整理与思考,事实上尚需更加深入与周密。譬如,我们强调的华文大学,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度里可行程度到底有多高?建设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乍看起来难道不就是一种单元思维?若是,那我们又如何尝试以此纠正国家的单元政策?另外,若说新纪元学院的兴办在于完善从小学到大学的母语教育体系,那么新纪元作为高等学府,如何带动华小、尤其独中的发展?新纪元学院应该在华教体系里发挥什么大专功能?这些都是我们努力升格之余,同时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升格大学,更要清楚我们开办的是一所什么大学。董教总兴办的新纪元学院,必须在华教体系里有其明确的功能和角色,只有如此,铁树开花才有真正意义。

在单元与多元之间:我们到底要一所怎样的 “华文大学”?

    兴办华文大学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理想。但令华社耿耿于怀的是,1955年创办于新加坡的南大先是改制然后于1980年关闭,1960代末提出的独大申办计划屡经奋斗却又无法开花结果。在争取兴办独大过程中,甚至还引来不合理对待与讥讽,认为华文大学计划“仿如铁树开花”。 庆幸的是,华社从未因为一时挫折而放弃华文高教的理想。

    1980年代南大关闭、以及独大申请计划失败后,华社与董教总依然力争上游,从1990年始先后创办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如前所述,华社的铁树开花理想目前基本上寄托在这三所学院身上。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在现有法令底下,严格而言,三院绝对不能算是华文大专。换言之,按目前教育法令的限制,近三四年来正努力争取升格的新纪元学院与南方学院未来即使如愿升格,也绝不是华人社会期待与想象的华文大学。

    但华文大学的成立,岂只是须面对马来西亚政府单元教育文化政策,以及随之而制定的重重枷锁而已?法令、政策的限制其实可以尽量突破,毕竟政治是一时的,必定会随着时日与局势而改变。更大的问题在于,创办华文大学的困难其实内外兼有。除了合法,更要合情合理合乎现实需求。就理想角度言,要面对的问题是,华文大学的成立,是对抗单元政策,回归多元社会。但从现实的经济就业需要而言,华文大学培养的人才,若只掌握华文,是否可以适应多元社会的需求?

    事实上,华社乃至董教总强调的多元教育路线,向来是在母语之余,也从不忽视国语与英语的学习和使用。掌握多种语文,并不容易,但在多元社会里,不可能独沽一味,必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取得平衡。特别是大专教育,一定要针对就业市场和社会实际需求,决定媒介语之采用。学生的出路永远是一大考虑。

    基于这样的考量,十多年来,新纪元学院所开办的课程,在该使用什么媒介语问题上,往往根据该专业在职场上普遍使用的语文以及社会的需要来做决定。例如商业行政课程,因为商界广泛使用英语,新纪元学院与一般私立大专一样,以英语教学,力求不与社会脱节。但媒体传播、辅导心理课程,则对应华文媒体和受华文教育民众的需求,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培养掌握华文的媒体和辅导人才。以华文授课,本是董教总和新纪元学院之强项,得心应手之余,又可确保诸如媒体和辅导这些领域的特定需求受到照顾。

    由上述例子,可见新纪元学院如何协助国家培养掌握国、英以外其他语言之专业人才,以弥补国家单元教育之不足,同时又展现自身多元理想的价值,可谓利己利人。这是新纪元学院的特色,在国情、民族文化和社会需求,皆有所兼顾。我们相信,一旦未来毕业生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新纪元的贡献必定日益显著。更重要的是,新纪元学院以此再次证明华社和董教总所坚持的多元理念之可行,且符合国情与社会的需要,比单元政策务实又灵活。

    新纪元学院在教学媒介语的选择与坚持,面对高教部专业考量时也具有说服力。试以媒体研究课程为例。新纪元学院向高教部申请此课程以华文授课时,提出两大理由。其一,马来西亚华文媒体林立,既然华文媒体的成立获得政府批准,大专学府就应开办以华文授课的媒体课程。其二,中国的崛起导致有关中国的资讯越来越重要,莫说华文媒体,马来西亚国、英文媒体也需聘用曾以华文接受专业训练的媒体人才,才可掌握第一手关于中国的资料。新纪元学院提出的专业理由,显然获得高教部接受。目前新纪元学院总共开办二十九项课程,其中十项以华文为媒介语,这十项以华文教学的课程,全部获得高教部的批准,可谓开创国内高教先河。

    不久前,拉曼大学开办的中医和媒体课程,也申请、并获得高教部批准以华文授课,可见大专学府在语文使用上应更务实和灵活。新纪元学院的坚持显然正确。

    新纪元学院这些举措,显示其在马来西亚私立大专之中的独特性,同时,新纪元学院院结合理想和现实,而形塑的现况,也满足了部分家长与学生对“符合国情”、“适应职场”等的要求。 这部分家长与学生,其实也不否定新纪元学院的重视华文,毕竟华文也已具市场价值,至于中华文化的保存与发扬,在他们眼中,虽不是首要考虑,但多懂一些,绝对是好事。

     正是在民族使命与办学限制的情况下,新纪元学院示范了“华文大专”在马来西亚的可行性。国情法理、现实需求和民族文化之间必须取得平衡。即使不谈国情法理,就只是一项重视英文、不能忽视国文的现实社会需求,已经叫新纪元学院不可能独沽一味。事实上,华人社会若强调多元,就不能对多元社会现实视而不见,新院若强调多元,就无道理不对外开放。在全球化时代里,可见的事实是,大专院校对外开放,已经蔚为风潮。一个多元而对外开放的学府,又怎么可能只谈民族理想,而对其他的价值、需要置之不理?

    因此,当前我们的问题绝非要不要办华文大学?真正的问题是,到底怎样的华文大学,才符合我们所需?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所谓的华文大学,绝无可能是单一纯华文教学的大学,在今天追求国际化时代里,即便是中国两岸三地大专学府,也未必全以中文教学。我们在马来西亚坚持兴办华文大学,坚持的其实是多元的理想与方向。今后,我们仍须继续坚持兴办华文大学,但在推动华文高教过程中,绝不可能忽略多元社会现实之需要,否则就是一种单元思维的固步自封。
 

延续南大精神:新纪元立基东南亚

    新纪元学院的创办,以及力求升格大学,一直被视为南洋大学理想的延续。南大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新马华人心目中,南大是两地共同华教史上不可磨灭的壮举,必须后继有人。董教总领袖也不断强调新纪元学院必须继承南大精神,升格大学,延续南大未竟之理想。

    新纪元学院在南大基础上,积极迈向升格大学之路,绝对符合华人社会的愿望。不过,必须注意的是,作为南大继承者,新纪元学院所承继的不应只是兴办华文大学理想。在努力升格大学之余,新纪元学院更不可忽略南大胸怀“南洋”的视域。顾名思义,南洋大学是立意以东南亚为其根据地,南洋二字,虽从中国视角而生,但在当时华侨社会年代,隐约可见这所大学立足南洋面向中国的宏大意图。

    南大关闭后,华人社会最大伤痛是失去唯一的华文大学。数十年来,凡有南大议论,几乎都聚焦在力争复办,或近期逐渐转为三院升格这类问题上。今天三院升格之路渐露曙光,我们谈继承南大精神和理想,除了升格“大学”,已是时候留意当时南大立足“南洋”的大志,并以前辈们此等宏图扩大我们己身的视域、丰富我们未来兴办的大学之内涵。

    众所周知,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所学府如何在世界和本土之间,寻得自己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事。这将决定该所学府的发展路向和前景。对新纪元学院而言,我们应当继承南大的“大学”理想,也要继承南大的“南洋”视域。

    事实上,今天的新纪元学院绝对比当年的南大更需要怀抱“南洋”。二十一世纪的大专院校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纪元学院必须创造本身的特色,才可以生存和发展。升格大学是必需的,但这并不能确保我们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腾飞。我们所拥有的种种“南洋”特点,正是可以发挥的优势之一。

    东南亚的华人人数可观,从中要开发源源不断的生源,应有希望。虽然华人散居各国,国籍与政治认同有所分别,但华人之间长期以来拥有相同的历史传统和移民经验,地理环境加上血缘关系,使东南亚各国各地华人往来还算密切,有者甚至密不可分,诸如柔佛与新加坡、美里与汶莱、古晋与山口洋、槟城与棉兰都是很好例子。

    况且,近十余年间华教在东南亚各地蓬勃发展,而董教总教育中心又是东南亚各国华教的秘书处,新纪元学院透过这些组织网络,应当可以带动东南亚华教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面发展。

    东南亚各国当中,大部分地区的华文教育于1960年间,在政治压力下出现断层之厄运,导致华文教育后继无人。唯独马来西亚幸免于难。今天,新纪元学院应当以马来西亚过去数十年之基础,竭尽所能支援这些国家和地区,以助其完成华文教育复苏之大业。其中诸如协助培训当地人担任华文老师、编写课程教材等,皆是当务之急。

    东南亚国家,如印尼、泰国,目前非常依靠中国志愿者前来教导汉语。不过,这绝非长远之计。新纪元学院去年开办的“对外汉语师资培训课程”,就是为协助国内外有志于担任汉语教师者而设。目前新纪元学院正积极与印尼华文教育机构交流与联系,探讨可否将此课程推广到印尼全国各地。马来西亚与印尼国情近似,马来文与印尼文本来同源,两地华人民情近,语言通,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过去的经验与基础,新纪元学院到印尼协助培训华文师资,应该有派得上用场之处。

    另外,东南亚地大物博,文化资源丰富,新纪元学院若能发展成为各国华校生深造的重镇,并且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研究各国各族的文化,那么未来当能打造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必须强调,这也符合新纪元学院“多元开放”的办学理念。在全球化时代,抱持着多元开放态度,深入了解在地之文化,我们才有望建立本身的特色,并且与在地民族建立更融洽关系。

    事实上,南大创办之初,虽仍是华侨社会年代,但据说,南大生对学习马来文,主动且积极。由此可见,南大生如何力图在本身传统和在地文化两者之间兼容并蓄。半个世纪以前,南大既然可以做到在“中华”和“南洋”之间,皆有所强调,那么今天的新纪元学院对此不但应当有所继承,甚至再进一步,将范围推广到更大更深入的“南洋”版图之中。若然如此,南大精神才有望充分发扬光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纪元学院如今己做好准备招收外国学生,我们首要目标就是东南亚华校生,目前除了计划到印尼协助当地华教同道培训师资,我们也积极到东南亚各国华校介绍新院的课程,我们的构想是“起步新纪元、立足东南亚、放眼全世界”,期望新纪元学院跨出马来西亚,立基东南亚,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完善华文母语教育体系:从华小、独中到新纪元学院

    新纪元学院创办十三年至今,按董教总一直以来的理想与构想,随着新纪元学院的创办,即意味着华文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专,一个完整的华文母语教育体系已经建成。事实上,从升学角度而言,华裔子弟确实可以通过华小、独中、新纪元学院完成一个以华文为主的完整求学过程。十三年来,新纪元学院许多毕业生,都具有华小、独中之教育背景,加上最终到新纪元学院升学,整个求学过程的确全是名符其实的华文教育,这些毕业生都是货真价实的华校生。

    这么一个完整华文母语教育体系,对董教总和华教的发展,非常正面。但必须强调,董教总新纪元学院所谓完整母语教育体系,不可完全从建立一个完整的母语升学管道来做理解。所谓新纪元学院完善了母语教育体系,乃在于强调新纪元学院是华文教育的一环。因为新纪元学院的成立,华文教育高教篇章重新开展,华校由小学、中学至大专层叠而上,从此趋向完善。我们之所以有此强调,原因在于今天绝大多数华裔子弟都是华小生,但从华小毕业后到独中升学者,仅介于一成至两成之间。换言之,只有少部分莘莘学子有机会从头到尾在这个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里求学。华小、尤其独中,长期处处受压制,华教升学管道,从华小至独中已不完善。因此,我们只能说,随着新纪元学院的诞生,这一个母语教育体系在小学、中学至大专环节衔接上,已经完善;但在整个升学管道上,从华小至独中,许多老旧问题,依然存在。

    事实上,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对新纪元学院的发展影响很大。首先,若强调从华小、独中到新纪元学院之完整母语教育体系,是否意味着新纪元学院只能招收独中生?或至少也要是华小毕业生,才可报读新纪元学院。而其他源流或背景学子,则一概受拒于门外。先别说高教部允不允许新纪元学院如此设立招生门槛,就算是董教总强调的多元教育路线,也不可能让新纪元学院设立如此门槛,若是如此,这与玛拉工艺大学之只招收土著学生,岂不是同出一辙?反对单元的董教总新纪元学院,绝无可能在这类教育源流背景问题上,给自己设限。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新纪元学院由创校至今从未拒绝招收非独中生。无论国中、国民型背景的学生,只要符合入学标准,皆可到新纪元学院升学。

    这些国中生,一般经历六年华小教育,大部分华文程度都还不错。我们的独中学校数量有限,近年更是学额不足,易言之,不是人人皆可入读独中。选择到国中上学的华小生,有朝一日来到新纪元学院升学,其实应该被视为重投母语教育怀抱,必须多加鼓励。新纪元学院有此机会让华小生重投母语教育怀抱,证明新纪元学院的创办,可以让母语教育体系,更加灵活操作。换一个角度来看,新纪元学院确实让母语教育体系趋向完善。如此理解新纪元学院在母语教育体系的角色和功能,显然更加正确与别具意义。

    近年来,新纪元学院甚至招收不谙华文的高中生来升学,新纪元学院部分用英文为媒介语的课程,其实可以让不谙华文者到此求学。但这些不谙华文者,必须修读基础华文,而且必须及格方可毕业,作为一所完善母语教育体系的华文大专,新纪元学院把更多人带到华教圈子来,从这个角度视之,这也是一种“完善”。

    当然,必须承认,类似的“完善”,其实都是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华教资源严重不足,不完善处何其多。作为一所华教的大专,新纪元学院应该扮演的角色其实很多。上述所谈的完整母语教育体系,涉及的范围都是新纪元学院在华教体系里升学上的功能,如果只限升学一项,则新纪元学院的在母语教育体系里的功能尚有局限。一所大专院校的天职固然是教学,但同时还有其他学术、社会功能需要兼顾。新纪元学院作为华教大专这一环,在教学之余,还应当发挥各类大专功能,带动独中、华小全面发展,才可谓完善母语教育体系。

    这一方面,新纪元学院最明确的贡献,在于为独中老师提供师资培训,尤其是教育专业课程,成功提升众多独中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形象。目前已经毕业和正在修读新纪元学院教育专业课程的独中老师,人数已经接近一千人。另外,新纪元学院也和国外一些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与教育专业相关的硕士课程,报读独中老师逐年增加。这一方面的努力,让新纪元学院在独中教育上扮演类似师训学院的角色。

    新纪元学院在华教体系里的大专功能,由此可见。独中、华小,甚至华文幼教问题多不胜数,这些都是新纪元学院未来该当努力之处。只有如此,新纪元学院才有望真正完善母语教育体系,带动华教的发展。
 

源自社会回馈社会:建设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

    华人兴学办教最大目的在于传承华人文化,以及对华人身份的坚持。从早期私塾教育之出现,已可看出华人对失根的忧虑。独立至今,匆匆数十年,华文教育依然可以随时牵动人心,根本原因尽在于此。所谓的完整母语教育体系,就是此种心理的体现。在华小、独中之余,华社与董教总期望一所大学的诞生,而基于护根心理,这所期待已久大学当然必须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

    华人的心理我们理解,但无法避免的质疑是,在一个多元社会里,我们为何需要兴办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关于这一点,在前几节,已多有论述。我们想要反问的是,如果华人及其文化是多元社会的一部分,环顾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当中有多少学位课程与研究项目是为华人、华人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特地而设?

    当然,近年来我们也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来自华人社会内部的质疑。诸如:今天,留学大陆、台湾越来越容易,我们还需要耗费华社之人力财力,来办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吗?
同样的,关于这一点,在前几节也可以找到一些零星的答案。这里,我们愿意一提再提的是,如果我们没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整体华教如何带动?此其一。其二,有谁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两难,在高教路上,国情与民族特色如何兼顾相容?另外,华人立足海外,在不同的土地与当地文化交融中,如何承先启后如何安身立命,都需要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提供学术基础,以稳定人心、开启智慧。半个世纪前,先贤前辈们,举起的南洋大学旗帜,至今令人神往。

    今天,新纪元学院之所以受到华社的关注,正因为立志建设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以学术回报华人社会,贯彻“源自社会回馈社会”的办学理念,希望有朝一日成为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华人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新纪元不单只是华教的大学,同时也是华社的大学。
未来,新纪元作为一所华社的大学,除了教学、课程,更应当深入、全面研究华人及其文化。从传统的文化思想到这一两百年的移民历史,从华人的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从社团、学校到义山、报馆,从社会精英到草根人物,都应该广泛搜集资料,深入进行研究,描绘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与文化图像,以成其所谓“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新纪元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其实不仅有利于华人社会,也给马来西亚带来间接好处。综合以上数节所谈,新纪元学院的路线其实也符合全球化的时代生存和发扬光大。新纪元学院去年开设的对外汉语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学习汉语风气日盛的今天,新纪元学院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特色和优势,协助政府在国内推广汉语的学习,让非华裔也可以掌握汉语,最终具有能力走入中国庞大的经济市场。新纪元学院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区域和两岸三地之间,铺设桥梁,充分发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优势。这些努力与尝试,对国家的建设也会大有贡献。
 

迈向具有特色的新纪元大学

    综上所述,为了马来西亚华人与华教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绝对需要一所具有特色的大学。一所大专学府的特色和强项非常重要。新纪元学院植根于马来西亚华教、华社,然后扩大其影响力至东南亚各国,这是其最大优势。新纪元学院的规模短时期内难以成为国际间著名高等学府,事实上,政府全力支持的国立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上尚远远不达目标,何况资源短缺的新纪元学院。但只要新院抓住某一些强项,另辟新路,加以发挥,当这些强项逐渐成型,且广为人认可时,新纪元学院即可站稳脚步,迈步开走。与此同时,新纪元学院华文大专的定位,绝对正确。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更要办好一所高等学府。我们的立场是,传承文化不可态度含糊,立足本土不能忽视国情,只要立场坚定,胸怀高阔,即使目前规模尚小,也只是一时之限制,百年树人,绝对不可只看眼前得失。
 

* 本文为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于2011年所撰写,阐述他对新纪元办学的见解。

地址

Blok B&C,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电话号码

03-8740 6392(主线)
03-8210 3709(主线)
03-8740 4392
03-8741 8192
03-8741 4923
03-8741 4924
03-8740 6925
03-8737 9292

电邮

neuc@newera.edu.my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8点半至下午5点
(星期六、星期日及公共假期休息)